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结构化面试试题
1.试述幼儿园里大多属女性团体,您如何做好人际沟通?
将心比心,人与人之间的沟通都是用心沟通,女人和女人之间也是如此,在幼儿园工作的女教师也不例外。人与人之间相处应注重一个“诚”字,与性别无关,其实,女人之间的友谊更容易建立,容易找到相同的兴趣,爱好,谈论共同认识的人和事;聊喜欢的服饰、分享爱吃的美食、美容,下班后一起逛街等。关键是沟通的方法和策略问题。尽量挑对方和两人共同的喜好来谈话,不暗箭伤人,不咄咄逼人,不盛气凌人,坦诚相对,适度的热情,真心是沟通的必要,女人更喜欢干脆,豁达大方的同性。同是女人,沟通应该并不是难事,相较女人和男人,往往女人和女人的沟通更显得亲密无间。
2.试述您最近读的关于幼教书籍书名、心得及对您的影响?
《中国宝宝故事启蒙第一书》中《好习惯故事》由34个短小精彩、幽默有趣的以习惯养成为主题的小故事组成。每个故事都从不同的方面、不同角度给孩子以习惯方面的教育,内容包括了讲卫生、安全、学习、交往等。每个故事后面附教育提示,从专家的角度指导家长通过讲故事来培养孩子的好习惯。每两个故事后面还有好习惯游戏屋栏目,包括宝宝说一说、宝宝学儿歌、宝宝做一做等不同的内容,有助于幼儿在好听的故事里、快乐的游戏中,慢慢懂事,健康成长。这本书确实对于启发孩子心智起到了关键作用,具有较强的培养心智的娱乐性功用。这本书在教幼儿学习的同时,使我也对孩子的发展及成长有了更深的了解
3.试述您理想中的幼儿园。
吃的有营养,品种多样,并且卫生要有保障,老师和保育员对幼儿要有耐心,有足够的爱心,能够和小孩打成一团。教室内玩具和教具齐全,教室文化丰富多样。要是家长比较忙,最好幼儿园设置有半托或者是全托的管教模式,且环境优雅,住宿条件达到一定卫生标准。幼儿园是孩子的乐园,收费不是很高;是教师的舞台,在让老师发挥自己的优势的同时,也能让老师有成长的机会;是社区的学区,能让家长朋友学习、交流育儿经验,是家长和孩子都喜欢的地方。
4.孩子有偏食、不吃点心,您如何处理?
孩子因为身体不适,消化力弱,食欲不振而挑食(这属于正常现象,家长无须过虑,只要注意在孩子病好后及时恢复正常的饮食习惯即可); 作为老师首先有责任和义务协助并帮助家长改变孩子偏食、不吃点心的坏习惯,与家长及时沟通,培养孩子良好的饮食习惯,而不对孩子过于迁就与放任,再者,就是家长要注意自己的言行(尤其是在饮食方面),避免有意无意地在孩子面前表现出对某种食物的偏好,同时家长可能因为对孩子的身体过于关注,采取一些强硬措施,强迫孩子进食某些营养食品,从而引起孩子对这些食物的反感。
要纠正孩子偏食、挑食的习惯,不能操之过急,更不能用哄骗打骂的强制手段,这样会引起孩子的逆反心理,就更难纠正。作为一名教师,通常都有机会和孩子一起吃饭。教师要做出榜样,大口大口,香甜地吃下去,带动孩子也来吃。讲科学道理,让孩子懂得偏食的坏处。例如,对孩子说:“毛毛要长得高高的,吃一口菜!”“丹丹要长得又聪明又美丽,好,吃一块胡萝卜和一块鱼!”让孩子把吃什么和聪明、健康、可爱联系在一起。控制零食。孩子饿了,可以吃点水果。多让孩子在户外活动,多活动会增加热量消耗,加快饥饿感和食欲,可减少偏食。同时还可以建议学校幼儿伙食:经常改变食物的烹调加工方式,使食物色、香、味俱全;培养孩子良好的饮食习惯,遇到不喜欢吃的饭菜,可让他(她)试着吃,要慢慢适应,但不要强迫他(她)吃,以免造成逆反心理。
5.您如何处理幼儿间的争执?
在幼儿园中,小宝宝间免不了闹矛盾,出现咬伤、抓伤或者是种种争执的情况,这是由于宝宝年龄及心理特点造成的。宝宝们学会分享、合作、规则意识大概要花上几年的时间, 到了幼儿园大班,小宝宝们才初步懂得谦让。但由于现在的宝宝一般入园年龄较小,自制力比较差,宝宝并不能有效控制自己的情绪,这时候,教师就发挥着很大的作用。
幼儿间发生争执等情况,教师不能将其归类到道德的高度,宝宝年龄尚小,不能正确表达自己的感情和需要,因此会以不适当的方式赢得自己的利益。教师对待学生应该一视同仁。不要因为哪个同学受欺侮了,就对他说:“你怎那么笨,他打你你也打他。”这样的教育和幼儿园的教育是不一致的,宝宝会无所适从,并且会对宝宝有一定的心理压力。教师不要对不要对打人的幼儿怒气冲冲,逼问打人的原委。小宝宝会非常害怕,这样可能会导致不可忽视的潜在矛盾。老师在发现情况后,应该分开争执的双方,询问原委,搞清楚真实状况,再做处理,在家长接幼儿时,教师有义务向家长交代清楚事情原委。
6.您如何做好幼儿园的班级管理工作?
