良好的班级常规管理是孩子养成良好习惯的强大后盾。
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过:“教育是什么,往简单方面说,只有一句话,就是养成良好的习惯。”
而培养良好行为习惯的方式之一,就是做好幼儿园的班级常规管理,即把常规的概念融入幼儿园的教学中,以此来给孩子传递正确的行为规范,让他们学着遵守常规、养成良好的习惯。
作为教师,应遵循习惯形成的规律,分析多种影响因素,选择正确科学的方法。
一、榜样示范法
“榜样示范法”通俗地讲,就是发挥榜样的力量,让幼儿在看看做做中主动、自觉地学习。这里的”榜样“可以是教师等成人,也可以是孩子自身(本班的或大班的哥哥姐姐等)。
二、儿歌法
儿歌短小精悍,朗朗上口,容易记忆,把一些常规要求编成短小的儿歌,教给孩子,孩子在学会儿歌的同时也记住了相应的规则要求。
例如:洗手的儿歌:先卷袖子再洗手,手心手背搓搓搓,抹上肥皂冲干净,关好龙头擦一擦。
三、游戏法
游戏是孩子最喜爱的活动方式,我们可以把常规教育与游戏结合起来,让孩子在玩中培养常规,在玩中养成习惯。
例如:教学游戏中的“找朋友”游戏,让幼儿在各种图中找出自己喜欢的标记图做朋友,并贴在茶杯和毛巾架上,使幼儿很快的记住了自己的标记,学会用自己的茶杯和毛巾。
在”娃娃家”游戏中幼儿可以练习穿脱衣服的顺序和方法,练习洗脸、洗手的方法等。
孩子在游戏中能有所动、有所思、有所悟,久而久之,孩子们熟悉了班级常规,便能自觉地按班级规则做事。
四、音乐调控法
音乐能给人带来轻松愉悦的感受。让孩子在清脆的乐曲中执行规则,孩子始终处于轻松愉快的状态下,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例如在活动接近尾声的时候,播放一段熟悉的音乐,幼儿听到这段音乐后就知道要马上开始整理和集中;当幼儿在体育活动或者是餐后活动、午睡后,我们都可以使用比较柔和的音乐,幼儿听到后也会安静下来,自觉休息。
在常规教育的过程中,巧妙地运用音乐,能让孩子主动积极地执行各项规则。
五、动作提示法
体态是一种无声的语言,在教育过程中,教师体态语言的运用,能更好地起到传递思想感情的作用。在一日活动中,幼师可以通过微笑、眼神和手势来提示孩子遵守规则。
例如:食指放在嘴前轻轻“嘘”,表示要安静;右手顶左手掌心表示暂停;
孩子自觉遵守规则,幼师笑着摸摸他的头;孩子违反了规则,幼师轻轻地摇摇头……
这种无声的语言能给孩子信任、赞赏、宽容、谅解等情感体验,不伤害孩子的自尊心,从而使孩子感受到老师对他们真诚的爱,让孩子对规则不抵触、乐意接受。
六、图标提示法
孩子年纪小,自制力差,易遗忘,但对色彩和符号敏锐度高,我们可以把日常生活中的各种规则绘制成形象有趣、色彩鲜艳的标记图,设置在相应的环境中,以提示孩子作出相应的行为反应,促进良好行为的产生和发展。
例如:我们在楼梯口画上箭号,帮助孩子掌握“上下楼梯向右行”的规则;
在睡床前贴上一双双写有孩子编号的“小脚印”,不仅帮助孩子辨清左脚右脚,还教会了孩子上床前将脱下的鞋摆放整齐;
在洗手池旁贴上“七步洗手法”可以让孩子了解洗手的正确步骤。
七、行为练习法
提供多次练习的机会可以强化幼儿的行为模式。
例如:在教幼儿叠衣服的方法和顺序后,可以马上组织全班幼儿开展叠衣服比赛,看谁叠得快,叠得整齐。
八、奖励法
每个孩子都希望得到小红花。
尤其对于小中班年龄阶段的孩子来说,他们的自控能力还不够好,所以对他们的要求也不能太多。当他们在某一方面表现好时,我们要及时地给予奖励,小红花就是很不错的方式。当然,口头表扬也是可以的。
九、教学引导法
其实,生活常规的内容涉及健康、社会、语言等领域,因此,教师可将生活常规的内容通过正规的、有目的、有计划的教育活动付诸实施。以直观生动的方法,让幼儿理解生活常规的内容,以活泼多样的形式帮助幼儿练习巩固,形成动力定型。
例如:让幼儿懂得排队的重要性,老师设计数学活动《我会排排队》,通过给物品排列不仅让幼儿明白排队的道理,还掌握正确的排序方法。
往期推荐
扫码可加入
全国园长圈子
助您专业提升
点赞+在看,小编工资涨2毛~
点个
在看
你最好看
文章转载自微信公众号:优师教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