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部分一线教师对于教育科研产生了被动的认同,但在操作中却存在着两张皮现象:一方面,重视开展各类教学观摩活动,而忽视对教学问题的分析研究;另一方面积极开展专业理论学习,却缺少理论与实践的架联。为了让教师真正体验到教育科研的魅力,我选择案例这一载体,引领教师开展园本教科研。
01
解剖案例:学会做案例
刚开始提出做案例,许多教师对案例仅仅理解为实录或事例。为了使教师认识案例,学做案例,我们采取了案例解剖法。
例如我对“一次不成功探索的启示”这一优秀案例进行了七步解剖:
1、提供案例实录,请教师针对案例写出各自的反思。(了解案例至少有“实录”与“反思”两部分组成,尝试分析案例)
2、每位教师阐述自己的反思。(了解其他老师的反思角度,从中受到启发)
3、出示案例作者的“反思”,请教师讲讲作者从哪些方面反思,对照自己与作者的反思有什么感想?(学习如何进行反思)
4、教师针对上述案例(实录+反思)归纳出中心问题,即本案例主要说明或要解决的问题。(尝试发现问题、提炼问题)
5、出示作者的问题,请教师讲讲认为这两个问题概括得如何?(通过比较分析,学习怎样提炼问题)
6、为案例取个题目。(学习、交流提炼的能力以及写作的艺术)
7、感受完整案例。(让教师通过自我梳理、讨论,加深对案例的形成及其特点的认识)
通过对不同案例有目的地解析,教师们逐步了解了案例的结构,表述要求,知道案例包括实录与反思两部分,它们各有侧重,互为因果,而高质量的反思需要长时期理论与实践的磨砺。老师们感慨地说:自己的教学实践中也有许多事例,但现在才明白,只有去关注和剖析这些事例,才能将事例提升为案例。
02
分享:做有价值的案例
通过培训,教师们分别根据自身的理解着手做案例,但我发现有些教师不会从众多的案例中进行甄别,做有价值、有意义的案例。对此,我采取了分享与交流的方法,进行引导。
分享交流有分散与集中两种形式。
分散性分享交流贯穿在日常进行。我引导教师通过电子留言的方式在感到有价值的案例后进行点评、质疑,我也通过点评或推荐等方式介入指导。
集中性分享交流在学期中途与期末进行,有两至三次。内容分为我最得意的案例、我最欣赏的案例两部分。
我最得意的案例是把自己最精彩的案例介绍给大家,并阐述案例精彩点,然后请其他老师点评。
我最欣赏的案例是从其他教师撰写的案例中推介认为最精彩的两至三篇,并说明推介的理由。
经过分享交流,教师们感悟到只有那些有助于认识、理解儿童,促进教师深省的案例,那些在教育观、儿童观以及教育教学策略上有着较大启示性或推广性的案例才是有价值的。
03
应用:通过案例解决现实问题
带着明确的价值取向做案例,教师们做案例的能力有了较快提高。那么,怎样运用案例方式来开展集体教研,讨论、分析、解决教育教学中的焦点、难点问题呢?通过探索,我们积累如下策略。
策略之一:案例分析式教研沙龙
对于幼儿园教育教学中存在着的一些共性问题,通过案例分析的方式为教师提供对话切入点,能较好地引导每位教师进行深入思考,交流观点,从而起到思想碰撞,共同提高的目的。
例我园围绕“如何处理好教学中的规划与自主”这一主题,开展了一次教研沙龙。
沙龙流程为: 公布主题→游戏分组→抛出案例→案例讨论→观点交流→观点提炼→来宾看点
在案例讨论阶段,教师们讨论激烈,虽然应对措施不一而足,但都不是绝对地认为应该采取某一种做法,而是紧密联系情境,根据教学现场的具体因素进行有理有据地分析。在观点提炼阶段教师们道出的观点客观辨证,闪烁着教育的智慧和理性的火花。
策略之二:案例比较式教学研讨
1、自身活动的比较
教师在一次教学研讨活动中需要经历教学→修整的循环过程。让教师用案例的形式记录下其中每阶段的教学实况,然后帮助其在回忆案例的同时细致解析教学实践的意义和教学背后折射出的教学观、价值观。从而起到经验提炼、内化、放大的作用和理念升华的作用。
2、与他人活动的比较
不同教师在开展同一内容或同一手段的教学活动时,所呈现的过程是各不相同的。把这些过程记录下来,请老师们就具体案例讨论不同教师设计、指导活动的异同点,分析各人“为什么这么做”的原因。从而使教师顿悟到环节设计,策略应用、师幼互动等方面是否合理、是否适宜、是否有效等问题。
策略之三:案例归纳式专题研究
经过多层次的案例撰写,案例解析,案例应用等培训,教师们做案例的能力有了长足提高。每位教师都在日常工作中积累了一定数量、质量的案例,那么,如何将这些个人的案例资源变为教师群体的资源,如何发挥这些零散案例的整合作用呢?为此,我引导教师开展了案例归纳式专题研究。
所谓专题,是幼儿园教育教学中面临的共性的、典型的问题。如“如何在教学活动中进行有效的师幼互动”、“尊重究竟是什么”等,围绕专题,教师各自将相应的案例归纳其中。从而通过一组专题性案例,形成对某一问题的多层次、多角度探讨,推动教师的思想碰撞,也促使教师从关注个人实践到逐渐学会对教学问题的关注与思考。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