班级管理工作,首先是“以人为本”的情感管理,这是管理工作的基石和成功的法宝。“管理人者先自管”,作为班级工作的领头羊,班主任还要起到一个良好的榜样作用,以工作赢得老师们的尊重。每个班级都是由责任教师和保育员组成的群体。班主任的工作态度,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其他教师的工作态度。
第一,班主任要以身作则、身先士卒,要求班上老师做到的,自己首先要做到;
第二, 肯定班级工作的任何成绩是全体老师的功劳而不是班主任个人的能力,发现老师的闪光点,大力扶持,不隐藏、不雪藏;
第三,坦诚相待,有问题互相交流,当面指出,不在背后说老师是非。
告诉我班老师“约法三章”也有三个好处:
第一,可以让老师放心,尽情施展自己的才华,使班级工作更出色;
第二,给老师们监督班主任工作的机会,并由此而做到上行下效;
第三,最重要的是我自己以此为准绳,不敢有丝毫的懈怠!
我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这,其实也是一种服务,为老师的积极肯干、兢兢业业,为老师的无穷潜力、才华横溢,为老师的辛勤汗水、丰硕成果服务!只要班主任有为老师服务的思想,并附诸行动,班级工作才会卓有成效!班级管理工作,需要教师树立为学生服务、为家长服务的意识,使班级工作取得成效,这是班级管理工作的核心内容。
教育是一种服务,更是为学生和家长服务。良好的班级氛围为我们营造了一个愉快轻松的工作环境,督促我们要认真负责、脚踏实地地做好班级各项工作,使班级工作有成效。我们要为幼儿提供全方位的服务。从生活到学习,从身体到心灵,从保育到教育,都要我们细致入微的照顾和关怀。
7.新学期开始实施融合教育,你如何设计特殊幼儿的教学活动,如何教学?
树立对特殊幼儿正确的教养态度。目前在特殊幼儿教育中,存在两种极端的教养态度:放弃不管与过分保护。放弃不管显而易见是错误的,而过分保护的态度目前在社会上还会得到一些人的赞同。如有的老师认为,孩子已经够可怜的了,尽量满足他们的要求吧,不愿因为要他们学习什么而难为他们。这种态度,表面上是孩子得到了很好的照顾、保护,但实际上对孩子的发展极为不利。包办代替,处处依赖,使孩子失去了动手动脑的机会,使大脑很少受到外界刺激,变得更加迟钝,他们对社会、对他人的依赖性增强。放松要求,一味迁就,一遇到困难就退缩,使本来就低的学习效率更低,最终导致什么也学不会。目前在对特殊幼儿的教育中提倡“带刺的爱”。一切为了孩子能得到最大的发展,作老师的应把深深的爱融化到对孩子的严格要求之中。不因为他们进步缓慢而气馁,也不因为他们要吃苦而迁就他们。经过对孩子实际情况仔细分析后所制定的教育、训练目标不要轻易否定。只有这样才能使孩子一步一个脚印地成长。
对特殊幼儿要因材施教。特殊幼儿落后的病因,据目前研究表明有以下几种类型:
①中枢神经系统的早期损害。尽管这一类型的儿童心理上有缺陷,但是他们的神经系统受损病程较短,大脑功能仍在逐渐康复。因此对于这类儿童应该抓紧时间培养、训练他们的言语表达能力,培养他们的求知欲。
②先天愚型的儿童。这一类型儿童,尽管记忆力很差、智力低下、对外界事物反应迟钝,但由于性格温和顺从,故较容易被动的接受家长和教师的教育。 ③脑炎后遗症儿童。其特点是反应迟钝,易受暗示;注意力不集中,思维能力差,学习成绩也很差。如果在教师周密设计的教育计划培训下,这些孩子还是能够养成较好的生活习惯,并学会适当地管理自己;相反,不加强管理与教育,他们也可能养成游手好闲的坏习气。
综上所述,在教育特殊幼儿方面,要结合儿童的心理特点,认真地分析每个儿童性格上、心理上的缺陷,正确地掌握分寸,因材施教,鼓励他们发扬优点,纠正不足之处。千万不要千篇一律地教条式施教,也不要从孩子智力高低、学习能力强弱,成绩优劣去区别对待特殊儿童,否则会导致教育的失误。
对待这类儿童要抱有正确的态度。防止两种倾向:一种是由于偏爱,明知孩子智力偏差,却任孩子想干什么就干什么,另一种是对幼儿使用“傻子”、“白痴”之类的侮辱性称呼。这样做不仅会加大他们的智力障碍,而且还会促使他们与他人的交往。因此,教室对于这类儿童既不要过分怜悯,也不要歧视、厌弃。 采取不同的教育方法。根据特殊幼儿智力障碍的程度不同,可以把他们分班实施个别教育。
