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录于话题
林家靖:《福建教育》杂志(学前)编辑部副主任
谈及论文写作,许多老师都知道要遵循一些原则,如确定选题时做到“小清新”,切入点要小,文章要小题大做,自己对选题中的核心概念要清晰,并对相关内容要有所研究,内容要契合当下的热点、难点。有的老师还知道杂志编辑一般对文章的要求是“选题新颖、结构清晰、言之有物”。老师写论文时会想着要遵循这些原则,可就是不知道如何下手。有的老师会套用“懂得了很多道理,依然过不好这一生”这一网络流行语,自嘲道:“懂得了很多论文写作的原则,依然写不出可以发表的论文”。
论文写作固然有许多要遵循的共性原则,这些也是评判论文好坏的标准,但对一线教师来说操作性有限。比如,有一段时间关于新西兰“学习故事”的话题很热门,一些老师就想如果自己能结合这一热门话题来写,论文肯定容易发表,可是自己在这方面没有研究,没有相关经验,就是无法结合这一热点来写,这时开始感叹,让一线老师写论文是在为难一线老师。
很多老师经常会问:要写出什么水平的论文可以达到发表的要求?智者见智仁者见仁,很难有统一的答案,因为每一本杂志都有自己的办刊风格和审稿要求。如果回到“源头”审视一线老师的论文写作,我们会发现,许多老师能写出高质量的文章,大多是从自己教育教学经验比较丰富的方面切入,自己本身在这领域就是“专家”。老师结合自己的实践经验写论文,能充分发挥自己在实践探索方面的优势,如老师在了解新西兰“学习故事”的基础上进行实际运用,不断反思其优势与不足,深入思考其本土化的问题,经过一段时间的实践是可以写出值得与同行分享的论文的。
一线老师撰写的论文,大多数是关于教育实践的,主要是分享自己教育实践经验,也就是将自己教育实践的所思所想写成文章,与同行分享,这和高校教师所写的学术论文有着较大的区别。多数杂志编辑所认可一线老师的论文选题“新颖”,主要从经验性论文的角度来判断,这意味着“选题是否新颖”主要是看老师能否将自己所拥有的而别人没有的经验或思考写成能自圆其说的文章,和同行分享,接受同行评价。为此,一线老师论文写作时要具备一种意识,即“主体”意识,因为“选题是否新颖”主要是由自己的“头脑”生成,老师要充分挖掘自己头脑中的经验和思考的内容。写论文时,从自己的教育实践经验出发,审视自己拥有的经验或思考是否值得与同行分享,充分发挥“主体”意识,写自己的实践经验和教育思考,当然其中可能包含借鉴他人经验的成分。
发挥“主体”意识写论文,并不意味着你随便拍着脑袋想出来的观点或平时自己摸索出来的经验就值得作为论文选题,因为可能其他老师在教育实践中的所思所想和你的一样,甚至已经公开发表了,你只能写与别人的所思所想不一样的那部分内容,或者说只能写别人还没公开发表出来的那部分内容。为此,一线老师写论文还需具备另外一种意识——“主题”意识,即清楚自己要撰写的文章主题。这里的“清楚文章主题”,并不是简单地等于懂得自己要写什么,而是懂得自己要写的内容在已发表的内容体系中的位置,以已发表的内容体系作为参照,判断自己要写的内容是否有独到之处,是否对同行有借鉴或启发价值,如果能契合当下热点、难点会更理想。此外,具备“主题”意识还有另外一层含义,就是在撰写论文过程中,老师要始终明确自己的主题,文章结构围绕主题来组织,文章内容围绕主题来筛选,这样就离“选题新颖、结构清晰、言之有物”的文章比较近了。
最后,需要强调的是,具备以上两种“意识”可能对老师写论文有操作性的价值,但“打铁还需自身硬”,老师还要修炼好自己的“内功”,积累丰富的教育教学经验,梳理别人已分享的经验,不断升华自己的教育教学经验,才能在两种“意识”的指引下写出令人眼前一亮的好文章。
注:本文来源于人大幼儿教育导读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