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自公众号:王国平
http://mp.weixin.qq.com/s?__biz=MzIwOTEwMTQ3Mw==&mid=2651395630&idx=1&sn=f3056256fd91df901b9e5317906323de
在一次园长培训中,我抛出话题:当下民办幼教的环境都发生了什么变化?
一位民办幼儿园园长站起来就说:“似乎一夜之间,我被公办幼儿园包围了!”
顿时,现场的投资人和园长都被她的话带入了,好一番议论,有无奈,有哀叹,甚至还有愤然。
有人说:给民办普惠园发奖补的时候说没钱,建公办园的时候咋就大手大脚花钱,要我看,原本也不是没钱,是没把钱花到幼教上,然后,幼教就依赖民办园了。如今可好,建设公办园成了政府亮点工程后,就有钱了。
还有人说:现在新的公办园硬件环境比民办园好,师资是招教考去的,整体比民办园强,关键是收费还低,所以,我们应该好好琢磨一下,民办园还有哪点能跟公办园相比。
我先听后说,说两个观点,谈四点战略分析:
学前微主编,与100000+园长共成长
两个观点:
第一点:在缓变中麻木着
“一夜之间”的说法,直言快语,但我听明白了,有些民办园前几年确实“睡着了”,然后,“醒来”时揉揉眼睛往外一看,被“公办园包围了”。
这说明什么?我看是缺少战略发展预测和对市场的变化敏感度,其实,早该意识到,当民办园的占比在许多地区高达百分之七八十的时候,就应该清楚,这不正常,热过头了。尤其是,教育部从第一期“行动计划”就说过的“大力发展公办园”,我们没当回事,没多想。
所以说,那几年有些幼儿园如“温水里的青蛙”,被缓慢变化的环境麻木了。
第二点:突围选点在哪里
被“包围”后该咋办?是举手投降还是突围?如果选择突围,突围点在哪?
其实,当下已经有两类民办园“被投降”了,一种是“有硬伤”,原本在幼教市场有缺位时,在教育主管部门的宽容下,在硬件条件不达标的情况下,勉强活着,如今,幼儿园供大于求,所以,只能和必须出局;另一类是幼儿园的投资人缺少教育情怀,看到被普惠后无利可图,或图利有风险,然后,选择主动退场。
投降的我们不说了,属于正常现象,要说就说选择突围的幼儿园,有几个突围点?我想到了战争中的突围战术,一般的意义上说,有两点:一个是包围一方力量薄弱点;另一个是布防忽视点。
(说到这插个话:我只能站在民办园的立场上把公办园当做对手,因为,影响民办园生存的第一因素就是大量新办的公办园。)
四点分析:
1、硬件不是突围点
这是实话,目前国内新建的幼儿园,无论是公办还是民办,硬件环境都显得有些“超标”了,甚至,还有个别的园所很奢华,在国外少见。
然而,作为民间有回收成本愿望的投资,肯定有上限,肯定在比拼硬件的过程会走向内卷,并因此引发民办园在运营过程中,存在浮躁心态;但公办园没这事,属于国投,一般来讲,没有也不用有成本意识。
所以说,当下民办园没有条件也没有必要和公办园比拼硬件环境,换句话说,硬件既不是突破点,也就不可能是突围点。
2、团队是可以做为突围点的
说到公办园与民办园师资对比时,都是一声叹息说:公办园是通过招教选拔的,公办园老师没有招生压力,而且,轻易不会炒人,所以,有吸引力。
我抓住了“轻易”说法,轻易不吵人的背后是“好混”。于是,我们看见了其中人资制度的薄弱点,并意识到,可以在这点上大做文章和做大文章。
包括,针对“单兵作战力”是民办园弱项的事实,我们可以“小组合作”,可以优势互补,这叫赢在团队,这也是以团队的工作情态为突围点的策略。
3、优秀的教育服务是突围点
曾在一次家长会上,我问家长们:你给孩子选择幼儿园的第一选点是什么?
我给出六个可选答案:
A、硬件环境;B、吃的好;C、课程好;D、对孩子好;E、离家近;F、理念好
结果,绝大多数家长的第一选点是D,如我所料。
说到这点,有一位投资人说:这样的老师难找,都被招教考走了。我说:你错了!招教考试考不出谁对孩子好。对孩子好是一个管理出来的团队文化,是在好的制度基础上,以优秀的管理文化,带出来的团队行为。
这里说的好的制度是什么?是人资管理制度,是不融入幼儿园的服务文化就必须走人的制度,是不真爱孩子就别干幼师的文化,是不可以混日子的制度。
这种制度当属于民办,你懂得。
比如,一位家长好费劲把孩子送进一所“名园”,但孩子中午不喜欢睡觉,班主任老师便给家长打电话,没有商量余地说:你家孩子没有好习惯,影响其他孩子午休,你们中午把孩子接回去吧!
每天中午都把孩子接回家毕竟不是个事,所以,逼的家长没辙,到处找对孩子好一点的幼儿园,最后,听人说有一家不大的民办园不错,送去后发现,不是“好一点”,而是“好太多”了,老师的爱心和责任心没的说,当妈妈小心翼翼地跟班主任说孩子不午睡的事,班主任说,这样的孩子每年都会遇到,你放心,我们有办法。
所以说,优秀的教育服务,一定是民办园的第一突围点。
4、投资人战胜自己是最强突围点
这是把自己当对手的做法,这个突围点便是改变心态,用公益心办教育,不求利润求生存、求品质,但这是难点,因为,这是对自己下手,是挑战自我,也是适者生存。
这里的逻辑很简单,当投资人把一部分利润转为人力成本后,当教师的薪资待遇因此提升后,便发生了正向逻辑循环:因为好平台,吸引和稳住好老师,因为好老师,成就好教育,因为好教育,引来家长青睐和孩子们喜欢。
如此,何惧!
结语:
其实,非突围点有二:第一是硬件环境不是突围点;第二是继续昨天玩过的商业营销手法,也不是突围点。
而突围点有三:第一是赢在团队;第二是赢在服务;第三是投资人战胜自己。
最后点题:
第一,民办园的终极赢点是机制,公办园最大的弱点也是机制;
第二,规范、调整,甚至是洗牌,最终一定是“剩者为王”。
《学前微主编》刊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及时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或依法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