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家校(园)共育”数字化第三批项目启动会在北京举办
——家校“齐步走”,数字共育“新篇章”
4月24日全国“家校(园)共育”数字化项目第三批项目启动会于在北京举办。来自北京、上海、江苏、浙江、吉林、湖南等省教育行政部门的领导和全国各试验区、试点校(园)的单位负责人、教育行业代表近500人参加了会议。据悉,自2017年全国“家校(园)共育”数字化项目开展至今,项目已经覆盖全国千余所中小学和幼儿园,累计200个县区参加了该项目。会议由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家庭教育研究中心主任许玉乾教授主持。
会议现场图片(一)
会议现场图片(二)
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原党委书记、常务副院长黄百炼在大会致辞中讲到,全国“家校(园)共育”数字化试验区、试点校(园)项目从第一批到第三批,从两百所到数千所学校,充分说明家校(园)共育工作是一项民心工程。他指出,教育是一项社会性的系统工程,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参与、共同努力,尤其需要家庭和学校的同心协力。随着社会的发展,家校共育、家园共育越来越突显出其意义的重要。
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原党委书记、常务副院长黄百炼
全国妇联原宣传部长、中华志愿者协会副会长张小媛强调,开展家校共育,立德树人是根本,志愿育人是抓手。她说,中华志愿者协会是中央文明办、教育部、民政部等八部委共同成立,成立教育委员会的目的就是要不断提高家校共育的层次,着力在教育志愿服务领域发挥作用。她希望广大学校和教师,以参与“全国家校(园)共育”项目为契机,将志愿服务根植于家校(园)共育的具体工作之中,不断创新和发展,努力为家国培养出有理想、有担当的共产主义接班人,为实现“两个一百年”的奋斗目标做出积极贡献。
全国妇联原宣传部长、中华志愿者协会副会长张小媛
国家关工委副秘书长、公益文化中心主任李国强充分肯定了全国“家校(园)共育”数字化项目几年来取得的成绩,从幼儿园到中小学切实做到了为家长解忧、为教师减负、为学校赋能,从而赢得了基层学校、家长的广泛赞誉,提高了教师的家庭教育指导力、家长的胜任力和学生的学习力。
国家关工委副秘书长、公益文化中心主任李国强
会上,教育部原基础教育司副司长傅国亮以“家庭教育要从自发走向自觉”为题作了主旨演讲。他指出学校要积极开发、调动、整合各类育人资源,搭建和使用先进的家校(园)共育平台,加强对教师的专业培训,提升家庭教育指导能力,开展多种形式的共育活动,促进和带动与广大学生家庭形成教育合力。同时,可积极寻求各级妇联、关工委、志愿者协会以及社区等相关组织的帮助与合作,引进优质家庭教育资源、科学方法、先进理念,提升家校(园)共育工作水平,逐步建立起成熟、成功的共育模式,从而进一步促进家庭教育的内涵发展。
教育部原基础教育司副司长傅国亮
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家庭教育研究中心主任许玉乾教授作了“家校(园)共育工作的理论与实践”的专题报告,对与会者深入理解“家校(园)共育工作的重要意义和途径、方法有很大帮助。他指出,全国“家校(园)共育”数字化项目用数字手段促进了家校共育工作的专业化、系统化、常态化,顺应了国家和社会发展的需要,切合了基层学校的需求。
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家庭教育研究中心主任许玉乾
据了解,全国“家校(园)共育”数字化项目在贯彻和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家庭教育的系列重要讲话精神、教育部《关于加强家庭教育工作的指导意见》等文件的相关要求,利用教育信息化手段探索家校(园)共育工作的新模式、新经验、新思路。经过数年试点,已形成平台、方法、内容为一体的共育数字化行之有效的做法。
会议中,山东东营市妇联侯丽霞主席、山西泽州县政府副县长安剑锋、河南开封金苹果幼儿园园长冯靖、江苏通州教体局党委委员兼实验小学教育集团总校长王笑梅、贵州省遵义市学前教育发展中心副主任莫丽勤、浙江省江山实验小学副校长王华君分别作了经验交流。
最后,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家庭教育研究中心常务副主任、全国“家校(园)共育”数字化项目领导小组副组长刘强就“家校(园)共育”数字化项目第三批实施细则进行详细介绍,并对第三批项目试验区、校、园提出了具体的要求,为项目启动作了具体指导。
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家庭教育研究中心常务副主任
全国“家校(园)共育”数字化项目领导小组副组长刘强
会议还邀请了全国学习策略研究专家陶雷教授做了如何培养学生学习策略做了精彩演讲。全国“家校(园)共育”数字化项目办公室主任、《青春期健康》杂志执行社长、中华志愿者协会教育委员会秘书长袁娜出席会议。
扫码关注我们
您的关注
是对我们最大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