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馨提示:优师教研不主张给孩子用手机,所有的文章都是给大人看的,里面的歌曲请学会了唱给孩子听,视频不要用手机播给孩子看,大人看手机请避开孩子。故事的意义是讲给大人的,给孩子只能讲故事,不可以说意义。
本文是—-
黄曦老师谈0-3岁音乐教育(上):
风向时代,如何保护孩子与生俱来的音乐天赋
? 音乐是为孩子服务的,而非过早训练孩子适应音乐规则 ?
有人说,我们如今已进入风向时代,太多资讯、太多选择、太多变化……而外部世界的太多太快又使人们反转寻求精神世界。
在这个喧躁激进、不可捉摸而又悄然放缓的世界,我们要为刚刚来到尘世的孩子带来怎样的音乐?什么才是孩子的音乐天赋?如何创建“为孩子服务”的音乐环境?常年在华德福音乐教育领域耕耘的黄曦老师为我们分享了0-3岁孩子的音乐教育……
孩子吸收周围的一切,形成自己的印象
0-3岁这个时期是脑神经网络发展最为迅速,最为鼎盛的时期,三岁孩子有十万亿个神经元细胞——是成年人的两倍以上,尽管如此,在孩子小的时候,最重要的是保护大脑,而不是开发大脑。
小孩子的整个身体都是一个感觉体,这段时间,所有的印象都深深地进入小宝宝的内在,虽然宝宝还不会说话,但大脑已经开始了工作,并通过身体感觉周围发出的各种信号:他能感觉到成人是如何对待他,吸收母亲照顾他的态度;他吸收着周围环境中的一切,成为自己的感官印象,不加判断也不做过滤。这个时候,成人必须给到孩子一种保护的屏障。
孩子出生的时候已经进入我们的世界,但他的本性其实还没有发挥出来,只有在成长的过程中,他才能一步一步地表现自己的本性。
偶尔关注他的人也许会感到孩子真是一个秘密,而长期培养他的人,才能看到孩子如何慢慢发现自己、找到自己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孩子会不断地用各种方式去感受自己的成长变化,他的意识会快速地扩大并改造自己。
孩子随乐舞动是有“音乐天赋”吗?
成人感受音乐的状态和孩子感受音乐的状态完全不同, 在小孩子的身上会看到他们的音乐是和身体动作完全联系在一起的。生命、活着本身就是一种音乐状态,比如呼吸,心跳,走路都是带着古老的宇宙节奏。
每个孩子听到很欢快的旋律的时候,小孩子的手脚都会舞动拍唱,满脸笑容,屁股也会上下颠簸,整个身体跟着运动。在唱歌或听音乐,甚至是在无意识创作音乐的时候,小孩的内在和行为都是统一的,分不开的。
记住,孩子越小,越适合轻柔温和有呼吸的节奏 。节奏感太强的音乐,比如的士高音乐,是一种控制型节奏,就是说你到迪吧的时候,你很难坐在那里不动,那种节奏就会让你想动起来,这种让人很被动的音乐会阻碍孩子内在发展,因为不是真正内在愿望想要达成的。
当我们理解这点的时候,我们就不会轻易说我们的宝宝未来是个音乐家和舞蹈家了,你要学会分辨你的宝宝是被音乐控制了,还是被音乐滋养了!滋养孩子的音乐才是健康的音乐,激发孩子音乐潜能的。这样你也不会轻易地带着所谓音乐天赋的使命和个人愿望来过早训练孩子。
婴幼儿的音乐行为是在一个什么都连成一起的整体之内,他们的呼吸决定他们的唱歌方式。他们的句子很短促,比如说,孩子学说话的时候,刚开始只会叫”妈”、”妈妈”,从单字再到词。这些语言的发展就反映出他呼吸的发展状态。
那么这也决定了孩子在音乐表达上的发展状态。所以当大人感到孩子的节奏很乱时,我们就将一个很稳定的节奏带给孩子,理解孩子在唱歌和说话时都带着天马行空,毫无厘头的特质,同时提供一些具有他们特质的音乐去陪伴他们,但又要有意识地慢慢带入新的音乐类型帮助孩子。
成人放弃已知
才能在音乐造诣上突破!
