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上文)2.绘本带来的风波 记录:花味妈
吃完加点,孩子们自己越玩越进入状态了。我也更放松了。
么么发现了我带来的绘本,很感兴趣,我一时兴起说,我给你讲故事吧。
花味也发现了,过来直接拿过绘本,有些小情绪,说“怎么没有叫我来听呢?”。
我才发现,我犯了一个错误,这个突发事件让我有点蒙了。我不确定花味愿意给我绘本。
米儿妈和成成妈给大家张罗过来听故事。
大家围做一圈,可是花味拿着绘本不肯给我,我也不想硬抢。我试着说了两句,没有效果,就也在圆圈里僵持着。
孩子们急,花味首先说:“不同意小强和成成听”(之前小强扬了花味一头的沙,我没看见过程,只是帮花味处理了头上的沙。成成是什么原因,可以请成成妈补充下)
后来花味又说:“跟我一起玩的才可以听。”
么么,大宝,阿峰立刻说,我们跟你一起玩,小强也表示要一起玩。就只有成成不同意。
花味又说:“要一起玩泥巴才可以”
然后快速离开到另一个地方,孩子们也跟着去了,除了小强和成成。
在那里,花味给他们看了绘本。
看完后,花味带着绘本过来了,小强还很渴望看,花味说我给你翻一页看吧。
我拿着绘本,发现有沙,于是开始一页一页的擦沙,小强得以多看几页,米儿也来看了。
我一边翻,一边擦,一边谢谢所有来看的小朋友,“谢谢来帮我们擦沙”
看完我就收起来了。
(疑问:耘妮,事件开始后,我就发现这个事情没有准备,要坏。除了之前的准备外,在事情发生的当下该怎么办呢?我今天先劝诱花味给我绘本,不成功,就消极应对了,把一部分主动权交给孩子们了。作为主班肯定是不合适的,主班需要掌控全局,不会让一个孩子拿走教具。作为主班,怎么做?作为父母,可以怎么处理?)
(耘妮回复:为什么在音乐活动以及互助会的小树林活动规定孩子不拿别的东西,一旦拿了别的东西,就有了很多种可能性。所以我们在幼儿园的环境是要准备好的。不然串门的时候就会遇到很多突发情况。准备好的环境,就能帮助带好孩子,能够去应付一些意外情况。现在我们的本领是还不能够应付最基本的情况时候,就先不带那么多的干扰。事实上在幼儿园里,我们一般也没有别的干扰。这个小树林里面有丰富的工作材料,像泥土呀!草呀!铲子呀!树枝呀!石头呀!这些工作材料是无穷无尽的,不需要再带别的,带了别的就会干扰。
老师也不随意的讲故事,而且即便是讲,也是有用意的,是为了使这个团队的氛围变得更好。即便这样我们也不会坐下来刻意宣布说,孩子们我给你们讲个故事,因为这样就对孩子自由的活动出现了一个刻意的打断。我们要讲故事就直接开始故事,而不用象做报告那样有一个宣布,说这个故事完全是因为老师想要引导某种氛围或某种冲突才说的。
绘本是花味家里,是私人物品。我们不带会干扰我们的东西来这里。有这种所属权纠纷的更不应该带过来。因为带过来就可能会出现你说的这种情况。
当是私有权出现的时候,竞争和排斥就出现了,这是很不利于团队成长的一些因素。
所以老师面对这个能做的事,第一不让这种东西出现在范围里边,第二,假如已经出现了,立刻把这个私有权隐藏起来,就是说,这个东西我们要先放起来,暂时不能用。假如东西已经在那了,有孩子想听,然后就和那个孩子商量,想听的话就是大家一起听,如果你没有准备好和大家一起听,就放起来。
老师做的工作是弱化个人的所有权,在这个团队里,如果有一个人有一个宝贝,然后大家都会不平衡起来了,这个团队的氛围就全搞砸了。
所以后面这些都不太好,他说跟我一起玩才能看,要一起玩泥巴的才可以看,然后迅速离开到另外一个地方然后有几个小孩跟过去看的绘本这个特别不好,很糟糕,很破坏孩子的关系。
然后下面老师一边擦沙一边说谢谢,他们没有帮你擦沙,结果你还要谢谢他们,我觉得这个完全是不对头的,我们不要老这么讨好孩子,而且是不真实的感谢。
作为主班永远要做的事情就是我刚才说的,让这个教具为大家所用,如果没有准备好的,就把它放起来。
作为父母,那你就一定要给别人留出空间来,你来参加一个什么样的活动,你加入一个什么团队,你首先要去理解这个团队在干什么,然后你要给怎样帮助。然后需要服从这个团队的规则。
在活动时,带来私人物品的东西就是容易出问题,特别是当老师的能力还不能解决时,最好是不要带。一个群体的活动,团队的氛围是最重要的,带领的成人需要把分裂引向和谐。当花味说有一起玩的人才能看,就产生的分裂,当拿到别的地方去看时,这样就更不好了。整个团队的氛围就被破坏了。所以这后面的一段,老师的处理都是不太好。
如果我是带孩子的人,当出现了私有物品,首先是收起来,收到孩子看不到的地方,然后活动结束后再还给那个孩子。如果我是孩子的家长,我会首先了解我们参加的是怎样一个团体,参加的是怎样的活动,需要做的是给这个活动留出空间。)
(未完待续,全文请见耘妮新浪博客http://blog.sina.com.cn/s/blog_49d8d5e40102v0ph.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