创造优越的学习环境。残疾人受法律保护,特殊幼儿应得到社会特殊的关怀。应力求提供丰富的玩具、书刊、日常生活用品,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使这类儿童在良好的环境中愉快地学习。
教学方法灵活多样。特殊儿童感性知识贫乏,因此教学活动要灵活多样、生动形象。多听多看、多动手、多参加活动,外出参观、游园和做游戏、举行各种比赛是不可少的,使学生开阔视野、丰富头脑。
对待弱智和智力中等的特殊儿童,应当加强对他们生活护理,并耐心地训练他们逐步学会料理自己的生活,手把手地教他们进行自我服务性的劳动。从这方面进行训练,不仅是为了减轻家长和社会的负担,还有更重要的一面,就是通过手的操作,可以促进大脑的发育。
要加强语言训练。智力的核心是思维能力,而语言是思维的工具,因而促进智力发展必须重视语言的培养和训练。语言训练要从纠正发音开始,争取让他们有清晰的发音,让人听得懂他们的言语;其次要扩大词汇量,结合日常生活中所接触的事物,教给他们认识事物,叫出相应的名称;在正确发音、扩大词汇量的基础上,教他们说完整话,学会表达自己的要求、愿望,和他人进行交往。
同时,对于轻度智力落后儿童,从小就要培养他们独立生活和处世的能力,使他们将来能通过职业训练从事技术性较弱的工种,更好地服务于社会。对于中度不足的特殊幼儿儿童,应培养他们生活自理和简单的社会交往能力,教他们服从命令,懂得礼貌,长大后能使用一般的工具做工。至于重度智力特殊儿童,因他们生活自理力极为有限,因此要派专人护理,也可以送到专门教养所或儿童福利院,以防意外。
8.试述您的幼儿教育理念
顺应时代发展的需要,适度超前发展,已经成为21世纪学前教育事业发展的方向和目标。当前,实现这一目标的关键在于深入贯彻教育部颁发的《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以下简称《纲要》),用《纲要》倡导的先进幼儿教育理念来引领教育实践,寻求观念和行为的最佳结合点,谋求观念和行为的同步转轨及二者的有机统一。
一、 拥有先进的教育理念是贯彻《纲要》的首要前提
①富有鲜明时代特征的终身教育观念
幼儿园教育是终身教育奠基阶段。如果在幼儿期各方面都得到良好的发展,就能为以后各阶段的发展产生一种良性循环作用。为此,幼儿园教育应该适应未来社会对人才的基本需求,为幼儿提供终生受益的保育和教育,培养幼儿终生受益的基本素质,使其具有健康的体魄、聪慧的智力、有益的兴趣和求知欲望、良好的品德和行为习惯,形成健康的人格与和谐的人际关系等等,为其实现可持续发展和享有幸福美好的人生奠定基础。 、
②将家庭、社会、文化等因素与幼教密切结合起来的开放教育观念
幼儿存在于社会现实和家庭环境之中,并在社会文化背景中发展自我。幼儿园教育打破以幼儿园为中心的封闭模式,面向生活与社会,构建开放教育的全新体系,广泛利用丰富的教育资源,充分拓展教育时空,使整个社会、家庭参与幼儿园教育,共同建构最理想幼儿教育的动力系统,最大限度地开发幼儿的潜能,促进幼儿的成长与发展。
③在教育目的性与幼儿发展可能性之间谋求平衡的发展性教育观念
苏联心理学家维果斯基的“最近发展区”理论为这一理念为这一理念提供了依据。他认为,教学内容的选择和方法的设计不应仅仅符合幼儿现有的水平,而应符合其经过个人独自的努力能够达到的“最近发展区”,即“跳一跳能摘到果子”。同时,从脑科学的发展来看,幼儿期更适合于从事富有创造性、形象性的记忆与学习。因此,尽管幼儿有很大的可塑性,能够学会的东西很多,但是我们却不能把能学的都兜进来,而是应当选择那些对这一时期最宝贵的、最有价值的内容。
④促进教育与幼儿相互作用、共同成长的合作教育观念
新的教育理念认为,幼儿与教师是民主平等、互动合作、共同成长的关系。师生之间的合作是幼儿有效学习的必要条件,也是教师专业成长的有效途径。好的幼儿教育,应该是教师和幼儿的共同成长。幼儿在自主探究活动中发现问题,师生共同协商解决问题,促进幼儿更好地发展。在这一过程中也促使幼儿教师主动学习、思考,努力提高自身素质和专业化水平,不断得到自我完善、发展和才能展现。 ⑤幼儿教育贴近儿童生活的生态教育观念