当孩子长到三岁,小小的自我开始萌芽时,他的语言相对来说也能讲出一个小小的句子了。他在唱歌的时候,一首歌里每个音,都是很自然地连在一起的,是一种很纯净的音质。这个时候,如果成人去要求孩子要唱得和我们一样反而是一种限制。
舞台上专业的音乐歌唱家唱的歌不适合孩子,比如美声唱法,一个这样的歌唱家在孩子面前突然用一个圆圆的嘴型,夸张的表情,加上有颤音那样的技巧唱给孩子听,只会吓到孩子,或者让孩子觉得搞笑。
并不是说像歌唱家那样,用一些非常技巧的东西唱歌不好,而是说,那不是一种自然的歌唱,是需要通过逆反天性的方式训练得来的,不适合年幼的孩子聆听。
我们成人要想在音乐上回归内在心灵,最好放弃已经得到的音乐经验,再去自由发挥。清唱,没有媒介伴奏的唱,更容易听见内心的声音。大家要知道给孩子的音乐和表演性的音乐是两种不同的音乐价值。
听一个年龄很小的小孩唱歌,他们的童声非常亮,很清澈,不带个人表情,没有加什么特别的花音、滑音这样一些特技,小孩更能够感受到那种很纯净的音的氛围。他们很自然地会把曲和词作为一个整体,他们是完全的整个的投入,如果一首歌不是自然的整体,小孩就会很排斥。
小孩说话的音和唱歌的音调的氛围是保持一致的,说话的声音比唱歌的要低一些。若是孩子在唱歌时的音过于低,我们可以帮助他唱高一些。我们大人唱歌的音调往往很低,意识到后,只要是唱给孩子的就要做出调整。
让音乐去服务小孩
作为老师或者家长,在选择音乐时,经由孩子自然的呼吸去调配速度,和经由孩子的自然感受来变化节奏,就会找到适合孩子的音乐,要让音乐来适应小孩,而不是让小孩去服从音乐理论,也就是说,要找到接近小孩心中的音乐,才能保护好孩子与生俱来的音乐天赋。
现在在很多幼儿园听到的是流行音乐。每当一首流行歌曲出来的时候,很快就会传到幼儿园那里被定义为广播操背景音乐。
经常听到一些幼儿园在每天早上做早操时就给孩子放《小苹果》这样的曲子,一些很大的幼儿园还会利用广播音响让孩子去跟随这样的潮流音乐去做操跳舞,这对孩子来说是非常糟糕的做法。
我们需要找到适合孩子自己的音乐,而不是随着时尚和潮流而去。
我们现在很多孩子已经被太早地唤醒,那么在营造音乐环境的时候,可以透过音乐来帮助他们,使孩子再一次活在他们的想象世界当中,也可以说是活在他们的梦境意识当中,合一的境界里面。
内在音乐环境的创建
? 成人的内在品质
音乐环境有内在环境和外在环境。那么内在环境是指什么呢,就是我们照顾孩子的成人带给孩子的那种由内散发出来的品质。
比如说成人的语言是不是很轻柔很温和,他说话的语感是不是很适合婴幼儿,他呼吸的品质是不是很轻松、很随和、没有焦虑、很放松的状态,孩子都是可以感受到的。
还有就是我们作为照顾孩子的成人,本身的环境、生活节奏是有序的还是混乱的。
所以,首先我们成人自己要做到情绪轻松愉快,呼吸自然顺畅,然后我们自己也能够去为孩子哼一些小曲小调。
? 内在音乐节奏的呼与吸
我们都知道节奏是音乐中很重要的元素,那这个节奏来自哪里呢?
