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发展心理学
第一节 概述
一、儿童发展心理学与发展心理学的关系
儿童发展心理学是发展心理学的一门分支学科,是研究儿童心理发展规律的科学。
儿童发展心理学所研究的儿童有一个科学的年龄范畴,一般指从出生到青年前期,即从出生到17、18岁左右。
二、儿童发展心理学研究的内容
1、 描述儿童心理发展的普遍模式;
2、 揭示儿童心理发展的原因和机制;
3、 解释和测量个别差异;
4、 探究不同环境对发展的影响;
5、 提出帮助和指导儿童发展的具体方法。
第二节儿童发展心理学的基本理论问题
一、关于遗传与环境的争论
1、绝对决定论—高尔顿(遗传决定论)、华生(环境决定论)—将遗传与环境完全对立
2、共同决定论—斯腾(辐合论:核心—人类心理发展既非仅有遗传的天生因素决定,也非只是环境影响的结果,而是两者相辅相成所造成的)—既承认环境影响,又承认遗传影响;(鲁克森伯格—共同决定论者。格赛尔—成熟优势理论,等待儿童达到能接受未来学习水平达的观点。
3、相互作用论—皮亚杰
基本观点:
⑴遗传与环境的作用是互相制约、互相依存的;
⑵遗传与环境的作用是互相渗透、互相转化的;
⑶遗传与环境、成熟与学习对发展的作用的动态的。
v再继续完善儿童发展观的同时,应着力做两件事:
⑴如何使每一个儿童具有优异的遗传因素;
⑵如何为每一个儿童创造能充分发掘其潜能的优良环境。
二、发展的连续性与阶段性
发展既是连续的又是分阶段的;前一阶段四后一阶段出现的基础,后一阶段又是前一阶段的延伸。
发展是多层次,多水平的。
v儿童戏里发展阶段的划分:
⑴新生儿期(出生1—1个月)
⑵乳儿期(1个月—1岁)
⑶婴儿期(1岁—3岁)
⑷童年早期或幼儿期(3岁—6、7岁)
⑸童年中期(6岁—11、12岁)
⑹童年晚期或少年期(11、12岁—14、15岁)
⑺青年早期(14、15岁—17、18岁)
三、儿童的主动性与被动性
四、发展在时间上的稳定性或不稳定性
五、不同情境中的一致性
一个人的特性和情境变化都会影响行为。
六、儿童心理发展的“关键期”问题
“印刻”或“早期学习”;
称关键期为“最佳学习期”。
第三节儿童发展心理学的历史回顾
一、科学儿童心理学的诞生
普莱尔(科学儿童心理学的奠基人)
——1882\第一部科学、系统的儿童心理学著作《儿童心理》—标志科学儿童心理学的正是诞生
二、西方儿童心理学的发展
1、20世纪早期:
霍尔(美国儿童心理研究运动的创始人,“美国儿童心里学之父”,“复演说”,问卷法,第一步青少年心理的巨著《青少年心理学》。
v特点:
⑴强调发展是成熟的结果;
⑵收集描述正常发展的材料;
⑶佛洛依德理论和行为主义理论兴起。(华生—行为主义创始人)
2、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到20世纪60年代中期:
⑴阐明和检验解释儿童行为的理论;
⑵强调环境对发展的影响;
⑶偏爱实验室研究。
3、20世纪60年代中期到现在:
⑴重新发现了皮亚杰理论(建立了结构主义的儿童心理学或发生认识论);
⑵重新研究遗传和成熟对行为的影响(突出生物学特征和内环境提供经验的相互作用)
⑶ 把认知发展和社会行为联系起来;
⑷将儿童心理学知识应用与社会实践。
三、中国儿童心理科学的发展历史
陈鹤琴:最早讲授儿童心理学——《儿童心理之研究》(日记法)
智志贤:以马义为指导,批判吸收国内外研究成果,密切联系我国儿童教育实际编写教科书的最初尝试——《儿童心理学》
v 自80年代中期以来,我国儿童心理学研究两个显著特点:
⑴社会学发展和社会化研究开始提到重要位置;
⑵结合社会需要的应用性研究增强。
第四节儿童发展心理学研究的方法
一、横向研究
又称横断研究。是在同一时间里,对不同年龄的儿童进行观察、实验或测量,探究心理发展的规律或特点。
最突出优点:时间短,取样大,更具代表性。
二、纵向研究
又称追踪研究。是对同一个或同一群个体,在较长的时间内进行定期的观察、实验或测量,探究心理发展的规律。
优点:
通过对个别或若干个个体的长期追踪研究,可以获得心理发展连续性和阶段性的资料,尤其可以弄清发展从量变到质变的飞跃,探明早期发展与以后阶段心理发展的关系。
同时,纵向研究可以对儿童各个方面作细致的、整体的考察,以揭露心理不同方面的关系,以及各种因素对发展的影响,从而深入了解发展的机制和原因。
三、跨文化研究
又称交叉文化研究。是指同一课题通过对不同社会文化背景的儿童进行研究,以期探讨儿童心理发展的共同规律和不同的社会生活条件对儿童心理发展的影响。
好处:可更好地形成理论和对变量能做出更全面的考虑,能扩大变量范围,有助于分清变量并确定情境对行为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