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录于话题
教研管理
关注外来务工子女
创新“三融汇”教育方式
我园是在无证园被取缔的背景下设立的,园内外来务工家庭子女占比达 82%。我们在教学实践中发现,这些孩子普遍存在认知缺乏、不善表达、文明礼仪和卫生习惯较差等问题。为了确保外来务工家庭子女身心健康发展,融入当地幼儿园,我园从幼儿的实际问题入手,确立了“三融汇”实施途径。通过“汇知”专题性教学活动、“汇情”共进性亲子活动和“汇境”情景性活动三条途径,帮助幼儿增进对城市生活的认知,丰富生活经验,提升学习能力,改善行为习惯。
“汇知”专题性教学活动
“汇知”专题性教学活动支持基于幼儿兴趣点及短板性问题,采用课堂学习、考察实践及自主管理的方式,聚焦外来务工家庭子女的已有经验、社会认知及行为认知。
(一)“认知小课堂”学经验
“认知小课堂”以幼儿实际问题为着眼点,通过项目式教学的手段填补幼儿认知空白,内容涵盖城市认知、科学认知、安全认知、心理认知等方面(见下表)。
(二)“童心考察队”乐体验
“童心考察队”是为了丰富幼儿的社会认知和社会交往而设立的考察探究团队。每次开展主题活动或特色活动前,考察队都会下发一份任务书,发掘幼儿的主动性。随后,考察队会根据所考察的内容将活动分成“地域长线考察”“主题短线考察”“随机按需考察”三个板块,师幼共同讨论制订考察方案,采取年级考察、班级考察或家庭考察三种方式展开,逐步推进活动。例如,在“地域长线考察”活动中,孩子们开展了“幼尝甬味”“幼说甬事”“幼听甬事”等调查活动,发现了不少鲜为人知的新鲜事。
(三)“管理小达人”养习惯
“管理小达人”倡导幼儿以小主人的身份开展自主管理活动,大家相互学习、督促各自行为。在“管理小达人”活动中,我园设置了“我是小当家”劳动体验任务卡,创设了“班级小管家”管理岗位,开展了“小行家”角色体验,并引导幼儿填写“小当家自评册”,召开“小管家评价会”“小行家分享会”等。通过自我管理及管理他人的形式,幼儿能够形成良好的行为认知,并在自评与他评中逐步内化为良好的文明礼仪和生活习惯。
以大班“班级小管家”为例。结合幼小衔接发展目标,我们与幼儿共同商讨制订了“学做小学生”班级公约,引导幼儿做到每天按时来园、举手发言、大胆提问、有序整理。此外,教师还创设了“今天我值日”“我当一天小老师”“书包小管家”等角色岗位,幼儿在岗位体验中管理自己及他人的学习行为、劳动行为,并在离园前的分享评价会中相互进行点评、总结、反思,为学做合格的小学生积累认知和行为经验。
“汇情”共进性亲子活动
“汇情”共进性亲子活动是指幼儿园多渠道、多方式、多维度开展不同类型的亲子活动,以满足外来务工家庭的需求,汇聚亲子情、家园情,点燃家园共育新引擎。
(一)“预约式”亲子自选活动
我园大部分幼儿家长属于外来务工人员,平时没有时间陪伴孩子,针对家长常见的“没时间”等问题,我园创造性地实施了亲子预约活动,做到月月有亲子活动,形成家长能常常参与的氛围。学期初,我们列出了亲子预约活动清单,方便家长合理安排时间,自主选择参与活动。自开展“预约式”亲子活动以来,我园家长的活动参与度明显提高了,并对活动主题、亲子互动体验感给予了高度评价。“预约式”亲子活动不仅面向幼儿父母,还面向祖辈家长,让更多的孩子都能感受到亲子活动的快乐。
(二)“打卡式”亲子陪伴活动
基于家长“不知道怎么陪伴”的问题,我园结合家长现有水平及幼儿发展需求,编制了《成长共同体打卡手册》,分为阅读打卡、垃圾分类打卡、美食打卡、亲子游戏打卡、景点打卡及其他开放式陪伴打卡等,既有经验指导,又有活动记录。对于家长来说,这也是家园共育及亲子陪伴的重要见证。