华德福教育创始人史代纳认为人是由三大系统组成的,即感官系统、节奏系统和新陈代谢系统。
节奏系统是跟呼吸有关的,比如说我们一出生就有呼吸,每个人的呼吸节奏、心跳节奏就是我们音乐节奏最原始的一个点。
我们在感受自己的呼吸的时候,一呼一吸都是非常有规律的,那我们在给孩子创建一个有规律的生活节奏的时候,我们给孩子安排活动的时候,也应该是有呼有吸。因为一个人不可能总是长时间地呼或者长时间地吸。
当我们给孩子创造一个小小的音乐环境的时候,如果是我们大人有意识地带入一些音乐给他,你可以把这种音乐看成是一种吸入。
还有一种是无意识的音乐,比如由内而外、不由自主的歌唱,这是在真实的生活状态里呈现出来的音乐,这样的音乐是一种呼出。
所以我们大人在去营造内部环境,成为孩子音乐环境的一部分的时候,我们要在安排活动时注意呼出和吸入的交替。我们自己本身也要做到轻松愉快,呼吸顺畅,然后我们自己也能够去为孩子哼一些小曲小调。
? 电子媒介音乐为什么不适合孩子
我们尽量避免使用电子产品,尤其是在孩子还很小的时候,避免使用一些电子产品来给孩子播放音乐。因为电子产品里面的声音就是把音乐转化成程序、信息,有序地排列组合起来,然后我们通过电子设备把这些音乐播放出来,这种音乐是不能给到我们温暖感的。
曾经有一个真实事例,有一个教授,他给大一到大三教的都是一样的科目。有一次他就想,反正都是一样的科目啊,我为什么不把它录下来呢?我给大三上完课后,再给大一大二上课的话直接按录音机,就不用再备课讲课了。
这个教授就按他的想法去做了录音,当他上课的时候他就把录音机拿去,跟同学们打完招呼以后就把录音机按下。等到这个教授再回到教室来收录音机的时候,他发现学生们都走了。
因为课室里没有老师散发出的那种呼吸和能量在里面的时候,学生是听不进那么长时间的录音讲课的。录音机代替不了老师亲自给到同学们的能量互换,同学们也感受不到老师的气场。
? 成人也要学习什么是好的音乐
我们作为一个成人,要提升我们自己内在环境的话,就要自己多去了解音乐,以及学习什么是好的音乐。
我们自己要去选择合适孩子的音乐,而不是随便在外面听到什么音乐就把它拿回来,或者经常在没有计划的时候去给孩子随意放一些节奏很强很快的音乐以满足个人需要。
不同国家都有很多摇篮曲,很多妈妈在哄孩子睡觉的时候她们就会唱一些摇篮曲。那这些摇篮曲的调调呢,我们每一个妈妈都可以很简单的哼一哼。这些小调就是孩子们最需要的,因为你哼出来的调就有你的呼吸在那里,孩子也可以感受到妈妈传递给他们的温暖。
我们成人去给孩子营造音乐环境的时候,除了我们自己要给孩子唱歌以外,还要注意给孩子选的歌曲的歌词,比如说你的歌词是不是能够呈现图景,使孩子能够跟他的精神意识相呼应;还有歌曲的旋律和氛围是不是很适合孩子?
妈妈还可以自己创作歌曲,在创作曲子的时候,尽量让歌词来源于生活,让你在生活里面习惯于用音乐去表达。
比如我们跟孩子在一起的时候,我们可以用一些小小的曲子,跟孩子说话,甚至可以用音乐来代替一个召唤和指令,比如叫孩子来吃饭,就可唱一首跟饮食、自然相关的歌曲。
(未完待续)
本文来自苏州立景儿童之家及部分图片来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如有违规请告知我们,会及时删除!!!
往期精彩内容:
优师教研艺术手工
优师教研育儿疑难剖析
长按下方动图二维码关注优师教研公众号,获取更多精彩内容!
点击文末下方蓝色的““可以进入耘妮个人博客了解详情。
文章转载自微信公众号:优师教研幼儿之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