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妈妈,天空为什么是蓝色的?”
相似的问题,想必很多孩子都问过。
有的妈妈会认真回答天空是蓝色的原因。
如这是一个自然现象,到了晚上天就会变黑。
有的妈妈会编一个故事,如大海是蓝色的,天空是大海的倒影。
也有的妈妈会问孩子“你认为天空为什么是蓝色的?”
还有的妈妈不知道怎么回答,索性告诉孩子“等你长大就知道了”。
可以预见,那个编故事的和让孩子自己想的妈妈,她们的孩子长大后,想象力一定不会太差。
想象力是什么?
想象力是人在已有形象的基础上,在头脑中创造出新形象的能力。
如说起汽车,能想象出各种各样的汽车形象;看到一个圆形,会说这个圆形像太阳、鸡蛋、饼干、皮球等都是这个道理。
因此,想象是在掌握一定的知识面的基础上完成的。
且想象出的事物也是现实世界中存在的,可以触摸到的具体东西。
或能够闻到的气息,能感受到的情绪等。
也就是说,如果没有一定的基础知识和生活经验,想象根本无从谈起。
如一个新生婴儿,一直生活在一个完全没有信息输入的地方。
没有声音,没有色彩,也没有任何具体的形状和语言,那么他的想象力是不是会更好呢?
肯定不是。
因为他根本没有可供想象的素材,没有想象的基础。
那么,在日常生活中,我们要如何丰富孩子的想象力呢?
1.丰富孩子的生活经验,积累孩子的表象
想象是在孩子大量的生活经验基础上积累起来的。
别人说“苹果”,你的头脑中会浮现出一个“苹果”的具体形象,这个形象就是表象。
正是依靠表象的积累,孩子的想象才逐渐发展起来。
爸爸妈妈帮孩子积累生活经验的过程就是帮孩子在头脑中建立表象的过程。
孩子表象的积累越多,就越容易将相关的表象联系起来,这也就是想象发展的过程。
所以,爸爸妈妈要经常带孩子接触大自然,接触社会,参加活动。
让孩子有机会积累丰富的生活经验,在头脑中留下更多的表象,为想象的发展打下基础。
2.给孩子提供适合的环境,激发孩子想象的欲望
除了带孩子外出,在家中也要给孩子一个良好的环境。
如给孩子合适的图书,和孩子一起分享故事描述的情景,和孩子一起想象情节的变化,鼓励孩子想一想故事的结局。
读故事书时,改变一下读的方法,读一读,停一停,想一想,给孩子一个吸收和连接已有经验的时间。
和孩子一起玩游戏,在游戏的过程中引导孩子一起想象:
“你今天要给宝宝做什么饭呀?”
“我们上次去动物园,你还记得大象的家是什么样子的吗?我们给大象搭一个家吧?”
这些都是帮助孩子想象发展的好办法。
3.给孩子营造轻松的氛围,鼓励孩子表达自己的想象
孩子将想到的说出来不但是将生活经验梳理的过程,也是将经验在头脑中组织、整理后表达的过程。
所以爸爸妈妈不仅要鼓励孩子大胆想象,还要鼓励孩子大胆地将想象说出来。
像文章开头“天空为什么是蓝色的?”的例子。
当孩子把想象的、不符合成人固定答案的想法说出来时,我们不能简单地一句“瞎说”就将孩子打发掉。
而是应该仔细问问孩子为什么会这样认为,鼓励孩子表达自己的想象。
如“跟爸爸妈妈说一说,为什么你会这样认为?”
除了以上丰富孩子想象力的方法此之外,还有一些具体做法可供大家参考。
1.续编故事
给孩子讲故事时,可以讲到中途停下来,将剩余的故事情景留给孩子去想象。
为了把未完的故事补足,孩子可能会有多种设想。
2.补画面
孩子喜欢画画,爸爸妈妈最好不要代拟主题和内容。
让孩子想画什么就画什么,这样才能令孩子有广阔的想象空间。
此外,爸爸妈妈还可以画一幅未完成的画,让孩子想象并补画其余内容,构成一个完整的画面。
3.画画
孩子在画画的时候,除了用笔画,还可以用手、树枝、小棍子、海绵等等身边随处可见的材料来画画。
让孩子体验不同的材料带来的不同触感。
同时每种不同材料所带来的效果也会激发孩子的灵感,他们会非常惊喜的投入其中进行创作。
4.听音乐
放一段孩子容易听懂的音乐,让孩子想象乐曲表达的情景,并用语言描述出来。
如区分代表刮风、下雨、流水等的不同音响,分辨各种动物的叫声等。
在这些基础练习掌握后,再听更加复杂的乐曲。
5.手工
手工方面可以利用平时家里和生活中随处可见的材料来进行。
如面塑,普通的白面中加入盐和水做成面团,就可以带孩子一起捏一捏、拍一拍,做出各种造型。
随处可见的树枝、树叶、花朵等等,都可以拿来做手工。
用不同形状和大小的树叶拼一拼摆一摆,做出动物的形象。
还有平时废弃的盒子、纸张等,通过剪、粘贴,都可以进行再创造。
6.由说到想
爸爸妈妈可以经常和孩子做这样的游戏。
如爸爸妈妈说“这是一个下雪天,想想看是什么样子?”
孩子根据他的想象进行描述。
反过来,孩子也可以问爸爸妈妈“这是一个下雨天,想想看是什么样子?”
此时爸爸妈妈应尽量认真细致地描述一番,从中给孩子一些启发。
引导孩子讲述更加丰富的内容。
7.你会怎么办
生活里遇到的许多问题,都需要找到一定办法才能解决。
这些问题就是激发孩子想象的很好动力。
爸爸妈妈应抓住机会引导孩子去想象。
如“走路时遇到一片水洼,你该怎么办?”
孩子可能会想:放上几块砖或垫上木板就能过去,也可以用土填平,还可以绕道而行等。
总之,最好把所有可能解决问题的办法都想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