人类的生存和发展总是在人和环境的相互作用中实现的。幼儿园教育应注重引导幼儿在生活中认识人和自然的关系,从他们身边的事物出发,充分利用周围的自然环境,调动各种感官,引导幼儿认识事物,丰富他们的生活经验,发展智力。而现实是幼儿经常被安置在一个需要端正静坐的环境里,缺乏动手动脑的机会。这些做法违背了幼儿身心发展的基本规律和教育规律,不利于幼儿身心健康发展,应当予以摒弃。
⑥促进幼儿身心全面和谐发展的以人为本的观念
美国发展心理学家、哈佛大学教授加德纳的多元智力理论为我们建立以人文本、以儿童发展为本的观念提供为全新的视角和理论依据。他指出,人有8种相对独立的智力,但是,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优势智力领域和弱势智力领域。幼儿园以人为本,就是把促进幼儿的全面和谐发展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全过程和归宿。要切实关注幼儿的实际发展需要和实际发展可能,创造个性化的育人方式以及与幼儿生命特性相适应的教育得到最大、最优化的发展、并且利用优势智力来发展弱势智力,扬长补短,以满足全体幼儿整体和谐发展的需要和个别幼儿特别潜能发展的需要。
二、实现观念与行为的融合是贯彻《纲要》的真正体现
观念和行动都要到位,才是贯彻《纲要》的真正体现,也才是在真正意义上实施素质教育。从观念到行为不是轻而易举的事,但也绝不是高不可攀的事,只要脚踏实地地去做,二者的融合一定会变为现实。
①促进教师的专业成
教育质量取决于教育,只有高素质的幼儿教师,才有高质量的幼儿教育。 传统教育体制下只会传授知识的工匠型教师已不适应时代的要求和幼儿发展的需要。新时代的幼儿教师不仅要有强烈的事业心和责任感,热爱本职工作,还要不断提升自己的教育理念,丰富专业知识,提高专业技能,向专业教师发展。各级教育部门和幼儿园都要为教师 的专业成长创造适宜的外部条件,保证进修学习时间,努力提高理论素养。教师还要经常对自己的教育观念、行为进行反思,如当前有哪些新理念?自己拥有哪些?哪些行为适宜于新的观念?哪些不适宜?如何将新落实到自己的行动中以改进教育实践?等等。通过反思,促使自己自觉地运用新教育观念、理论和方法来指导教育实践。
②深化幼儿园课程改革
幼儿园课程是实现教育目标的蓝图,是教育理论与实践的中介。因此,深化幼儿园课程改革是贯彻《纲要》的突破口,对整个幼儿园教育起到“牵一发而动全身”的作用。
幼儿园教育要依据《纲要》的要求,以促进幼儿健全的人格建构、幼儿主动和谐发展以及充分发挥幼儿的潜能为目标,选择那些既有科学性、又有终身受益价值的内容。要注重幼儿是一个主动的学习者,让幼儿在参与活动的过程中主动探索、积极发问、自主建构、自由创造,促进幼儿的整体发展。要通过科学 的评价,了解不同幼儿各自达到的不同水平和彼此相对的位置,以便制订改进的方案,使课程的实施和幼儿的学习更加有效。积极鼓励各地、各幼儿园在实施《纲要》的前提下,立足实际创立地方课程和园本课程,以实现课程的多样化、个性化,打破课程大一统的局面。
③重视幼教科研工作
幼教科研工作是把教育观念转化为教育行为的桥梁,是提高教育质量的原动力。教师的教育行为无时无刻不受其观念的影响。任何新的教育观念产生以后,教师只有认真学习领会,把新的观念内化,才可能真正使其影响自己的教育行为。而这一过程正是教科研的过程。一个向现代化迈进的幼儿园必须走科研兴园、科研兴教的路子。幼儿园教育研究主要是在实践层面上的研究,其目的不是为了建构理论或者说生成新的教育理论,主要是为了解决保育教育工作中的实际问题。因此,幼儿园开展教育研究的过程就是一个反复实践、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循环往复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幼儿园会逐步步入以教科研为先导,不断求新,求发展的良好发展轨道,不断提高保教质量。教师们在从事教科研的实践中,也会农步学会学习、思考、实践,由操作型教师向研究型教师转变。
《纲要》的颁布 ,为广大幼教工作者施展才能和智慧构筑了一个更广阔的平台,如何城这个平台上创造出更好的软件,需要在我们今后的幼儿教育改革实践中继续深入研究和探索。
9.试述学前阶段应培养幼儿哪些基本能力?
