据宋朝范公偁《过庭录》记载,滑稽才子孙山与一个同乡的儿子一起去考举人,孙山考中了最末一名。孙山回家以后,这个同乡就问孙山,他的儿子考中了没有,孙山不直截了当地回答,而是仿照欧阳修的词《踏莎行》中“平芜尽处是春山,行人更在春山外”的句子,念了这样两句诗:“解名尽处是孙山,贤郎更在孙山外。”意思是说:你的儿子没有考中。从此以后,人们就把榜上无名叫“名落孙山”。在这里孙山的回答就使用了“点化”这种修辞方法,他把欧阳修词中的句子巧妙地加以改造,委婉而风趣地表达了自己的意思。所谓点化法,就是指根据语言表达的需要,对别人的话或诗词句子、格言谚语、寓言典故等进行加工改造,从而翻出新意,为己所用。在口语交际中,点化法是一种运用广泛的口语修辞方法,如果运用得法,可以达到妙语连珠的艺术效果。在实际运用中点化法主要有以下四种方式:
一、触类旁通。这种方式是指不改变原话的逻辑形式,而进行类推式的仿拟。例如,毛泽东同志在谈到有些同志为没有评上工资而哭鼻子时,点化了旧小说中“男儿有泪不轻弹,只是未到伤心处”的套话,讲道:“这些同志是‘男儿有泪不轻弹,只是未到评级时’”,善意地讽刺了那种把个人利益看得高于一切的同志。再如,笔者在教学中,向中师学生谈到培养口才必须以渊博的学识为基础时,这样讲道:“诗圣杜甫说:‘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我们要培养口才也应多读书,读好书。同样,只有‘读书破万卷’,才能‘开口如悬河’。”对杜甫的诗句进行了触类旁通的类推仿拟,有助于学生对问题的理解。
二、反意而用。此法即是对原话反其意而用之,翻出新意,使表达的思想更深刻隽永。例如,清华大学女学生周怡在《要事业,也要生活》的演讲中,以饱满的政治激情阐述了女大学生有志气、有能力,既要事业,又要生活。演讲的最后一句是:“同伴们,我们走着自己的路!弱者,你的名字不叫女人!”最末一句话是点化莎士比亚的悲剧《哈姆雷特》中的名言:“脆弱啊,你的名字叫女人。”周怡在这里反其意而用之,反映出新时代的女性敢于向传统习惯势力挑战,具有昂扬奋发、自强不息的战斗精神。从语言表达上来看也显得简洁有力、警策动人,同时又富有情趣。
三、点石成金。此法适用于论辩中把论敌奚落讥诮自己的话,巧妙地加以改造,然后拿去回敬对方,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例如,周恩来同志在南京与国民党反动派谈判,没几个回合,就把敌人的谬论驳得体无完肤。国民党代表恼羞成怒,声嘶力竭地说什么同共产党代表论战是“对牛弹琴”。周恩来同志淡淡一笑,慢条斯理地接过话头,说道:“对,——牛弹琴。”他在“对”字后面作了很大的停顿,这样就把敌人的叫嚣比喻为“牛弹琴”。周恩来同志略施小技,点石成金,敌为我用,以毒攻毒,堪称绝妙反讥。
四、推陈出新。在口语交际中,有时对某些已经陈旧的寓言典故进行加工改造,挖掘出具有现实意义的新意,化腐朽为神奇,推陈出新,可以使谈话别开生面。例如, 1958 年1 月上旬,毛泽东同志在杭州同上海的几位老知识分子深夜长谈,在谈到《登徒子好色赋》时,幽默地说:“登徒子取了一个丑媳妇,但是登徒子始终对她忠贞不二,他是模范地遵守〈婚姻法〉的,宋玉却说他好色,宋玉用的就是攻其一点,不及其余的方法。”在这里毛泽东同志为登徒子翻了案,指出登徒子对爱情的态度是值得今天的人们学习的,使这个陈腐的寓言故事具有了新意,也使谈话妙趣横生。
总之,在口语交际中妙用点化法,可以使你的谈吐更新颖隽永、文雅风趣、辞锋犀利深刻。它可以象神话传说中吕洞宾的“点金术”一样,增添你口头语言的艺术魅力。
更多幼教讲师资源和技巧学习可加入中国幼教讲师联盟微信群,定期分享幼教讲师知识和技术,定期开展互动,点击“”了解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