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前教育作为人一生之基础,二十大报告提出要“优化区域教育资源配置,强化学前教育、特殊教育普惠发展。”此次上海宋庆龄基金会、宋庆龄幼儿园、三亚市教育局、联合举办上海宋庆龄基金会2023年幼师赋能·海南三亚培训班活动,旨在为教师的专业能力赋能,为教师的教育情怀赋能,助力海南幼师的专业成长。
本次培训活动于7月11日至13日为期三天,在三亚市吉阳区月川幼儿园举行,面向三亚市各区园长、骨干教师共计121人。上海宋庆龄基金会党支部书记廖永红,三亚市教育局副局长王兆晖、李丽萍、三亚市教育研究培训院幼教教研员陈惠芹老师,三亚市吉阳区月川幼儿园吉静雯园长等亦参与了此次活动。
此次宋庆龄幼儿园的培训讲师团队由园长朱素静老师带队,团队包含正高级教师一名,副高级教师三名,中级教师七名,初级教师二名。培训内容以讲座和工作坊两种形式进行。
《孵化:点燃儿童的想象力》
朱素静老师从教育工作者的视角分享了宋庆龄幼儿园多年来开展艺术教育工作的情况及植根背后的儿童艺术观,通过系列案例分享指出艺术在大自然中孕育,教师应该用爱孵化孩子与生俱来的美感,带领学员们探索基于儿童立场的艺术教育。
《理想的幼儿园教师专业生活》
徐冰老师就“教师专业困境”、“教师专业属性”,“理想幼儿园教师专业生活三要素”及“助力教师专业发展的内部因素”四个方面展开讲述,结合理论和实践深入浅出地提出了教师的理想生活应是真实、自信、自主地扎根于孩子之中,扎根于日常实践之中,教有所学、教有所长、教有所思、教有所爱地为教育理想充实地工作。
《爱上幼儿园-幼儿入园适应工作策略》
骆效瑜老师讲述了幼儿入园适应准备工作,除了环境准备、行政准备,更需要做好四项心理准备。她提到足够包容、平和、努力共情,愿意等待的老师是入园适应工作最重要的前提,并分别从生生关系、师生关系两个方面分别阐述了入园适应的解决策略。
《幼儿园运动课程单元的设计与实施》
黄嘉嘉老师通过“孩子为什么要运动?”、“身体素质怎么达到?”等系列问题,揭示幼儿园运动课程单元的设计与实施,以核心经验为导向,分享了幼儿园运动课程单元的设计思路与实践策略。
除了理论部分,还有实践层面的工作坊。本次工作坊由宋庆龄幼儿园四位项目组组长及四位骨干教师承担,涵盖艺术、科学、阅读、数学等不同领域,高度体现实操性、互动性、体验性、共创性。一百余名三亚教师分成四组,在两天内轮流进入四个不同的工作坊,与宋幼教师一起体验教育的精彩。
《绘本的多种打开方式》
工作坊以经典绘本为载体,与教师们共同体验绘本的多种打开方式:思维导图、思辨、配音、创意绘画、戏剧表演等等,用创意打开教师的视角,感受绘本的精彩和孩子的无限可能。
《基于理解和沉浸式感受的艺术创作》
通过富有创意的艺术活动,让教师们打开五感,去发现美和创造美,体验“具身认知“的艺术教育理念。
《数学教育在幼儿园如何发生?》
与教师们分享数学教育在幼儿园的不同时段、不同空间和不同活动中的融入,并和教师一起运用身边的材料,共同开发富有创意的数学活动。
《科探活动中师幼关系的转变》
以探究巨型泡泡液配方为载体, 让教师化身为孩子,感受探究活动的一般过程与方法,体验探究活动中的合作建构,在实践之后对于探究过程的思考和讨论,形成关于今后组织和投入到幼儿探究活动中的一些思路和想法。
海南是宋庆龄先生的祖籍地,在宋庆龄先生诞辰130周年之际,上海宋庆龄基金会与三亚市教育局共同搭建的 “幼师赋能”计划,对于宋幼人来说具有积极的意义。为期三天的活动丰富、紧凑而又充实,与其说是培训,不如说是两地幼儿园教师对于自身专业成长的“双向奔赴”,因为来自三亚全市各区的园长、骨干教师们在这过程中给宋幼的教师团队留下了深刻印象。
每一个讲座中,老师们全情贯注,孜孜不倦地进行记录,生怕遗漏任何细节;每一个工作坊中,老师就像充满好奇的孩子,饶有兴趣地体验培训教师组织的活动,甚至沉浸其中,一遍遍地尝试并改进,在玩中也体现了老师的思考与学习。比如在工作坊的微教研中,老师们进行热烈的分组讨论并形成海报进行分享,可以看出老师们对于幼教新理念学习的渴望,并不断进行反思、实践以内化学习内容。这一切都让宋幼的老师在三天的工作中充满热情与干劲,并鞭策我们,在未来的工作中要做更优质的学前教育,并把它辐射到有需要的地方,帮助更多的幼儿园和教师! 本次培训活动是“幼师赋能”计划的开启,宋庆龄幼儿园将继续坚持资源共享,践行宋庆龄先生“把最宝贵的东西给予儿童”的教育理念,为中国幼教事业的全面质量提升尽己之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