能力是在学习和实践中逐渐行成的认识事物和进行活动的本领,是完成一定任务的主观条件。能力可分为一般能力和特殊能力。一般能力是指人在一般活动中必须具备的,经常表现出来的,广泛使用的能力。如幼儿的生活自理能力、力所能及的劳动能力、认识辨别能力、观察事物能力和想象事物能力等,都属于一般能力。特殊能力是指人在某些专门活动中,表现出来的才华能力,如绘画能力、音乐表演能力,建筑设计能力和写作能力等等。人如果不具备一般能力,就无法适应社会的各种环境,不可能正常工作和学习,甚至无法生存。人的能力是在生理素质基础之上,经过教育、培养,并在实践中吸取集体的智慧和经验形成和发展起来的。 因此,应该从小就教育和培养孩子具备一定适合其年龄特点的本领,为其今后学习知识技能并拥有更多的能力打好基础。由于孩子们的先天素质不同,家庭环境不同,所受教育不同,所以,同龄的孩子会存在很大差异。幼儿期应具备的能力,大致如下:
①生活自理能力。这是一个人生存中最基本的能力,也叫幼儿的自我服务能力。就是幼儿要学会自己料理自己的事,也是学习最简单的劳动能力的开始。3岁前就要学会自己盥洗、进餐、穿脱衣服、鞋、袜,整理自己衣物和床铺,稍大些还能自己洗手绢、袜子等,培养卫生习惯。到幼儿晚期学会自己冲澡、钉纽扣、整理房间等。
②认识能力。人的认知能力即认识判断事物的能力,也就是智力活动能力,包括观察力、注意力、记忆力、想像力和思维能力。
③语言表达能力。3岁以后幼儿言语发展很快,活动范围较前扩大,与人交往机会增多,语言也随之发展,此时基本能用语言表达自己的意思,并能比较恰当地运用一些词句。幼儿4∽5岁时,词汇量增加很快,词类也有所增加,幼儿在掌握名词、动词的基础上,还学会了一些形容词和副词,还有数词、连接词等。愿意在交谈中运用这些词,但语言连贯性较差。到幼儿晚期,掌握了了词汇,并学会了句型,一般都能连贯完整地表达自己的意思,并且能清楚地表达出来,但有时由于对词意不够确切,表达的意思也就不够准确。此时,口语已经成为幼儿的一种有效的交际工具。幼儿的口语表达能力的发展,有助于积极应用词汇。幼儿多与人交谈还有助于锻炼思维的敏捷性并能发展思维的灵活性和逻辑性,为幼儿以后学习怀恨在心语言打好基础。
④自我保护能力。为幼儿进入小学做好准备,学会在没有成人照顾的情况下,注意自己的安全。如不在马路上玩耍,要走人行便道,过马路要走人行横道,不把小扣子和其他小东西放在嘴、鼻、耳里,不玩小棍和树枝,正确使用剪刀,不坐窗台,不爬树和墙头,不玩火,不摆弄电器,在公共场所不离开成人乱跑,不自己到河边玩等。
⑤社会交往能力。社会交往不仅是幼儿生长发育和个性发展的需要,也是个体社会化的过程。幼儿在与伙伴交往中,了解人与人之间、人与社会之间的关系。幼儿在交往中可以克服任性、以我为中心等不利于社会交往的行为,使交往关系不断复杂、深化,为促进个体社会化,发展社会适应能力打好基础。
10.幼儿老师如何激发幼儿潜能?
幼儿的潜能开发是当前幼儿教育中一个备受瞩目的话题。一般来说,幼儿的潜能开发需要通过游戏与训练的方式。分手工、绘画、迷宫、思维、创意等五个方面,来逐步培养孩子的动手能力、思维能力和创造力,以全面开发孩子的大脑智能,提升他们的发展潜力。
这就是:手工+绘画+迷宫+思维+创意
从手工到创意,五项全能训练;从2岁到5岁,左右脑全面开发。
科学研究表明,人类对大脑的利用率只有10%左右,还有巨大的潜能没被开发出来。宝宝的潜能虽然在一定程度上受到遗传因素的控制,但如果开发得当,必然能够得到更大程度的发挥。
要开发幼儿的智慧潜能,就必须从小开始。因为幼儿的大脑具有非常强的可塑性。这个时期的幼儿对整个世界都充满了好奇心,是进行潜能开发的最佳时期。幼儿从小学习能够刺激幼儿的思考,使幼儿体验到成就感,促进幼儿的思考力、感知力和创造力。那么,怎样训练才能让幼儿觉得有趣、好玩而不是枯燥、无味?怎样训练才能全方位地开发幼儿的潜能又不给宝宝带来压力呢?
