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北京市朝阳区光华路幼儿园 郭娜
北京市朝阳区教育科学研究院 尹荣
大班第二学期刚开始,我们班开展了“好玩的影子”探究活动。在探索过程中,孩子们对光影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接连进行了影子变身、光影小屋等游戏,还对传统民间戏剧——皮影戏产生了兴趣。在开展了“制作皮影”和“如何让皮影站起来”的探究活动之后,孩子们开始尝试自己排演皮影戏。
一天,孩子们在活动区排演皮影戏“公主与杰克”,之之操作着爱莎公主皮影欢快地舞蹈,站在幕布前念旁白的豆豆突然指着屏幕上的影子说:“快过来看看,我发现屏幕上有操作杆的影子!”之之转过去一看,发现幕布上果然映出了皮影操作杆的影子。豆豆提出要想办法去掉它,不然爱莎公主的舞姿就不美了。怎么才能去得掉呢?之之和豆豆开始调整爱莎皮影与屏幕的距离,尝试了好久都没能成功。活动区时间结束后,他们将这个问题带到了游戏分享中,想看看其他小朋友们有没有解决的办法。坤坤说:“我看演皮影时,它的灯挂在高高的地方,咱们也应该把灯挂高一点儿。”小宝给出另一个办法:“可以试试把操作杆延长一点。”这两个办法能去掉屏幕上操作杆的影子吗?全班孩子都很好奇,教师决定支持大家一起来验证。
第二天的区域活动环节,之之、豆豆、浩然最先到了皮影游戏区,他们首先尝试了小伙伴们提出的第一个办法——改变光源位置,看看是否能去掉影子。浩然个子高,他把灯高高地举过了头顶,之之拿着爱莎皮影,豆豆观察着幕布上爱莎公主的操作杆是否有影子。可是当灯一开,幕布上还是出现了一个长长的操作杆影子。随后他们又尝试把操作杆加长,但试验结果一样,看来这两个办法都不行。他们的尝试很快吸引来几个感兴趣的伙伴,大家开始想别的办法。豆豆建议浩然更换打光的位置,站在之之身后再次尝试。当光源位置变化后,他们发现屏幕上爱莎公主操作杆的影子变短了很多,但是依旧可以清晰地看到。经过验证后,孩子们发现他们提出的解决办法都未能成功去掉操作杆影子。
看到大家沮丧的神情,教师为孩子们提供了皮影剧院演出人员的操作视频,鼓励他们观看视频,尝试寻找答案。豆豆和浩然发现,视频中有的光是打在屏幕中间,有的光是从幕布的四周打进表演区域的,便提出需要多增加几个灯。于是,教师为孩子们提供了不同大小的手电筒,增加光源数量,支持幼儿再次验证猜想。可是,孩子们仍然未能去掉操作杆影子。
在游戏分享环节,有小朋友提出建议,可以去问问园里的主任妈妈和维修叔叔如何去除皮影操作杆的影子。因为主任妈妈是老师的老师,肯定比老师懂得多,维修叔叔天天修理班级的灯和物品,肯定有办法去掉操作杆的影子。于是,6名孩子分成2个小组,分别向主任妈妈和维修叔叔求助。然而,孩子们从主任妈妈和维修叔叔那里得到的回答是他们也不知道该如何去掉影子,但他们肯定了小朋友的好奇心与思考,建议他们请教皮影剧院的工作人员。在园里的帮助下,全班孩子和皮影剧院的工作人员通上了电话,工作人员告诉孩子们,剧院表演的皮影戏之所以幕布上没有操作杆影子,是因为使用了“无影灯”。
挂完电话之后,全班孩子都沸腾了,提出了很多问题:什么是无影灯?无影灯与家里和幼儿园里的灯有什么不一样?它为什么能去掉操作杆的影子?前期小朋友们尝试了不同亮度的灯、将灯放在幕布的不同位置、使用了不同长度的操作杆等等方法,无影灯与这些尝试有没有关系呢?
