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自公众号:人文幼学
http://mp.weixin.qq.com/s?__biz=MzIwNzMxNDkzMA==&mid=2247529937&idx=1&sn=f8a74a39d98704053e42aafc6ece6eaf
学前微主编,与100000+园长共成长
01/
《儿童游戏通论》
作者:刘焱
出版社: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推荐教师:成都第四幼儿园 罗雯雯
文章摘录:
表演游戏中教师组织和实施的原则:应当遵循游戏性先于表演性、游戏性与表演性相统一的原则,注意童话与科学的整合,合理运用表演游戏促进幼儿语言发展的功能,充分发挥表演游戏的教育潜能,注意选材的适应性,正确认识表演游戏的发展价值。
推荐理由:
本书从不同的研究“视野”探讨儿童游戏的问题,游戏的意义、特点,价值和功能,为我们组织和指导幼儿的各种不同类型的游戏提出了具体的操作建议,其中我印象深刻的是第八章“表演游戏的组织与指导”,让我重新认识了表演游戏,它是幼儿以故事为线索展开的,故事来源可以是文学作品,也可以是儿童自己创编的故事。
本学期基于幼儿对豆豆发芽萌发的兴趣和问题,我们在班级开展了以“豆豆王国”为题的表演游戏系列活动,在游戏中,为确保所组织的活动是“游戏”,而不是单纯的“表演”,根据刘焱老师的指引,我们充分尊重幼儿,为幼儿提供自由选择和自主决定的权利:比如角色的选择,情节的创编、道具的制作以及表演场地我选择等等,让幼儿在游戏体验中成为游戏的主人。
我不仅清楚了表演游戏的概念、它其他游戏的区别,而且懂得了教师指导和介入在表演游戏中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02/
《幼儿园真谛》
作者:(日)仓桥惣三、李季湄(译)
出版社: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推荐人:三槐堂保育园创始人 王剑
文章摘录:
仓桥先生以”幼儿生活的自我充实”、”充实指导”、”诱导”、”教导”、”诱导保育计划”等一系列概念勾画出他的”以儿童为中心”的生活保育论,理论联系实际地阐述了关于教育目标与幼儿生活、个性发展的关系,关于幼儿生活形态的重要性、幼儿园的定位、幼儿园教育的作用、教师的位置以及幼儿园保育计划的性质等若干”诱导保育论”的基本观点与重要内容,仓桥先生的许多思想非常深刻,非常发人深省。
推荐理由:
生活化的教育背后的价值观的指向是“真”(见“真善美”),生活化的教育的过程,就是一个依托真、求索真和赋予真的过程,在此过程中,孩子们获得有根基的、可以持续的成长与发展。
生活化的教育对老师提出了什么要求?其中,最基本的要求是什么?生活化的教育要求老师要有感觉力、追求“真善美”。对老师最基本的要求是“能够感受到生活的美好”。
老师如果感受不到生活的美好,自然也就意识不到生活的美好。老师的感受无非来自于“行万里路”或者“读万卷书”,读书可以感受得到,“行路”也可以感受得到,成长之路无非多读书,多行路,多和人对谈。
03/
作者:孙培青(主编)
出版社: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推荐教师:广东省清远市清城区凤翔幼儿园 曾燕妮
文章摘录:
《中国教育史》重在讲述中国历史上的教育制度和教育思想,将它们置于一定历史时期的社会经济、政治、文化条件下进行考察,揭示其内在联系,把握其发展脉络。
如在南北朝时期颜之推创作的《颜氏家训》中提出了儿童家庭教育的基本原则:
1.尽量早教 ,“教妇初来,教儿婴孩。”
2.严与慈相结合。
3.均爱,对所有子女给予相同的爱与教育标准,不要偏宠。
4.重视通用语言。
5.注重道德教育,以“孝悌”与“立志”为主要内容
推荐理由:
我们很多时候都热衷于学习国外的先进幼儿教育理论,但我们更要坚持文化自信,在中华民族教育历史的进程中寻找熠熠生辉的教育思想。《颜氏家训》中体现的家庭伦理、道德修养等基本原则,对于我们开展家园共育指导家长进行科学育儿以及形成良好的家风仍有着重要的借鉴作用。
诚然教师的工作很忙碌,喜欢阅读实践类或案例类的书籍来帮助自己找到解决当下问题的良策,但是有时候也需要静下心阅读一些学科理论大部头,形成自身的唯物史观,以发展的观念、过程的意识、联系的方法去认识和把握教育,从而更聪明地解决教育的实际问题和现实问题。
04 /
《自主游戏:成就幼儿
快乐而有意义的童年》
作者:董旭花 韩冰川 阎莉 张海豫 著
出版社:万千教育出版社
