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录于话题
家
园
共
育
从其本质或根本利益而论,家园共育的出发点和归宿始终是一致的,唯有并步同行。当我们不能够正视这一点时,就会产生家园对立的错觉;应充分意识到,在家园冲突的最终处理结果上,永远不存在谁输谁赢。
一|突如其来的“控诉”
(一)孩子们来了
小 1 班新生报到第一天,各家宝贝集结于此, 因为离开了父母的怀抱,孩子们哭声一片。班级教师及行政岗位人员以一人负责一组、 责任到人的方式,有条不紊地安抚着“新生”幼儿。老师们一边抱着哄着哭闹不止的孩子,一边牵着照顾着不太安分的幼儿,一边还要组织不哭不闹的孩子玩游戏。一天下来,老师们虽感到疲惫,但欣慰的是,宝宝们正在微不可察地逐步适应自身所处的环境。夜幕已然降临,怎料一场“危机”即将来临……
(二)群中“恶战”
深夜大约十一点, 班主任老师被一通电话惊醒, 来电者是恒恒的爸爸,他直言:“宝宝回去后和我们说,坐在他旁边的乐乐打了他。我们等宝宝睡着了,这才打电话来问。”听罢,班主任睡意全无,反复向家长道歉,并表示次日到园后一定关注并询问此事,了解情况后再予以答复。
挂了电话, 恒恒爸爸认为教师回复“关注、询问”之类的话不能够理解自己的感受,遂在班级群中告知乐乐妈妈,说明自己的宝宝受了欺负。恰巧,乐乐妈妈尚未入睡,她第一时间表示了歉意,并回应一定严加管教自己的孩子。
第二天早上七点, 恒恒爸爸又一次在班级群中发言,并表示,若当天班主任不能给出明确的说法,这事儿没完,言辞中还中伤了乐乐家长:“现在管不好自己的孩子, 孩子将来只配做偷盗之类 (的人)。”乐乐妈妈忍无可忍予以还击。顿时, 班级群中就像一汪静池被巨石砸中一般炸开了锅,众人愕然。
班主任的应对
早上七点, 当看到班级群中的消息不间断地闪烁时, 班主任老师第一时间向园部反映了这一突发事件。半小时之后, 班级教师及行政人员开会还原了事发时的场景,并调取了监控录像。同时,负责恒恒组的教师反映, 因恒恒昨天哭闹得厉害,教师一直陪伴在其左右,未曾离开过, 不可能出现乐乐打了恒恒而教师不知情的状况。
园部处理
考虑到该班班主任仅仅是工作两年的新手教师,应对经验或有不足,并顾及到当事家长较为强烈的、 不稳定的情绪表现,园部决定约谈家长。以下是主要约谈细节:
恒恒爸爸:我是研究生学历,我是很讲道理的人, 我觉得昨晚老师的处理意见不能让我满意。
园部: 老师的什么处理意见让您不满意?
恒恒爸爸: 老师只是答应第二天关注、询问,并没有承认乐乐打了我家孩子。
园部:首先,您打电话时已经是深夜十一点了, 老师接听您的电话是对您的尊敬;其次, 老师向您承诺第二天会关注、询问,是对这件事的客观、公平处理,因为该班主任老师面对的是全体幼儿,并且 当 天 未 接 收 到 来 自 恒 恒 向 老 师 的“诉苦”或负责该组的老师对这件事的任何说明;第三,在这样的情况下,老师依然向您表达了歉意, 这样的结果还不够让您满意?
恒恒爸爸:(一时语塞, 转而指向乐乐妈妈) 我觉得幼儿园在招生时要考虑一下家长的素质,孩子这么差,家长素质忒差劲。
园部:每位幼儿都是天使,需要家长和教师精心雕琢, 然后才能够茁壮健康成长。您的言辞中多有中伤的语气,难道您有料事如神的本领,料到 18 年后他人的孩子不会成才?您在谴责乐乐妈妈没管教好乐乐时可曾想过, 当天乐乐妈妈并不在现场,但她在得知您的诉求后,第一时间向您道歉了。实际上,经过园部调查,当天乐乐并没有打恒恒,俩人并不坐在一起。她选择相信您而不是自家孩子的话,您说他人没有素质?难道您因为乐乐妈妈第一时间道歉了就相信这是乐乐打了恒恒的有力证据?
恒恒爸爸: 如果她的孩子没做这样的事,她为什么会道歉?
园部:无论是老师还是乐乐妈妈,他们的 表 态 是 在 不 了 解 相 关 事 实 的 情 况下,对您的一个礼节性道歉,是我们传统美德的一个体现, 本身也是为了避免大家在不确定事实的前提下发生争执。现在,我们有相关教室视频可以证明,昨天完全没有发生如您所说的事情 (快进展示相关视频……)。
恒恒爸爸:好的,我了解了。还请老师以后多多关照。
园部:幼儿园所有的孩子都很小,他们正在逐渐形成是非观念, 对他们的影响不仅来自老师, 也来自周围的小朋友和家庭。我非常理解您担心孩子在幼儿园吃亏的心情, 但没确定事实就提出批评,对乐乐和乐乐妈妈以及幼儿园,甚至对您和恒恒都会造成伤害。您说呢?