为了提高亲子陪伴的质量,我园还开设了家长学校“微课堂”,针对家长育儿观念陈旧及家庭教育意识缺乏等问题开展相应的培训及讲座学习。在此期间,我们发现很多家长工作繁忙,传统的线下学习教育常常遭遇时空障碍。为此,我园充分利用移动互联网的优势,把“家长学校”学习活动延展到网上,推出“流动家长课堂”“在线家园共育”等,并邀请幼教专家、儿科医生、大学教授等开展线上专题培训,有效地提高了家长的参与率及育儿水平。
(三)“家庭式”亲子生日活动
针对外来务工家庭子女对过生日的向往,我园每月开展不同主题的“欢乐大家庭”亲子生日会,邀请小寿星的家长来园陪孩子过集体生日。这样的“家庭式”生日会颇受家长的欢迎,家长们即使再忙也会抽出时间来园陪伴孩子过生日,满足孩子的愿望。在家长的积极参与下,孩子与爸爸妈妈之间有了更深层次的情感交流。目前,我园“家庭式”亲子生日会已成功举办多期,每期的主题都不相同,寿星家长的到场率都能达到 100%。
“汇境”情景性游戏活动
“汇境”情景性游戏活动是指以多样化的游戏情境创设为途径,将活动贯穿于一日生活环节和户外游戏环节中,以弥补幼儿在文明礼仪、社会交往和多元文化感知方面的短板与不足。
(一)“游戏化”生活环节
针对孩子们普遍存在的文明礼仪习惯差等问题,我园有目的地创设了游戏化的一日生活环节,通过规律性和重复性的活动,帮助幼儿养成文明行为习惯,促进亲社会行为发生(见下表)。在不断的实践体验中,幼将游戏中所学到的知识内化为自身行为,逐渐养成来园问好、离园道别、走路轻轻、自觉整理、勇敢运动、感恩反哺等良好行为品质。
(二)“混龄化”户外游戏
在园级层面“结三友”基础上,我们以“大带小”三友混龄模式开展了“跋三山”“涉三水”“爬六高”户外体验活动。在“三友”混龄环境中,小班孩子通过模仿学习、混龄帮助,轻松完成体验任务,在爱和关怀的氛围中逐渐对自己充满信心 ;中、大班孩子的能力也获得了显著提升,变得更加阳光自信。在“大带小”情境中,幼儿的社会性情感得到了发展,逐渐形成了幼儿园大家庭的和谐氛围。幼儿园里的大树是幼儿体验爬高的好去处。活动前期,我园 60% 的孩子对爬树存在恐惧心理,在“大带小”混龄游戏情境中,大班的哥哥姐姐带领中班的弟弟妹妹练习爬树,向他们示范爬树技巧,鼓励他们大胆向上爬。经过三年的实践体验,我园大部分孩子都掌握了爬树技巧。
(三)“民俗化”区域体验
我园还创设了“民俗体验馆”游戏情景,以感知、探究、表达为体验路径,让幼儿欣赏和学习中华传统民俗、中华传统技艺、艺术文化中的“特色”,了解和掌握传统民间“特色”艺术、制作方法、演出技巧等。通过系统性的学习体验,幼儿在潜移默化中感知到了文化的多元,萌发了对家乡的热爱。结合各班开展的民俗体验活动,我们了解到 :80% 的幼儿了解红茶、绿茶、乌龙茶等三大类茶,学会了泡茶的基本步骤 ;90% 的幼儿能辨识五种类型的纸张,并学会五种以上的折纸方法 ;90% 的幼儿掌握了基本的扎染方法 ;85% 的幼儿了解了皮影的制作方法,体验了演绎皮影的乐趣。在教师的带领下,幼儿手工制作了七种以上的龙,还亲身体验了中国的绘画艺术。民俗体验已然成为孩子们每周最期待的活动,也成为幼儿园必不可少的活动之一。
我园“三融汇”教育方式以问题为导向,通过专题“小课堂”的形式弥补了幼儿的认知短板,创新了亲子活动方式,点燃了家园共育新引擎,在情境性的趣味游戏中,实现了幼儿情感的融合、人际关系的融洽、生活环境的融入。
END
转载请注明来源“学前在线”。
本文综合转自:《幼教365》杂志管理版总第546期
《幼教三六五》
是一本倡导
“服务幼教决策者、服务幼教实践者”
的育儿杂志
解读幼教、宣传幼教、引领幼教
让您科学育儿每一天
の
の
扫码即可订阅
分享
收藏
点赞
在看
文章转载自微信公众号:学前在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