在古希腊,游戏与教育仅有一字母之差,二者都与儿童的成长有着密切的关系。可见,真正的教育是游戏,二者是密切相通的。儿童的潜能开发离不开教育,二最能使幼儿潜能得到开发的教育就是游戏,因为游戏是热同的天性,“发展是在天性的基础上展开的,天性是自然赋予儿童的,非人力所能控制,只有在天性的展现中我们才能把握孩子自身发展的多种可能性,使潜在的能力得到最大程度的开发。”
其实,每个游戏都有相应的着眼点。
手工:可以锻炼孩子的双手协调能力,从而激发大脑思维能力,这对开发幼儿的大脑很有好处。
绘画:可以培养幼儿的创意性思维,在对颜色和构图的接触中陶冶情操,提高情商。
迷宫:可以集中幼儿的注意力,让幼儿在判断和推理的过程中锻炼逻辑性思维。
思维:培养幼儿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良好的思维习惯可以使幼儿终身受益。
创意:让幼儿能够利用已有的信息,独自面对新问题,并用独创的方法来解决它
11.学期初家长提出孩子要换班,您会怎么处理?
换班是家长的选择权和学生选择权问题。家长提出换班,家长有家长的理由。但是我们也要思考1、家长为什么要换班呢?对教师不满,还是对学生的发展状况不满?
若是没有什么特殊原因,家长是没理由要求换班的。因为,学校有自身的管理体制,再者,就是换班可能会影响教师之间的团结。总之:换班有很多原因的。有校方和教师的责任也有家长的责任。
其实换班对一些不思进取的老师有压力,从另一方面来说,换班有利于教自我反思,不断长进。这个问题比较复杂而且棘手。在现行体制下,我们一般是不同意家长换班的,那样会造成“混乱”。但我想,正如允许学生择校一样,以后我们也应该允许学生择班。这是学生的权利。
12.您对家长不合理的要求(如迟接、孩子不睡觉),如何化解?
家长的接送是个人问题,但是在作为家长和幼儿园之间似乎有着一种默契,这就是家长把孩子送到学校说明家长和学校之间本来就存在这一种关系,即:学校义务和责任为孩子的发展做出自己的努力,家长也要尽可能地配合学校的管理和制度建设。对于家长不合理的要求,如:迟接等,这属于个人问题,教师应该和家长合力协商,在确认家长确实是有事的情况下,学校可以尽可能地安排专人为这类家长提供一定的便利,但是面对孩子不睡觉之类的问题,教师则应说服孩子,利用群体的力量让孩子融入其中,这对幼儿的身心发展都是有利的。
13.孩子尿裤子回家,家长来园中质疑,您会怎么处理?
孩子尿裤子是正常的,这是孩子还没有成长到可以控制自己的程度。孩子尿裤子回家,家长来园中质疑,这类问题有可能发生。教师应首先道歉,因为在班级中,教师的配备是有限的,不可能真正照顾到每一个学生,一时 的失职在所难免,教师要注意不要在孩子尿裤子的时候责问或者打击她,这种过激行为很容易造成孩子心理疾病的隐患。教师应建议家长留意孩子的自身状况,尿裤子若是偶尔,可能白天玩兴奋或者睡前进水太多;若是经常,可能是神经系统发育不完善造成的,这一般随年龄增长就会好转,建议在医生指导下调整幼儿的排尿次数和时间,尽量到医院检查,考虑是遗尿症的症状,不要大意。
14.学时家长来园中接孩子,却发现幼儿不在学校,这时您会怎么处理?
家长和幼儿园之间有着一种默契,这就是家长把孩子送到学校说明家长和学校之间本来就存在这一种关系,即:学校义务和责任为孩子的发展做出自己的努力,家长也要尽可能地配合学校的管理和制度建设。家长来园中接孩子却发现幼儿不在学校,存在几种可能:一是孩子的祖辈来接,或者是家长中的另一方来接,或者是授权可靠的人来接。我们现在幼儿园都有接送牌等,一系列的规章制度确保幼儿的安全,因此,教师在放学时,对幼儿的进出应心里有数,在遇见此类问题时,要和家长耐心说明。
15.目前强调小区与学校结合、家长参与教学,试述你如何有效实施。
当代学校与家长建立有效联系的重要途径——教师必须了解家庭,家长应参与学校的管理和改革,以实现真正的沟通与互动。当前幼儿园根据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新特点、新机制、新模式,不断完善“学校、社区、家庭”三位一体的教育体制,积极尝试实行未成年人社区教育“一一三”工作法,加强管区与学校、家庭的有效衔接,致力于形成长效的教育管理机制,为未成年人健康成长打造美好的乐园。
①建立一套工作机制
一是教育领导机制。在街道成立由社区、学校领导即教师、家长参加的教育委员会,负责统筹、规划、指导相关工作。
二是多方联动机制。
街道、社区广泛动员各方力量,协调综治、公安、司法、教育、文化、劳动、工青妇、 社区居委会、关工委和学校等相关方面共同参与,把社区各类人才和社会热心人士有组织地汇集起来,形成一支人员相对稳定、人才结构多样的队伍,营造社区积极的教育氛围,实现“互通、互助、互补”。
