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
孩子活泼好动,做事率性而为,有时难免会和小伙伴发生冲突。遇到这种情况,有的家长会不当回事,认为小打小闹不必理睬,孩子自己能处理;有的家长却如临大敌,必须得亲自出面,替孩子讨个说法,才肯善罢甘休。那么,孩子有了冲突,家长要不要干预呢?
那么,孩子有冲突的时候家长要不要去干涉呢?一般情况应该是这样:如果两个小孩有冲突时,家长不在现场,他们自己能处理,这固然很好,家长不一定要干涉;如果孩子发生冲突时,家长在现场,那就必须干涉,要立刻制止。为什么?因为如果你不干涉,对孩子是有不良影响的。
如果对方的家长也在现场,那么对方孩子的工作由对方家长来做。最后,双方家长再沟通。如果发现有其他问题,比如说是习惯问题,表达问题,对别人的理解问题,此后再处理,不同的问题要采取不同的解决办法。
如果确实自己孩子有错,冲突过后要跟对方家长沟通,最好让孩子跟对方孩子道歉,引导双方握手言和。如果是对方小朋友的错误,跟孩子沟通好以后,要认真教导孩子以后面对这种事要采取什么样的对策。千万不要带着孩子去要求对方孩子给自己道歉,即使对方不道歉,也不要苛责,否则极容易引发双方家长的冲突。孩子目睹了家长之间的冲突以后,内心会更加恐惧,这对小朋友的人际交往没有什么好处。
家长的职责就是保护孩子的身心安全,完全把这份职责交给孩子是不正确的,甚至是危险的。常见这样的情况,家长教给孩子应对之法,以为孩子能处理好。实际上,孩子年龄还小,家长还是监护人,孩子没办法自己处理的事,必须由家长干预。但是干预的时候要注意技术和艺术,要考虑别人的想法。
找到根源,解决问题。
我们发现问题,要找原因,找到原因以后,要采取措施,这样孩子以后就不会犯类似的错误了。比如说,孩子之所以和别人发生冲突,是因为他不能理解别人,不懂得观察别人,倾听别人,不知道对方的诉求,让对方产生了误解,因为误解发生了冲突(这在小朋友的人际交往中经常会出现),我们家长就要让孩子学会观察别人,理解别人。
所以,孩子有冲突,家长要不要干预?答案是要得分情况,该干预的必须干预,如果孩子自己能处理,也可以适当给他机会让他自己处理,但不能以不干预为借口,放任孩子的冲突。
主讲人:张巨河
东北师范大学博士,北京视情教育科技研究院院长。从事家长教育研究和实践30年,做了2000多场家庭教育讲座,解决了大量家庭教育难题。
孩子有了冲突,家长要不要干预?对于这个问题,你是怎么想的,怎么做的?欢迎在评论区留言和知心姐姐分享!倾听孩子的心声,关注家长的烦恼。
编 辑 | 董国材 鲁 颖
谭心怡 (湛江科技学院站)
插 图 | 稻荷前 小灰菜
校 对 | 黄颖慧
校 审 | 刘婉竹
编 审 | 祝 薇 刘 浩 邱 琳
值班编委 | 张 宇
来 源 | 《中国少年报》
文章转载自微信公众号:全国少工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