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著名儿童教育家陈鹤琴先生说过:“大自然,大社会是活教材。”大自然是一部真实、丰富、有趣的百科全书,其中蕴藏着巨大的教育潜能。
作为幼教工作者,我们应充分利用种植活动这一优势来引导幼儿在大自然中学习、游戏,陶冶幼儿的性情,培养幼儿的探索能力,促进幼儿各方面成长。
种植活动的意义
种植是孩子们进行实践、探索的好活动,好奇和探究种植活动强调真实和体验,它为孩子们展现了大自然的本色,激发和满足幼儿的好奇心。因此设立“种植区”,组织幼儿动手进行种植活动是十分必要的。
开学季,是幼儿进入集体茁壮成长的季节,也是农事种植的重要时节。在开学即开展种植活动,可以让孩子与亲手种下的植物共同生长,开拓幼儿的视野,提高幼儿的观察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进而促进幼儿整体素质的提高。
种植区里不仅有植物,还有土壤、石块、水等组成环境的基石,以及环境中共生的蚯蚓、蝴蝶、蜗牛之类的小动物。种植区就是一个浓缩的生态“小世界”,为幼儿提供了接触自然,认识自然的环境。让每个幼儿都可以从中享受真实体验,获得直接经验,从而体验发现和探究的快乐。
● 在种植中习得管理能力
在种植区活动过程中教师可以充分利用周边的教育资源。让教师、幼儿、家长一起参与播种管理。动员大家一起查找植物生长资料,收集各种种子,让幼儿充分参与讨论:“在种植区种些什么?种植区域应该怎样划分呢?”幼儿们各抒己见,在讨论中达成共识,合理安排种植符合季节的植物。
在种植活动过程中幼儿们自然了解到要让植物长得好,需要施肥、浇水、锄草。为了与植物一起健康成长,让幼儿坚持每天来到种植区照料植物,培养幼儿管理能力。
● 在种植中培养观察能力
植物的生长变化是一个需要耐心照料与等待的过程。各种植物在孩子们的期待中一天天长大,一天天发生着变化。在观察种植区时,要让幼儿养成带上记录本的好习惯。
通过记录植物的点滴变化,让幼儿自主发现植物生长规律,结合教师的引导讲解,获取更多关于植物的常识。
● 在种植中提高语言能力
幼儿都有自我表现的需求,这项需求在幼儿自主参与度高的种植活动中更为明显。
教师可以引导幼儿在集体面前讲述自己的发现和记录,如“我的西红柿变红了”“我的茄子长得比你的大”。让幼儿尽情表达参与种植活动的成就感以及自己的观察结论,为幼儿表达积累经验。
另外,种植区迎来丰收时,还可以组织幼儿们展开扮演活动,在情境中提升幼儿语言能力:售卖亲手种出的成果,用收获的蔬菜制作美味招待小伙伴……
这个秋天
为孩子打造一片
与植物共同成长的种植区吧
(部分文字内容整理自网络,仅做幼教分享所用,如有侵权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