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3日,由中国学前教育研究会作为支持单位,江苏省陈鹤琴教育思想研究会、南京市教育局、南京市鼓楼区人民政府共同主办的《加强精神引领,争做新时代大先生系列活动:致敬陈鹤琴——迎百年·向未来“中国化、科学化、大众化幼教道路坚守的100年”学术研讨会》在南京市鼓楼区隆重举行。此次学术研讨会聚焦我国学前教育事业中国化、科学化、大众化发展的道路,与全国线上线下一百余万名幼教同仁共话“活教育”研究实践的创新成果。
开幕式上,中国学前教育研究会理事长侯莉敏教授对本次学术研讨会的召开暨南京市鼓楼幼儿园成立100周年表示热烈祝贺。她致敬陈鹤琴先生以及一大批实践活教育的幼教同仁们,立足中国实际,扎根于中国的文化土壤,实实在在地研究解决中国问题的中国方案,不断向着科学化的道路迈进。
在本次学术研讨会上,中国学前教育研究会理事长、广西师范大学教育学部教授侯莉敏做主旨报告。现整理报告精华内容,以飨读者。
学前微主编,与100000+园长共成长
01/
过去一百年,中国幼教经历怎样的变迁
1903年的9月,湖北巡抚端方创办湖北幼稚园,聘日本户野美知惠及三位日本保育员。1912年“壬子癸丑学制”颁布,规定幼儿教育机构的名称为“蒙养园”,确定蒙养园制度,全国各地纷纷设立蒙养院(园)。
“五四”运动后,确定了“壬戌学制”(或称“新学制”)。采用了美国的“六三三”制的框架。规定在小学下设幼稚园,把幼稚园正式列入学校系统。以陶行知、张雪门、陈鹤琴为代表的幼儿教育家们,吸收借鉴国外先进的幼儿教育理论与模式,结合当时中国的社会现实和儿童发展状况,在儿童心理研究、幼儿园教育、幼儿家庭教育、幼儿师范教育等方面进行了一系列探索,奠定了中国幼儿教育的理论与实践基础。
新中国成立以后,党和国家一直高度重视我国幼儿教育的发展,制定出台一系列政策。国内幼教界在学习苏联、欧美幼教理论的同时,也开展总结和推广本国经验的工作。在1949年到2010年期间,我国的幼儿教育发展尽管经历一定曲折,但是幼教政策制度逐步完善,学术研究走向繁荣,逐步建立中国的幼儿教育的体系,形成了富有中国特色的理论和教学方法。
02/
中国特色幼儿教育思想的形成
近十年,学前教育实现跨越式发展。在“量”的发展基础上,有了“质”的飞跃。中国学前教育在重新审视传统的教育理论基础上,继承并发扬优秀幼儿教育思想,同时不断地引进与吸收国外教育思想、儿童发展理论、课程及相关理论,通过我国幼教者的思考与实践研究,建构新的时期具有中国特色的幼儿教育思想。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带领人民迈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学前教育改革在新时代、新阶段取得新突破。经过连续三期学前教育行动计划的实施,我国学前教育实现基本普及的目标,迈入全面普及和高质量发展新阶段。
从“学有所教”向“学有优教”、从追求“有园上”到追求“上好园”,人民群众对满意教育的标准正在发生变化,这种对美好教育生活的向往和需求,必然推动着教育事业不断向高水平、高层次发展,为人民群众提供更高质量的教育,成为新时代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的必然要求。
03/
学前教育高质量发展路线
促进学前教育事业的高质量发展,可通过“完善普及普惠的高质量学前教育事业发展机制”与“构建中国特色学前教育理论体系”两条路线进行。在完善普及普惠的高质量学前教育事业发展机制上,强化政府职能,倡导多主体共同参与。引导政府、幼儿园、家庭和社会等多元主体在学前教育质量方面形成一致观念和目标。对教育体系不断优化的过程,是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核心要素。
目前,伴随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发展,构建新时代中国特色学前教育理论体系迫在眉睫。那么如何构建中国特色学前教育理论体系?首先是回归本源,聚焦人的发展问题。要回答学前教育是什么、学前教育为什么和学前教育怎么做等问题。重新认识“人”这一核心要素,回归教育理性和教育规律。然后是植根传统,在传承中创新。只有扎根于自己的文化传统和教育传统,才能保持一个民族教育持续的生命力。最后是观照现实,在实践中创生。加强对幼儿园实践过程中出现的本土化问题的探讨。
中国幼儿教育的百年发展历程,经历了学术思想、政策制度以及教育实践等方面的变迁,在不断地探索中,走出了一条富有中国特色的发展道路。站在新时代的起点,特别期待能提供更公平、更普惠、更优质的教育,以缩小学习鸿沟和提升所有儿童的成就;建设高素质的保育教育队伍,支持早期教育保育过程中有意义的互动;构建更加开放、和谐合作、责任共担、相互对话的教育生态和人际关系;构建基于儿童发展的促进学前及小学教育协同养育的课程和评价体系。
特别说明 :
《学前微主编》刊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或依法处理。
更多精彩内容
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