三是教育保障机制。
社区提供专项经费,购买摄像机、照相机、音响等设备,为社区及幼儿开展活动提供物质保障。
四是成长评价机制。
家长参与教学,利用家长和学校的合力开展相关的教育活动,建立学生自评、互评、社区评、家长评、学校评的多元学生发展评价体系,促进幼儿的发展。 ②健全一个自主教育组织
一是加强组织管理。社区,家长和学校按照就近就便和自主自愿的原则,实施教育组织活动和教学活动。
二是推行互动式兴趣教育模式。社区家长和学校应全力为孩子们提供其感兴趣的活动内容,从孩子关心的事、喜欢的事入手设计活动项目,使孩子们来了有兴趣,参加了不想走。举办奥运讲座、三维立体画创作、书法绘画比赛、迎奥手工作品展、家庭小制作、社区才艺展、少儿摄影比赛、陶艺作品展、“我说身边小故事”等活动,组建以游戏、竞赛等形式为注的活动,全面促进幼儿的身心发展。 三是建立课堂式家庭教育模式。开设“父母课堂”,聘请有责任心、有家教经验、乐于奉献的社区居民和退休教师组成讲课小组,每月一讲,采取与家长讨论、交流教育经验的方式,增强教育的感染力和吸引力,引导帮助家长树立正确的家庭教育观念,掌握科学的家庭教育方法,营造良好的家庭环境。“父母课堂”成了家长与孩子沟通的桥梁,家长们学会了适合自己孩子的教育方法,并运用到教育实践中,改善了与孩子的关系,促进了孩子的健康成长。有的家长学会使用讲解说理法,摆事实,讲道理,帮孩子明辨是非;有的家长采用奖励、表扬激将法,使孩子在不断地激励中培养兴趣;有的家长实施幽默教育法,对强横的孩子借助幽默交流达到教育目的。
16.班上同学有以下情形时,您将如何处理?
(1)吸烟 (2)逃学 (3)服装不整 (4)行为偏差 (5)特别调皮捣蛋 (6)迟到 (7)性骚扰事件 (8)不交作业 (9)秩序失控 (10)偷窃 (11)上课睡觉 (12)打架 (13)师生冲突 (14)班级小团体对立 (15)单亲家庭学生 (16)学习障碍 (17)爱唱反调
教师本就是教书育人的职业,首先对工作要有一定的责任心,对学生部能放任自流,在用爱心施教的同时,还应对学生严加管教,并用自身的言行施加于学生,达到教书育人的目的。上述种种现象的出现存在一定的社会和个人原因,如右端学生爱赶时髦,以为吸烟是有风度,奇装异服,特立独行,有的则爱显示自己等等,有的是因为家庭环境的影响,如上课爱睡觉,单亲而显得性格孤僻等,这些问题的存在其实并不可怕,可怕的是我们没有能力去正视它,而任其泛滥,从而导致学生的颓废。人都是感情动物,爱心是消除障碍的有效基石,因而,对待这些问题学生不应歧视。尊重,理解,说服教育是育人的良药,相信付出总会有一定的回报,每一个人都是可以改变且具有上进心的。
17.当你接一个新的班级时,请问您如何塑造班级特色,以提高学生学习兴趣?
儿童是在与环境的交互作用中学习并发展的,环境作为隐性课程在潜移默化中影响儿童的成长。《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也明确指出“环境是重要的教育资源,应通过环境的创设和利用,有效的促进幼儿的发展”。
接手新班级,在营造班级特色方面,班主任应和其他老师一起通力合作,努力挖掘资源优势,提高主题环境创设的有效性。我们应该认识到:环境的创设离不开资源的形成,离不开家长的支持与配合,离不开教师间的亲密合作,更离不开孩子的积极参与。班级内老师之间对工作的执着和热情,相互合作是班级健康发展的有利因素,同时,幼儿的参与性、幼儿的互动性也发挥着不可缺少的作用。 人是教育的核心和精髓。确信全体师生都有不断发展的动机和潜能,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创设和谐的教育和管理情境,最大限度地满足师生的合理需求,尊重人、服务人、发展人,帮助教师实现自我价值,促进学生成人、成才。要达成预期的班级办学目标,教师面临着艰巨的任务,营造班级特色,我认为可概括为以下几个方面。
①人本民主,构建科学规范的行为准则
管理需要制度,以规范师生的具体行为;而名校的塑造更须将制度条文升华为制度文化,注重内心自律,引导师生高尚的道德、精神追求与价值观取向。 首先,完善人本化的班级制度体系。在制订、修改班级制度建设时,把尊重生命和促进人的发展放在首位;实施制度时既要确保班级内部良好的秩序,又兼顾个体差异,满足人的多元化需求。
其次,创新集团化的班级管理模式。发挥班级优势,调动内部成员积极性,满足学生、家长、社会的需求。
