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是第22个全国爱耳日,主题为“人人享有听力保健—筛查、康复、沟通”。
耳朵是聆听世界声音的钥匙,是感知世界美好必不可少的器官。然而相较于眼睛、牙齿,家长们对孩子耳部及听力保健的重视却远远不足。
近日,微博话题#全球五分之一的人听力受损#登上热搜。
根据世卫组织发布《世界听力报告》,目前全球五分之一的人听力受损,听力损失影响全球超过15亿人,其中4.3亿人听力较好的耳朵有中度或以上程度的听力损失。
面对如此严峻的形势,我们必须有所警惕,并以实际行动保护好孩子的双耳!
来了解一下我们身边的这些噪音
给孩子普及保护耳朵的知识
认识耳朵
保护耳朵方法
不要经常掏耳朵
不扎耳洞
防止水流入耳朵内
不将异物进入耳朵如豆子、小球等其他物品
远离噪音和爆炸现场,可以双手捂住耳朵或张大嘴巴
用正确的方法擤鼻涕
耳疼或不舒服应马上去医院检查,定期检测听力
光说还是不够的
来看看下面的视频
关于耳朵的亲子小游戏
亲子手工
两个纸杯 1根长棉绳 两根棉签(或者牙签、木棍……) 乳胶管 漏斗 签字笔 气球 透明胶
△将棉签折断
△用折断的棉签在纸杯底部扎一个小孔
△借助棉签,让棉绳穿过杯底的小孔。
△将棉绳一头打结,绑住棉签。
△轻轻一拉绳子,刺啦刺啦,你便制造了一个沿绳子传播的波。在这里,纸杯起来到了收集声音和扩大声音的作用
△用相同方法把绳子另一头系在另一个纸杯上
这两个纸杯,一个当作话筒,另一个当作听筒
好了,叫上你的家人或者朋友,开始“打电话”吧!
注意:“打电话”的时候,棉绳要拉直哦!
如果棉绳拉得不够直不够紧,或者用手拉着棉绳,听到的声音效果如何呢?自己去试试吧!
△准备好乳胶管、漏斗、气球、双面胶和废旧签字笔
△将漏斗插在乳胶管里
△拔下空心的签字笔头
△将笔头塞进乳胶管里,做成耳塞。这样做的好处是,耳塞塞进耳朵里,耳朵更舒服一些。当然,签字笔头中间的孔很小,能更好地挡住乳胶管里空气
△将气球吹气嘴剪掉
△将气球套在漏斗上,拉紧
△用透明胶将气球粘牢、密封
△将听诊器头贴在左胸,戴上耳塞,你听到心跳声了吗?
预防听力损失
6个手段要牢记
一些疾病可能影响耳朵的健康。比如中耳炎就可能被感冒、鼻炎、麻疹、腮腺炎、风疹等疾病引发。预防疾病,保持健康,就是对耳朵的一种保护。
值得注意的是,部分药物具有很强的副作用,服用过量或不适当,会造成听力下降,甚至耳聋。因此吃药一定要按照医生规定的药量和时间服用。
克服随意掏耳朵的不良习惯,避免向耳内塞异物,避免耳部外伤和意外伤害。
洗澡、洗头或头部接触水后应及时清理耳部积水,避免由于耳道积水引起的耳病。
拒绝以揪打方式体罚孩子,揪耳朵、打嘴巴都有伤及骨膜,令耳鼓移位从而导致听力损伤的风险。特别是儿童的咽鼓管比较直和短,更加容易损伤。
培养孩子良好的生活习惯,注意用耳卫生,尽量避免自行清理耵聍,耵聍较多时最好到医院就诊;如果有外耳道流水或流脓,需及时就医。
维生素B1、维生素B2、维生素B6以及维生素C对听觉细胞能够起到良好的保护作用。因此,可以选择适当补充维生素并多食用粗粮、蛋类、蔬菜、水果等食物。
常按摩耳垂前后的翳风穴和听会穴,可以增加内耳的血液循环,有保护听力的作用。宜每日早晚各按摩一次,每次5-10分钟。
生活中要做到劳逸结合,避免过度熬夜等,预防突发性耳聋。
人如果长时间接触噪音,会导致听力急剧减退,听觉神经错乱,甚至噪音性耳聋。
在充满噪音的环境中,可以通过戴防护耳塞来起到阻隔效果。
若房子在马路旁边,可选择隔音效果良好的平开窗代替推拉窗。
在可能出现巨大声响的环境中保持警惕,诸如放鞭炮、商店大喇叭广播、音响故障尖噪等噪音场景,及时捂住耳朵,能够避免出现一些急性听力受损乃至暂时性耳聋。
使用各类音频设备时,音量都不宜过大。
尽量选择柔和、不刺耳的音频内容,摇滚、舞曲虽劲爆,但舒缓的音乐,比如古典音乐、轻音乐会更有助于耳朵的保养。
打电话时尽量不要将手机贴着耳朵。此外,专家建议打电话最好一次不要超过3分钟。
对儿童的听力损失应本着“三早”原则,进行及时、规范的听力筛查,及时发现及时干预。
一旦孩子突然出现听力下降或耳鸣应该尽快向耳鼻喉科医生求助。
重视听力,爱耳护耳
别让它影响孩子的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