推荐教师:成都高新区合源幼儿园 陈小燕
文章摘录:
教师是幼儿园自主游戏开展至关重要的人,教师需要具有以下坚定的信念:
1.相信幼儿是一个独立的、具有能动性的、生机勃勃的个体。
2.相信幼儿知道自己喜欢玩什么,也能够独立做出选择。
3.相信幼儿会玩,而且是游戏高手,会不断创造游戏新玩法。
4.相信幼儿有发现问题和处理问题的能力,而不仅仅依赖教师帮忙。
5.相信幼儿会自己制定游戏的规则,并会相互监督遵守游戏规则。
6.相信幼儿会在自由自主的游戏中学习合作与协商的社交技能。
7.相信游戏中的幼儿会通过自主地观察、体验、模仿、试误进行学习。
推荐理由:
董旭花老师在书中提出,观察应有目的、观察应调动多感官参与、观察应有预备知识、观察应与积极的思维相结合。这让我第一时间想到了每月游戏观察记录的撰写,当观察不是被迫的、也不是流于表面的、更不是随意的,而是教师自发的、自主的想观察,那么孩子的自主游戏才会更精彩,教师的观察才会深刻。
董旭花老师在书中提到了一个例子,幼儿在小床上放上树叶、木桶等材料进行超市游戏,在我没有阅读这本书前,遇到这样的情况,我一定会阻止幼儿,理由是树叶和木桶放床上玩太脏了,想到这里我有些羞愧,我这样的行为不是自主游戏的精神所在。
后来,我有所思教师应先进行观察并和幼儿交流,而不是不分青红皂白阻止幼儿游戏。我想,教师只有具备“真”观察的心,通过观察发现幼儿的需要,如幼儿的兴趣、游戏的支持、材料的投放和调整等,才会有幼儿的“真”游戏。
05/
《正面管教》
作者:简?尼尔森
出版社:京华出版社
推荐教师:新津区兰湾幼儿园 梁晓蓉
文章摘录:
德雷克斯确认的四种错误行为目的:寻求过度关注、寻求权力、报复和自暴自弃(放弃)。作为老师,可以根据这3条线索去帮助你理解一个学生:(1)你的感受;(2)你做出的反应;(3)孩子对你反应的回应。
推荐理由:《正面管教》强调让学生们参与专注的解决问题,而不是成为惩罚和奖励的被动接受者。让孩子在一种和善而坚定的氛围中,培养出自律、责任感、合作以及自己解决问题的能力,学会使他受益终身的社会技能和生活技能。
在本书中感受最深的是有效运用鼓励,鼓励是正面管教的基石,是赋予学生力量和改变行为的关键。鼓励有很多种方式,比如一个动作、一句言语,如:“当你感到沮丧,我能理解,我相信你可以的”,这句话表达的是共情,意味着教师能理解儿童的感受,而不是居高临下的同情,此外还体现了处理问题的能力,是帮助学生克服障碍的内在力量。
06/
《有力的师幼互动》
作者:(美)Amy Laura Dombro,Judy Jablon,Charlotte Stetson 著;王连江 译
出版社:中国轻工业出版社
推荐教师:郫都区示范幼儿园 金鑫
文章摘录:
正是通过人们之间的互动,学习和发展才得以发生。当你培养你与幼儿之间的关系并与幼儿建立联系时,幼儿知道自己的声音被听到了,他会因此变得更有能力、更自信。这是有力的师幼互动的一个重要部分。
推荐理由:
当你真正地倾听幼儿时,你正在创建一个共同体–你和幼儿在其中了解自己,了解彼此,了解更大的世界。教师倾听、表达、回应幼儿其实也在帮助幼儿梳理思路,整合相关经验,在层层递进中支持幼儿进一步思考问题、解决问题。
一次活动前,有孩子跑来告诉我:“老师,我今天要和涛涛一起玩泥巴。”当孩子主动告知,教师要及时回应孩子,让孩子感受到老师的重视。我顺势问一句:“你们具体要做什么呢?”孩子就接着把自己的计划说了出来,他表示:“我们先一起去挖泥巴,泥巴挖到了过后,我们就用筛子(筛泥巴),然后(把泥巴)送到桌子那边去,涛涛拿着棒棒去锤(泥巴)。”
其实教师一个小小的提问会起到“四两拨千斤”的作用,孩子会根据问题梳理出自己要做的事情,并且感觉到教师的关注,也就更愿意大胆分享。
07/
《向瑞吉欧学什么——
儿童的一百种语言》解读
作者:屠美如
出版社:教育科学出版社
推荐教师:通辽幼儿园 朴诗扬
文章摘录:
孩子,是由一百种组成的。
孩子有一百种语言,一百双手,一百个想法,
一百种思考、游戏、说话的方式。
一百种总是一百种倾听、惊奇、爱的方式,
一百种歌唱与了解的喜悦,
一百种世界等着孩子们去创造;
一百种世界等着孩子们去梦想;
孩子们有一百种语言,但是,他们偷走了九十九种。 ——罗里斯?马拉古奇
推荐理由:
儿童真的有一百种语言吗?其实不然,这里的语言泛指文字、动作、图形、绘画、建筑、雕塑、皮影戏、拼贴、喜剧或音乐等多种活动形式及丰富的媒介材料,儿童有权利而且也有能力运用这些材料去认识他周围的世界,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情感。