恒恒爸爸:是的,我的确欠老师和乐
乐妈妈一个道歉,我会向他们道歉的。也谢谢您的帮助。
二|
家园实乃共同体, 不可相对而立
这是一个家园关于孩子问题的意见冲突实际案例。每一个孩子都是家长的宝贝, 当得知自己的孩子在幼儿园受了委屈, 家长的一时冲动愤怒是可以理解的。有的老师在处理该问题时,因家长的偏激而可能被激怒,进而与之发生争执;或者出现相反的极端情况, 即老师屈从于家长的态度, 一切按照家长的要求来做, 但老师的委曲求全可能会使得另一个孩子及家长承担不应承担的责任,结果引发更大更深的矛盾。
对此,我们要牢牢把握住以下三点:一是家长诉求背后更深刻的原因是什么?二是事实发生的过程是什么?三是我们的教育处理要达到怎样的目的?
对于家长的诉求, 教师绝不能只听取其口头的表面陈述, 而要根据家长前后表达的内容, 敏锐地感受到其背后更深刻的原因, 否则我们将迷惑于家长不断变化的诉求表相, 穷于应付其各种想法。就此案例而言,教师务必要清楚地思考并区分家长真正关注的问题:孩子是否被公正对待?孩子是否受到了欺凌?是追究老师或对方家长的哪些责任?还是以此为借口要求转园?……这些问题虽有相似之处,但关注的核心点并不相同,教师的处理重点也应发生转变。
事件发生的过程将直接影响园方采取的基本态度和教育处理的方式。如果事实大部分如家长所说, 园方便不可单纯地维护老师, 或者纠结于家长个别表述不恰当的语词,应诚实、坦然地面对,拿出严谨认真的态度和可信的措施,诚恳地请求家长的谅解。如果事实并非如此, 幼儿园也要从人性的角度来理解家长诉求的初衷,多一份同理心,让家长深刻感受和认识到自己错误的言论所带来的不良后果。
教育处理的目的是我们在处理过程中始终都要把握的核心。园方的根本任务是育人,家园的共同目标也是育人,这是教育处理目的之基本前提。在这个前提下, 我们要充分评估自己的语言和建议对孩子成长及老师和家长育人的影响是积极的还是消极的。尽管如此,在面对各类实际问题时,我们会遇到不同的家长, 并非所有家长的表现都是理想的,或如我们所愿的那么“讲道理”。因此,我们的教育处理也应当设定最理想效果和最低限效果,这个最低限效果就是要保障幼儿园正常教育秩序不受影响,保证每一个孩子,包括事件所关涉的幼儿都能在幼儿园正常健康地接受温暖的爱和教育。
当然, 我们并不能止步于最低限效果,应努力追求最理想效果。所以,我们不仅要体现出同理心, 不过多指责家长, 还要给家长提供一些方法和建议,帮助家长更好地处理自家孩子遇到的问题。例如,在到幼儿园“讨说法”之前,建议家长先把事情的来龙去脉搞清楚:如果是自家孩子错了,就主动道歉;如果是其他孩子的错, 可以向老师反映一下情况,让老师来协调处理,若幼儿园和老师处理不得当, 可以进一步协商下一步处理办法。
与此同时, 我们需要诚恳地告知家长:如果在没搞清楚状况之前就去幼儿园找老师大闹, 首先会让自家孩子感到恐惧,还会恐吓到其他幼儿。在上述案例中,也许恒恒爸爸还未意识到:过分的袒护和不当的苛责, 有可能会逼迫到班级中的其他幼儿远离自家孩子。现今互动媒体的发达, 带给我们许多意想不到的便利,但同时也存在负面影响,不利的消息同样会迅速传达到各个可能的角落。恒恒爸爸在班级群中的表态及行为,或许已经让群中的其他家长对其避而远之(不敢惹上这样的家长), 并会或多或少地让自家孩子远离恒恒。
好的教育,必定是宽严相济、奖惩分明的;好的老师,也应当是管教同步、严慈同体的。在老师、家长和孩子之间,家长和孩子的位置, 从来都不该是老师的对立面,学校与家长配合得越好,教育就会越成功。我们需要让家长明白一个道理,如果唐僧没有紧箍咒,也许孙悟空一辈子都是一个泼猴。千万别赢过了老师和其他家长,却输掉了孩子。因为跪着的老师,教不出站着的孩子。
我们需要通过自己的工作, 让家长充分信任老师,双方都多一些宽容和理解,多一些信任和尊重。我们的老师是受过师德教育、心怀仁爱并有着教育理想的一群人,他们在各自的学科领域或许并不一定有很深的研究、 很高的造诣,但是他们懂得如何更好地把爱和知识传递给孩子。看着孩子们一天天健康快乐地成长,便是老师最简单也是最衷心的希望。
END
转载请注明来源“学前在线”。
本文综合转自:《幼教365》杂志管理版总第426期
《幼教365》
是一本倡导
“服务幼教决策者、服务幼教实践者”
的育儿杂志
解读幼教、宣传幼教、引领幼教
让您科学育儿每一天
扫码即可订阅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