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新冠疫情的反复,好多地方的小伙伴们都进入居家学习模式。去不了学校,只能通过网络在云端听老师讲课;出不了家门,只能每天和爸爸妈妈同在屋檐下。好多同学们给知心姐姐写信、打优师教研知心姐姐,我变胖了、视力变差了、成绩直线下降、和爸爸妈妈又吵架了、我的时间都去了哪儿?
从今天开始,“知心姐姐和你在一起”特别策划启动,我们将选择居家学习中比较有代表性的烦恼和话题,和大家共同讨论,共同想办法。相信这疫情终将会过去,这段经历将帮助我们学会与自己独处、学会与亲人相处、学会面对困难、学会在逆境中成长。
由于疫情来袭,很多小伙伴的五一假期变成了“加长版”。面对“越过越长”的假期,大家却没有想象中那么开心。这不,三位小伙伴正跟知心姐姐倾诉呢——
假期变长了,老妈对我的嫌弃也变成了“加长版”。我刚放假就开始做计划,可现在基本都泡汤了。老妈总是一脸嫌弃地说:“每次假期你都列计划,可都是雷声大雨点小!”我也纳闷儿,每次制订计划的时候,我都是豪气冲天,可为什么之后想做却没做几件呢。
子豪
自从疫情暴发后,我就被关了“禁闭”,只能在家看书、看电影,看得眼睛酸疼,无聊得两只耳朵嗡嗡作响。由于熬夜看视频,第二天起床时,上午已经过去了。写作业效率不高,也没什么运动量。明明放假前有一堆事想做,现在却像得了失忆症,一件也想不起来。就算想到了,也觉得没意思。唉,我现在一天只吃两顿饭,作息完全乱了。闲着也挺累的。
景玉
老妈怕我把时间荒废了,和我一起制定计划。每天要做数学题、读英语、抄课文、背单词、练钢琴……我累得筋疲力尽,结果到晚上,居然还没完成任务。最重要的是,我没有充实感,只觉得忙晕了。
明月
平时,我们总烦恼时间不够用。现在有了大把时间,为什么仍然不快乐呢?本期知心姐姐请来一位洞察时间秘密的专家来为大家解密。
资深心理咨询师,中国少年儿童新闻出版总社“知心姐姐热线”专业督导。
主要研究领域:亲子关系、学生学业成就、团体辅导及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等。
关键词:空白区
明明制定了计划
为什么我却做不到
专家有话说:子豪没有完成计划,并不是不努力,而是大脑这位指挥官没有足够的管理能力。我们的大脑是逐渐发育成熟的,很多能力并非与生俱来。在大脑皮层中,有一个区域是负责自我管理的。在12岁之前,它就是一块还未开垦的荒地。所以,如果你无法很好地执行计划,不要灰心。不过,这也不是咱们荒废时间的理由,大脑需要我们不断地训练。不妨让爸爸妈妈来协助自己,制定计划。执行计划时,让他们来做“监工”。做得不好多提醒,不要打击;做得好多鼓励,更有动力。渐渐地,你执行计划的能力就会越来越强。
关键词:兴趣、活力、自主安排
生活安排过空或过满
为什么都“没意思”
专家有话说:在我看来,景玉和明月虽然“症状”不同,但问题的根源是一样的—他们每天的安排太单调了。景玉一直在玩呀玩,而明月一直在学呀学,大脑受到的刺激太单调,所以失去了活力。像景玉一样把生活安排得太空的同学,可能有点缺乏自我约束力。两个小建议送给你:一个是向爸爸妈妈求助,借助外力来约束自己;另一个是设置每天的基础任务。比如,最起码要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做一些踮踮脚能够着的事。而明月的计划就需要做做减法。先把自己一天要做的事情列出来,然后和爸爸妈妈商量一下:那些任务效果是重复的、不重要的、不急于完成的,把它们删掉。
每日任务排排坐
分组完成更有趣
现在,大家找到了“没意思”的原因,可很多同学还是不明白:到底怎么做计划,既有效果又不枯燥呢?我们可以试试,用下面这样的步骤来做计划:
1.找一张纸,把自己今天要做的事罗列下来;
2.把这些事按照重要、不太重要的顺序分成两组;
3.再从两个组内分别找出一件事,进行两两配对、重新分组,重新分组时要注意将动脑和动手的配对,将需要理性思考的和需要动用艺术细胞的配对,让我们的不同感官得到交替刺激,丰富多彩的生活我们才喜欢。重新组合的模式可以是:数学—弹钢琴,语文—做手工,英语—做运动;
4.根据上一步分组的情况,给每个组分配合理的完成时间;
5.别忘了,玩耍也是其中很重要的一组;
6.时间安排要比在学校的安排更有弹性,30 分钟休息一次,一次可以多休息一会儿。
怎样保持做事的动力?
制定了计划,就要进入“实战”环节了。这个环节中,怎样才能开足马力、执行力满格呢?要想让自己保持“电量满格”,我们可以注意下面几个关键点。
1.保持心情愉快。在执行计划时,遇到失误或问题,先不要指责自己;
2.先做自己喜欢的事。做自己喜欢的事情时,我们的大脑会比较兴奋;
3.一次只做一件事;
4.留足玩耍时间,让身体动起来。
希望大家在居家期间,都能度过一段愉快的假期。
给家长的“锦囊妙计”
处在疫情的特殊时期,家长和孩子们共同面对着各种挑战,上海市少工委聚焦关怀居家学习孩子心理健康,引导家长采取有效方法给予孩子居家学习心理关怀,为家长提供“锦囊妙计”,缓解孩子居家学习焦虑、融洽亲子关系。
亲爱的小伙伴,关于本期话题,你有什么不一样的观点和建议,欢迎在留言区和知心姐姐以及全国的小伙伴一起交流互动,共同分享成长的智慧,共同感受助人的快乐!点赞最高的5名小伙伴将有机会获得我们送出的两本《知心姐姐》杂志。想读更多知心姐姐故事,欢迎订阅《中国少年报》和《知心姐姐》杂志,可扫描下方二维码。
给知心姐姐写信
地址:
北京建国门外大街丙12号
《知心姐姐》杂志 知心姐姐收
邮编:100022
邮箱:xzxbjb@yeah.net
热线优师教研010-57526520
(每周一至周五16:00-17:00)
大家好,我是来自河北省保定市徐水区徐水小学五(5)中队的王那图。在阅读《知心姐姐》杂志的时候,我受到了很多触动。生活中那些疑惑不解的问题,在书中都可以找到答案。我读到成长故事《心中的那颗酸葡萄》,会想到生活中的事情,故事的主角和我一样,有时候会忍不住羡慕、嫉妒别人。故事最后的“心灵时间”告诉了我该怎么做。《知心姐姐》就像住在我们心里似的,她是我最信任、最佩服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