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教师免费课件,幼师得力助手!
教案、课件、资料,一应俱全!

【生态教育】与“泥”在一起

【幼师宝】2000多G内容,终身免费更新    |    快来体验【智能幼师】,感受智能魅力!

收录于话题

#生态#生态教育

点击蓝字

关注我们


泥土,大自然的馈 赠,随处可见。小 时候,谁不曾玩过“泥游 戏”———跳泥坑、捏泥人、 踩泥巴,兴奋与快乐烙印 在童年。现在的孩子和泥 土相遇,又会迸射出怎样 的火花呢?泥土被许老师 做成了教学资源,师幼共 同开展了一场精彩的“与 ‘泥’在一起”班本化生态 教育活动。玩中学,学中 玩。你听,幼儿正在快速 拔节……


【生态教育】与“泥”在一起-幼师课件网第1张图片


南京师范大学教授虞永平提出了“全收获”理念,主要指多层面、多主体地开 展幼儿教学活动,这种收获不是简单的食物收获,而是让幼儿的精神层面得以收 获。其中“全”指多层次、多方面、多主体。“全收获”理念不仅适合幼儿园种植活动, 还对幼儿园的生态教育具有深刻意义。我园地处乡村,自然资源丰富,这就为我们 开展班本化课程“与‘泥’在一起”奠定了坚实的物质基础。那么,教师要如何在“全 收获”理念下开展玩泥活动呢?我园主要从在游戏中观察捕捉幼儿的兴趣点、在自 主探索和反复“试误”中获得直观经验、在亲身实践和操作中不断创新等方面入 手,帮助幼儿在泥池游戏中通过亲身体验、自主探索和深入理解来发展核心素养。本次“与‘泥’在一起”活动主要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是“我游戏 我做主:我们 一起来做泥砖吧”,主要聚焦幼儿的发展;第二部分是“我游戏 我实践:原来泥砖 制作并不容易”,活动中有讨论、有创新、有分享、有动力;第三部分是“我游戏 我 成长:深深的道理,我们浅浅地说”,促进师幼共同成长。


一、围绕问题,讨论与交流


【生态教育】与“泥”在一起-幼师课件网第2张图片
【生态教育】与“泥”在一起-幼师课件网第3张图片


怎样才能制作泥砖?围绕这一问题,孩子们开始收集材料、讨论制作方法和介绍 宣传。通过向家庭成员了解玩泥经历,与同伴交流已有的泥和砖的经验,孩子们的知 识经验不断丰富,能积极利用图像表征、言语表征、符号表征等方式来记录自己的想 法,创造性地进行表达和表现。

大班幼儿已经有了一定的任务意识,能够积极完成任务。孩子们通过采访家人 了解到泥砖的制作方法,然后绘制了“制作泥砖流程图”(见下图)。晨间谈话期间,教 师与幼儿进行了讨论和分享,帮助幼儿明确了目标任务,即认识和了解砖头的种类 及作用,用泥土制作泥砖。


【生态教育】与“泥”在一起-幼师课件网第4张图片


二、教学探究,分组共实施


大班幼儿兴趣十分广泛,能够积极根据自己感兴趣的问题进行分组,然后组建项目小组。项目小组的组建是幼儿在一个个项目活动中慢慢积累起来的,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幼儿年龄较小,兴趣和注意力容易受外界干扰影响而发生转移,因此常常会出现:一开始选择第一项目小组的活动,一段时间后又对其他项目小组的活动产生了兴趣,然后加入其他项目小组。对此, 教师不能为了管理上的便利或课程实施的方便,就简单粗暴地将小组活动变成一个班级共同的项目。在大班“与‘泥’在一起” 项目活动中,孩子们针对不同的驱动性问题自发生成了实验组、制作组和宣传组等三个项目小组,相互之间既有交叉又有分工,共同协作解决问题。


三、动手操作,尝试制泥砖


【生态教育】与“泥”在一起-幼师课件网第5张图片
【生态教育】与“泥”在一起-幼师课件网第6张图片
【生态教育】与“泥”在一起-幼师课件网第7张图片


(一)动手动脑,分离杂质 


幼儿来到泥地,发现泥土里有很多硬块,不适合做泥砖,于是纷纷动手动脑将泥块变小,有的用脚踩,有的用积木敲,有的用水桶压,有的用轮胎滚,有的用模板拍,等等。然后, 孩子们动手将泥土里的杂质分离出来,过滤成 细碎的土壤。有的将泥土放在簸箕里掂,有的将泥土放在带孔的塑料篓子里左右摇晃,有的则用沙池里的筛子细细地筛,等等。


(二)迎接挑战,尝试和泥 


挑战一:和泥,探究比例 

孩子们把过滤好的干泥倒进盆里,反复加 水———加泥———搅拌、加水———加泥———搅 拌。因为掌握不好比例,孩子们在此环节遇到了困难:和的泥不是稀了就是干了。于是,我 将孩子们的游戏过程拍摄下来,回到教室带 领幼儿共同进行了分享和讨论,一起研究和 泥的方法。经过商讨,孩子们决定用装油泥的 盒子到泥池里再次实验。这一次,大家分工合作,一人负责加水,一人负责加泥,一人负责记录。孩子们经过多次尝试发现:适宜的泥土加 水比例为 3∶1。