方案教学是瑞吉欧幼儿教育的灵魂与核心,是由幼儿自发决定、自己设计、自己实行针对某个主题进行的探索活动。一开始我觉得这样的课程太没计划性了,然而,细细读来,他们尊重并有选择地追踪儿童的现实状态,把握课堂出现的各种新事物、新情况,适时、即时地与原定计划进行沟通和协调,或者修改、改变预定方案,使其朝着更有利于儿童发展的方向延伸。
这让我想到,《幼儿教师专业标准》中提出,师德为先、幼儿为本、能力为重和终身学习,我想这与《向瑞吉欧学什么》想要表达的观点是一致的。作为幼儿教师的我们,相信孩子的能力,给他们自由的成长机会,用正确的“儿童观”、多元的“教育观”、全面的“评价观”和科学的“发展观”,引导和支持孩子,做孩子们永远的守巢者。
08/
《0-8岁儿童学习环境创设》
作者:【美】朱莉·布拉德/著 陈妃燕 彭楚芸/译
出版社: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推荐教师:苏州工业园区唯亭街道唯锦苑幼儿园 施加银
文章摘录:
精心创设环境,除了有利于适宜 儿童身心发展的教育实践外,还能减少儿童的行为问题,使教师有更多时间支持儿童学习。这样的环境可以在三个方面帮助儿童预防行为问题。
1. 若儿童积极参与自主选择适合他们身心发展且有趣的活动,他们通常有更少的行为问题。
2. 精心计划的环境为儿童提供了私密空间,并能帮助他们管理情绪。
3.为预防儿童常见的行为问题,教师需要有意识地设计环境布局。
推荐理由:
这本书不仅提供了丰富的环境创设知识,还有具体案例以及实践中需要的各种材料,这些看得见和看不见的学习环境创设的方法与建议,非常值得我们学习。
教师在区域活动中可以积极创设环境,如设计独立的学习区域、从材料的色彩、质地等方面考虑创设区域的结果、确保材料投放符合儿童发展、通过赏心悦目的方式展示材料。还可以利用环境巧妙支持儿童的学习,如及时观察记录、促进同伴互动、积极认可儿童、提醒幼儿遵守游戏规则、巧妙干预不安全游戏。
教师应该从环境创设以及支持儿童的学习中多思考、多观察幼儿的游戏表现,及时发现问题调整问题,推进幼儿区域游戏的顺利进展,从而促进幼儿全面和谐地发展。
09/
《孩子,你很重要——
巧用表扬教出好孩子》
作者:(芬)本·富尔曼
出版社:中信出版社
推荐教师:成都七中八一学校附属幼儿园 曾茜
文章摘录:
芬兰式不责骂孩子的教养,利用五大法则,帮助解决孩子成长路上的困扰。
★法则1好孩子是表扬出来的一一什么样的赞美和鼓励有效?
★法则2活用“五指大法”一如何让孩子听话?
★法则3大人统一了意见,孩子就会明白一出现了教养分歧怎么办?
★法则4责备无用一10个小步骤,孩子的成长问题迎刃而解
★法则5就算做错也不惩罚一6大步骤,引导孩子不再犯错
推荐理由:
本·富尔曼先生倡导在孩子听得见的地方,引导读者巧用表扬的方式鼓励孩子。作者用浅显易懂的语言,融于生活的插画告诉读者,正确的、简捷的与孩子沟通的方式。
作为一名幼儿园教师,我们不仅可以从中学到正确的育儿观,更深层次的说,亦可以说是为人处世之道。我们在审视儿童的时候,也在审视我们自己,我们对人对物的态度,面对事件的解决方式,就是一面镜子,镜中映照着孩子的未来。
这本书运用到我的工作中是帮助很大的,将里面的理论知识运用到家园共育、教育教学,让我们走进儿童、去关注每一位儿童!
10/
《带孩子去森林:来自
“森林学校”的游戏与成长指南》
作者:彼特·洪顿 珍妮·沃伦
出版社:九州出版社
推荐教师:内蒙古呼伦贝尔市海拉尔区幼儿园 郭静阁
文章摘录:
人是天生喜欢感受自然的。脑科学家说,人在感受美好的时候,大脑的某个区域会特别活跃,当大脑的这个部位的活动频率降低的话,就容易引发抑郁症。也因为人感受自然的时候大脑活跃,所以此时我们的创造力会大为提高。
推荐理由:
书中详细介绍了伦敦森林学校中备受孩子喜爱的26个活动,共分为4个类别:户外游戏、手工创作、户外生存以及集体游戏。不仅适合教育工作者借鉴使用,也适合家庭。
我们为了让孩子更好、更快地学到更多的知识,采用了很多教学方式,但是,我们是否想过知识从哪里来,最终要用到哪里呢?大自然教会孩子的事会让孩子受益终生,儿童在自然中、在真实的生活中展开冒险、获得新知、收获体验。
在户外游戏活动中亲近自然、探索自然,在手工创作活动中鼓励孩子表达自己的创意和灵感,在户外生存活动中教会孩子生存技能、敬畏自然,在集体游戏活动中帮助孩子学会协作与沟通。
特别说明 :
《学前微主编》刊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或依法处理。

更多精彩内容







更多精彩内容
文章转载自微信公众号:学前微主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