再次,构建民主化的和谐班级氛围。充分发挥孩子的主人翁精神参与班级的民主管理。宽容尊重、合作竞争,在课堂教学、师生交往的各个环节中,营造和谐民主的氛围。
②自主实践,为学生终身发展奠基
坚持以“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教育”为宗旨,全面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塑造高尚健全的人格,帮助每一个学生成人、成才。
③提高学生自我管理能力
以“一日常规”为抓手,以“树实中人形象”为目标,强化值周班级的管理和示范作用,提高学生自治管理日的效能。组织文明督导队,加强学生文明礼仪教育和行为规范养成的自我管理、教育,关怀特异学生,促进学生在仪表言行、纪律卫生等方面的不断进步。
④培养学生自我服务意识
以健康丰富的艺术、体育、科技、读书等活动为载体,开展舞蹈、合唱、美术等活动,帮助学生凸显特长,促进潜能发挥,为每位学生提供获得成功的体验,努力创设健康高雅、生动活泼的班级文化氛围。
⑤构建学生自我教育体系
以“安全—绿色—健康”为主线,开展:安全教育、绿色教育和健康教育。 安全教育:通过各种途径,教育学生尊重与珍惜生命的价值,学会自我化解压力,树立积极、健康的生命观;通过防火防盗、交通、饮食卫生、人际交往、体育锻炼、集体活动等方面的安全教育,使学生学会自我防范,防止伤害事故的发生。
绿色教育:以课堂渗透为主渠道,通过校园活动、学农、社区服务等活动,使学生自觉参与学校环境教育、人与自然的和谐教育,渗透“可持续发展”的知识、技能、态度、情感、价值观和道德行为。
健康教育:实施学生营养干预,倡导合理营养和平衡膳食,指导正确的生活方式,以学生带动家庭,以家庭辐射社区,促进健康意识在社区群体中的普及,力争在三年内获得世界卫生组织健康促进项目金牌学校的荣誉称号。
18.你如何引发幼儿的学习动机?
激发幼儿学习兴趣是教师主导作用的体现,幼儿学习动机高涨是幼儿主体作用的表现。作为教师,应努力创设情景,以引发幼儿的学习兴趣,只有幼儿自发地想学,他们学习的情绪便会高涨,会用心去探索知识的世界,热衷于得到新经验。 要使幼儿喜欢学习,首先要唤起他们的学习兴趣。兴趣是学习的动力,只有调动幼儿的学习兴趣,才能收到良好的效果。
设计教案时,应注意引发幼儿的学习动机。教学活动开始时,用一些简单的方法吸引幼儿对学习内容的注意,并让他们知道要学什么,使他们明确学习的目标。如:在讲故事《聪明的乌龟》时,我首先出示一玩具(乌龟)问:“这是谁呀” ?“有一只狐狸肚子饿得咕咕叫,看见一只青蛙正在捉害虫,狐狸连忙跑过去,只要再跑两步就要捉到青蛙了,可青蛙正在捉害虫,一点也不知道怎么办呢?狐狸吃了青蛙吗?这跟乌龟有什么关系呢?你们听了故事就知道了” ,这样,用一些较悬念的问题来进行引导,他们就会认真地去听去想。
再者,计划好如何在活动结束时给幼儿一些与课题内容有关的问题让他们去思考,或尝试自己找出答案,以保持幼儿对课题的兴趣,如:在常识《认识声音》时,在结束时,我出示了7个瓶子,里面装了不同量的水,我连续敲击七个瓶子,发出1—7种的音,问幼儿这是怎么回事,为什么不同量的水发出不一样的声音,请你们下了课去做做实验想一想,或回去问爸爸妈妈,明天再来告诉老师。
其实,幼儿很容易产生强烈的愿望来从事活动,并自觉地专心地完成这任务。因此,应给予孩子积极总结,使幼儿有成功的体验。
鉴于老师在幼儿心目中所占的重要位置,老师对幼儿所完成的任务表示赞赏,肯定幼儿的进步和努力,则幼儿更能感受到成功的喜悦,进取心增强,自然渴望做更多使他们获得成功的事。因此,老师要对幼儿有积极的期望,让幼儿有更多的机会获得成功,尽量避免使他们感受到挫折,这样他们对学习自然会表现出更大的热心。
老师应该对幼儿有积极的期望和全面的评价,幼儿的能力是体现于多方面的,在某一学习活动上落后于他人有幼儿,并不意味着在其他方面的能力也较差,老师要善于发掘这类幼儿的长处,并给予机会让他们把长处表现出来。如果幼儿有机会展示自己的能力,则他们的潜能便能得到发挥,也会引起他们对其他方面的学习动机。
当幼儿遇到困难而失败时,老师应采取支持的态度,鼓励他们继续尝试,并对幼儿的进步给予奖励。不应以统一的标准去要求、判断幼儿完成活动的水平,应以幼儿的进步为基准,引导他们看到自己的进步,激发他们的进取心。
总之,幼儿的学习动机、学习兴趣因人而异,老师需要针对不同的对象和具体的问题来采取相应的引发措施,来收到理想的效果。
文章转载自微信公众号:幼教知识手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