【生态教育】与“泥”在一起-幼师课件网第8张图片
【生态教育】与“泥”在一起-幼师课件网第9张图片
【生态教育】与“泥”在一起-幼师课件网第10张图片
【生态教育】与“泥”在一起-幼师课件网第11张图片

挑战二:自制,泥砖模具 


★制砖初试,围合模具 幼儿开始制作泥砖,并积极迁移建构区的 围合、垒高、架空等经验。幼儿先将积木围合成 一个长方形模具,然后用铲子挖泥填进模具, 再将草和石子覆盖在泥土上面。经过一番尝 试,泥砖终于形成了。等待了几天后,泥砖脱模了,可孩子们发现,制作出来的泥砖大小不一 样,表面也比较粗糙。

★设计图纸,自制模具如何才能制作出大小一样的泥砖呢?孩子们进行了一场头脑风暴,最后决定制作一个泥 砖模具。孩子们先设计了模具图纸,然后在幼儿园里寻找合适的制作材料。正巧班里的子睿的爸爸是一名木工,他提议可以用木条来制作砖头模具。在子睿爸爸的建议下,孩子们从幼儿园资源库里找来了废旧木架、钉子和锤子,然后请门卫爷爷帮助,对木架进行加工处理,制作成单砖模具和三连砖模具。


【生态教育】与“泥”在一起-幼师课件网第12张图片


挑战三:合作,模具制砖 


模具制作好了以后,孩子们开始合作制砖。活动中,孩子们积极动手操作,抹平、 按压,动作娴熟,乐在其中。
【生态教育】与“泥”在一起-幼师课件网第13张图片
【生态教育】与“泥”在一起-幼师课件网第14张图片

(扫码观看幼儿制作过程)


四、悉心观察,晒砖小达人


【生态教育】与“泥”在一起-幼师课件网第15张图片
【生态教育】与“泥”在一起-幼师课件网第16张图片


我的发现:砖头颜色的变化 


接下来就是晒砖了,孩子们每天都到泥池察看自己的砖头,并在观察中发现:随着阳光的照射,砖头的颜色每天都会发生变化,逐渐由深变浅。10月份的时候,阳光较好,气温较高,砖头两三天就晒好了;到了11月份,阴雨天气较多,气温偏低,砖头需要晒 5~7天。此外,孩子们每隔一天就需要给砖头翻个身,让砖头晒得更均匀一些。


我们的提醒:护砖行动 


“哎呀,你们看,我的砖头上怎么有脚印?”“是不是被其他小朋友踩的?”砖头放在户外晒制,很容易被其他幼儿误踩,怎 么办呢?为此,宣传组的小朋友经过商讨,决定制作一张海报和一块提示牌,开始“护砖行动”。在制作海报的过程中,幼儿的 知识被一点一滴地积累了起来,更加具有条理化,慢慢形成知识网络,促进了幼儿发展。


五、反思提升,凝教师智慧


在玩泥过程中,孩子们从一开始畏手畏脚、心存拒绝,到后来肆无忌惮、酣畅淋漓地玩耍,泥巴成了幼儿学习的媒介,赋予了 幼儿强大的创造力,提高了幼儿的各方面能力。孩子们在玩泥过程中,潜移默化地发展了合作、沟通、分享等社会交往技能。此 外,泥巴的可塑性和吸附性较强,可以作为一种艺术媒介,让幼儿自由创造,建立自我意识,发展独立思考能力。

虞永平教授在《小朋友们,来大自然玩吧》一书的序言中写到:我们需要正视人类社会所面临的生态现实,以及技术不断发 展但自然观念日益淡漠的公众心理,从去人类中心主义生态观的高度,呼吁重视生态环境教育,倡导亲近自然,试图让儿童在大 自然中建立“与自然合一”的理念,养成正确看待和顺应自然的态度。这也是我们对生态教育应该秉持的正确态度。

作为一名幼儿教师,我们要不断丰富自身知识水平和专业能力,认真读懂幼儿、理解幼儿,设置具有挑战性的问题,给 予其“脚手架式”的支持与引导。同时,我们需要明确:“儿童是有能力的学习者。”教师不能因为怕孩子遇到危险、担心地面 太脏而去阻止孩子进行探索和体验,要适度放手让幼儿去体验成长中的必经事物,促进其综合能力发展。在玩泥过程中,教师要立足儿童的已有经验,积极营造生态自然、自由自主的游戏环境,从幼儿的兴趣和需要入手,将学习的主动权归还到孩子,让幼儿通过亲身体验和实际操作来获得丰富的学习体验。教师在组织活动时要顺应幼儿关注、亲近和热爱大自然的天性,保护和启发幼儿对周围生态环境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使活动真正回归幼儿,回归自然。


【生态教育】与“泥”在一起-幼师课件网第17张图片

THE  END


【生态教育】与“泥”在一起-幼师课件网第18张图片

发现“分享”“赞”了吗,戳我看看吧

文章转载自微信公众号:学前在线

-=||=-收藏赞 (0)
幼儿园研学培训,找优师教研18610206462
南通、常州、成都、广州、杭州多处培训基地,优质的专家师资资源、幼儿园资源,让你深入幼儿园,近距离感受先进的幼儿园生活。专题研修:课程叙事专题研修、课程游戏化专题研修、民族特色民族文化的专题研修以及各类您需要的定制化专题学习。
幼师课件网 » 【生态教育】与“泥”在一起
分享到

登录

找回密码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