纸盒一个,不同节日代表性物品的图卡:月饼、青团、粽子、元宵、饺子等。
插柳:是一种风俗,也是为了纪念“教民稼穑”的农事祖师神农氏。一表惜别,因杨柳飘悠,似有依恋之情。二表挽留,因“柳”与“留”谐音,送客以柳枝表示挽留之意。三表祝愿,因柳遇水土就能生存,”有心栽花花不开,无意插柳柳成荫”,故借此祝愿客人随遇而安。
一、活动目的
1.让幼儿了解,插柳是黄河口一带清明节期间的一种习俗,并知道其由来。
2.通过插柳活动,培养幼儿爱劳动的习惯。
3.让幼儿理解插柳的意义,懂得植树造林的好处。
二、活动准备
柳枝若干,小铁铲、小水桶的数量各为幼儿人数的一半。
三、活动过程
1.教师介绍清明节插柳的习俗
① 启发提问:“清明时节,草青树绿,黄河口一带的人们有一种习俗即折柳枝,这是为什么?”(人们要插柳)
② 教师:“小朋友们知道人们为什么要在清明节插柳吗?”介绍插柳习俗的来历:晋文公在清明节的第二天,到大臣介之推坟前祭奠时,发现与介之推同时被烧死的柳树复活了,晋文公便掐下柳枝插在了头上,他的群臣也仿效晋文公掐戴柳枝。
2.向幼儿讲解插柳的意义,激发幼儿动手插柳的兴趣。
①插柳可以渲染节日的气氛,增添节日乐趣。
②插柳可以绿化周围的环境,每到柳枝展绿的时候,它便告诉小朋友们春天来到了。
3.组织幼儿在院子周围进行插柳活动。
① 要求:四个小朋友一组,其中一人用小桶提水,两人用小铁铲松土,一人拿柳枝。四人要团结协作,看哪一组插得好又快。
② 方法:先用小铁铲松好土,然后浇水,最后插柳枝。
③ 幼儿动手插柳,教师巡回指导。如:松土时可找个松软的地方,松的土要稍深点,以免柳枝歪斜不牢固 ;浇水不能太多。
④ 柳枝插完后,教师组织幼儿将工具放好,然后小结活动的情况,表扬不怕脏、不怕累的幼儿及团结协作好的小组。
⑤ 要求幼儿每天给柳枝浇水,轮流看护并管理。
古诗
《清明》
唐 · 杜牧
清明时节雨纷纷,
路上行人欲断魂。
借问酒家何处有,
牧童遥指杏花村。
《寒食》
唐 ·韩翃
春城无处不飞花,
寒食东风御柳斜。
日暮汉宫传蜡烛,
轻烟散入五侯家。
儿歌
《清明节》
柳叶绿,桃花红,
过了寒食是清明。
煮鸡蛋,卷蛋饼,
荡完秋千放风筝。
郊外春光美如画,
全家老少去踏青。
《清明祭扫歌》
清明节,雨纷纷,
家家忙着去上坟,
祭先烈,祭亲人,
从小就要懂孝顺。
《文明扫墓歌》
清明节,放鞭炮,
坟前墓后乌烟冒。
烧纸烧钱危险多,
迷信做法不能要。
清明节,好习俗,
传统文化不能丢。
植树种花好风尚,
文明祭扫要提倡。
往期推荐
扫码可加入
全国园长圈子
助您专业提升
点赞+在看小编工资涨5毛
点个在看你最好看
文章转载自微信公众号:幼教最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