面对孩子们接踵而来的问题,老师帮助他们进行了分类整理,并将孩子们的问题和思考与园领导进行了沟通。为了帮孩子们答疑解惑,在园领导和家长们的支持下,班级教师带着孩子们到皮影剧院一探究竟。
在工作人员带领下,小朋友们来到了皮影戏演出后台。他们很远就看到了幕布上面一排排耀眼的灯光,“看!我看到无影灯了。”“我也看到了,好亮啊!”“好多灯啊!”“你们快过来看!叔叔演的皮影确实看不到操作杆!”……孩子们的目光转到了幕布上,大家看到工作人员表演的皮影戏确实没有操作杆的影子。浩然说:“我看见了,无影灯就是好多灯组合在一起。”涨涨说:“咱们班里的灯太少了,咱们得找很多个灯来组合。”还有小朋友提出要先回家请爸爸妈妈帮忙找找资料,看看无影灯为什么没有影子,它的秘密是什么。
带着对无影灯的好奇,孩子们与家长一起度过了无影灯探究的周末时光。周一返园时,心平、涨涨等小朋友带来了“无影灯的秘密”和“无影灯的用途”资料表,这些是在爸爸妈妈的帮助下查阅到的无影灯资料。他们向全班小朋友介绍,无影灯并不是真的能将影子变没有。事实上,无影灯是由很多小灯组成的大光源,用强光从多个角度遮盖住了物体出现的影子,让影子变淡。无影灯也会应用在足球场、医院手术室中。手术室里的无影灯可以将医生在手术中出现的手影或手术刀的影子变淡,达到无影的效果,更好地帮助医生手术。
了解无影灯的秘密后,豆豆、涨涨、坤坤、子萱等几名小朋友提出,想和全班小朋友一起尝试制作无影灯,还要用自己制作的无影灯去掉爱莎公主皮影操纵杆的影子,让皮影表演更加完美。孩子们的想法得到了老师的支持。
老师投放了许多不同大小的手电筒作为光源材料,支持全班幼儿开展自制无影灯的试验。
第一次试验:用手电筒能否制作出无影灯 孩子们首先用手电筒进行试验,他们按4~5人一组分成了4个小组,进行试验。组员每人用1支手电筒,尝试从小人偶的四周自上而下进行照射,大家发现小人偶的影子还是出现在不同方向。随后,孩子们增加了手电筒的数量,分别尝试用6支、7支、8支手电筒进行照射,结果发现,随着手电筒数量的增多,小人偶的影子也变多了,这个结果与“去掉影子”的目标相去甚远。初次尝试用手电筒自制无影灯的试验,失败了。
试验结束后,孩子们讨论失败的原因。有的说手电筒的位置高了,有的说手电筒的数量少了。看到孩子们脸上失落的表情,老师及时介入,提示大家:“还记得我们以前在科学区是如何将影子变小的吗?”豆豆眼前一亮:“对,我想起来了!咱们的手电筒要照射同一个位置,这样影子就会变小。”其他孩子也回忆起在科学区玩过的光影游戏,如“影子变长变短、变多变少”的游戏。于是,各小组又尝试将手电筒都照射到小人偶上,并反复调整位置。这次尝试的结果是,虽然小人偶的影子数量变少了,但还是可以看到它的影子。
两次尝试都没有达成去掉影子的目的,孩子们有些焦急了,几个孩子还表达了“郭老师,太难了”“看来我们无法自制无影灯,使爱莎公主变得更加完美了”等想法。面对孩子们想放弃的情绪,老师一边鼓励大家,一边通过提问提示他们:“你们还记得查资料时发现的无影灯的秘密吗?那些影子是真的变没了吗?”坤坤马上回应道:“没有!我知道了,咱们让影子变淡,这样就看不到影子了。”豆豆接着说:“咱们要让手电筒的光重叠,这样影子就会变淡了。”
孩子们又重新尝试起来。坤坤和豆豆两人一组从对角方向照射手电筒,小人偶的影子在强光的重叠照射下果然变淡了许多!看见孩子们历经数次失败之后,终于抓住了无影灯让影子变淡的关键原理,教师立刻鼓励其他小组以此为参照,反复不断尝试之后,各小组都将小人偶影子“变没了”。孩子们终于制作出了自己的无影灯!
第二次试验:减少手电筒数量能否制作出无影灯
成功制作出无影灯后,教师向幼儿提出了更高难度的挑战:“减少手电筒的数量,能否制作出无影灯?”孩子们信心满满,豆豆、坤坤等先选择了4支手电筒,围在小人偶的四周,将4支手电筒的光源重叠,很容易就成功了。他们发现:原来,光源的数量不会对影子是否变淡产生影响。
带着新发现的经验,他们2~3人一组,分别尝试使用3支、2支手电筒制作无影灯,观察除影效果。涨涨、豆豆等小朋友不断移动手电筒位置,用自己手电筒的光直接覆盖前一个手电筒的光。在几次尝试之后,他们逐渐掌握了自制无影灯的核心技术:不同位置手电筒的光源要射向同一物体、同一位置且要完全重合,光源要均匀分布,覆盖住影子,从而达到“去除”影子的效果。第二次试验虽减少了手电筒数量,孩子们也成功制作出了无影灯,这说明幼儿已经初步掌握了无影灯的工作原理,并迁移经验成功解决了新挑战。
第三次试验:使用无影灯,去除操作杆的影子
成功制作出无影灯以后,孩子们开始解决幕布上操作杆有影子的问题。结合前期经验,孩子们手持手电筒从不同角度为皮影打光。豆豆小导演持续观察幕布上操作杆的影子情况,并及时调度:“1号打光师把手电筒调高一些”“2号打光师保持住,不要晃动”……。经过孩子们齐心协力地配合打光,操作杆的影子终于消失在屏幕上,孩子们欢呼雀跃,完美地完成了爱莎公主的皮影演出。
无影灯的探究之旅,是幼儿与皮影互动过程中遇到真实问题后,在好奇心和兴趣的驱使下,不断解决问题的过程。教师及时判断出这是一个极具教育价值的科学探究契机,充分调动园所、家庭、社会等各种资源,最大限度地为幼儿探秘无影灯提供支持,促进幼儿在生活与游戏中了解简单科学原理,提升幼儿的综合能力及学习品质,为幼儿发展“科学求真、践行求实”的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奠定了宝贵的经验基础。
本研究系北京市教育科学“十四五”规划课题2022年“教师‘幼儿研究与支持’素养及优化研究——基于过程质量评估视角”(编号3100-0117);中国学前教育研究会“十四五”研究课题“基于幼儿观察评价的幼儿园保教过程性质量改进策略研究”(编号K20210635)的研究成果之一。
原文刊登于《学前教育》幼教版2023年第2-3期
实习编辑:杨慧杰
微信制作:李 杰
微信审核:李 原
—— EN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