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上方优师教研关注我们
日本幼小衔接课程坚持以儿童为中心,努力走出知识取向衔接的误区,将未来社会所需的儿童资质与能力巧妙融入衔接课程的教学计划中,加强幼小交流互动,彰显其双向性与连续性。
(一)日本幼小衔接课程的特点
1.以教育可持续发展为目标
从幼小衔接课程目标上来看,日本学校始终坚持以教育可持续发展为目标,以提升幼小课程质量为核心,致力于衔接课程体系的完善。要求幼小双方共同制定课程整体目标,细化各阶段的目标内容,侧重于“过程与方法”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两个维度,合理安排“知识与技能”所占比重。
幼儿园与小学一同承担着“面向社会的教育课程”的重要任务,体现出幼小双方与家庭、社会之间的衔接重点,共同构成多方主体参与的衔接课程开发模式,注重其创新性和可再生性。同时,课程也对幼儿提出了具体期望,希望每个幼儿均能基于自身能力和潜在可能性,认可他人的存在价值,予以尊重,学会协作,削弱环境变化带来的不良影响,开辟丰富多彩的人生道路,努力成为优质社会的创造者。
2.重视21世纪儿童所需资质与能力
从幼小衔接课程内容来看,日本将21世纪儿童所需的资质与能力巧妙融入衔接课程中,也成为其显著特征。具体包括实践能力、思考能力和基础能力。
实践能力是指幼儿能从生活、社会和环境中发现问题,积极与他人建立起联系,能够主动寻求问题答案,开创自己的人生,创造坚实未来力量和建立可持续发展社会等;思考能力是指每个幼儿都能持自身想法与他人对话,通过逻辑性、批判性和创造性思考,将彼此观点进行比较、斟酌和整合,逐步提高问题解决能力和持续学习能力等;基础能力是指幼儿用语言、数量、信息符号和肢体动作来充分理解和表达世界的能力等。
3.强调儿童的主体地位
从幼小衔接课程实施上来看,日本多次强调儿童在衔接课程中的主体性地位,利用游戏环节拉近幼小教师间的教学距离。更是基于幼儿具象化思维等特点加强与周围环境要素的互动联系,通过打造良好衔接生态环境和采取有效指导方法来提高课程质量,为终身教育奠定良好开端等。倡导小学教师多形式参与日本幼儿园课程实施,使幼小教师能够围绕同一主题展开研讨,最终实现资源共享,智慧联动,双方更能及时捕捉到儿童成长的点滴变化,共享衔接课程教学成果,加强园校合作。
4.以过程性评价为主
从幼小衔接课程评价上看,日本以过程性评价为主,教师的指导重点在于观察儿童的游戏与学习状态,记录其成长轨迹等。在课程结束后认真思考“幼儿园应该如何开展适宜性活动,如何探索幼儿资质与能力的培养路径,如何连接家庭、社会来实现共同目标”等关键性问题。同时加入儿童自评与家长评价部分,家长可以利用随访制度参与衔接课程的不同阶段,凸显家园合作。此外,日本幼儿园以严谨认真的衔接态度,积极听取社会舆论的科学观点与权威声音,定期向社会公众开放幼儿教育活动中心,与有关部门加强合作,建立健全衔接资源共享机制。
(二)日本幼小衔接课程存在的问题
1.日本私立学前教育机构的课程衔接意识有待提高
从日本《2019年幼儿教育实情调查》来看,日本85.4%的私立幼稚园与小学开展衔接,比起公立幼稚园99.3%的参与率差距明显,而私立幼保连携型认定儿童园亦是如此。可见私立幼稚园和私立幼保连携型认定儿童园衔接意识尚有提升空间。日本政府通过立法规范私立学前教育机构的办学行为,持续加大对于私立学前教育机构的管控力度,但是并未指定教学纲领,这些机构在教学设置上较为灵活与自由,在保持较强独立性的同时,也加大了风险性。私立机构传统教学模式具有稳定性,始终以传授文化知识为主要任务,导致课程改革效果受限。再加之私立机构大多以家长意愿为导向,功利倾向严重,极易偏离教育初衷,加重“小学化”倾向。此外,私立机构忽视对于幼小教师专业能力的培养,不利于儿童在小学及后续教育中学习兴趣与能力的稳步提升,阻碍了日本幼小衔接课程的长远发展。
2.共同编制衔接课程的幼小双方联系不够紧密
从2007年起,日本幼小双方共同编制课程的衔接方式得以广泛应用,实施比例逐年递增,2015年达到59.5%,但相比“幼小儿童交流活动”的85.6%和“幼小教师研讨会”的69.4%还是存在明显差距。幼小双方共同编制课程的衔接意识还需进一步加强,这也对日本幼小衔接各方推动者提出了更高要求。而对于已采用幼小双方共同编制课程的日本幼儿园与小学来说,现行的幼小衔接课程编制体系亦不完善,幼小双方联系不够紧密,沟通不畅极易出现“假衔接”“不衔接”等现象。特别是日本私立幼儿园衔接课程编制的双方更为疏远,这是由于日本私立幼儿园具有更多的小学择校选择,很难形成幼小一体化的教育课程体系,再加上私立幼儿园为了深入贯彻本园独特教学理念,对于共同编制衔接课程存在一定排斥现象,教师被迫消极合作,衔接课程质量难以保证。
节选自《比较教育研究》2022年5期《日本幼小衔接课程的实践路径、成效及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