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户外体育活动的意义
健康是幼儿发展之本,体育活动是实现幼儿健康发展的重要途径。《规程》指出幼儿每日的户外体育活动时间不得少1小时。进行适当的户外锻炼,既可以提高幼儿对外界气温变化的适应能力,又可以激发和恢复幼儿主要器官的机能,促进幼儿身心健康发展。
二、对幼儿的要求
(一)小班幼儿
(1)在教师的引导下,愿意参加各类体育活动。
(2)愿意学习体育运动中走、跑、跳、爬、钻等基本动作,动作基本协调。
(3)会选择不同的体育器械活动,能够掌握简单运动器械的基本玩法。
(4)知道户外活动时不随意离开成人和集体,在老师指定范围内活动,不互相拥挤,玩体育器械知道注意安全。
(5)身体不适,及时告诉老师。
(6)会与成人收拾、整理活动器械和体育活动玩具。
(二)中班幼儿
(1)愿意参加各类体育活动,冬天不怕冷,夏天不怕热,活动中能克服困难进行锻炼。
(2)愿意学习体育运动活动中走、跑、跳、爬、攀岩、钻等基本技能,动作协调、灵活。
(3)活动前在教师提醒下会检查自己的衣服、鞋子有没有穿好。
(4)会选择不同的体育器械活动,能够掌握器械的基本玩法和使用方法,尝试新玩法。
(5)在活动中有自我保护意识,在老师指定范围内活动,不互相拥挤,不做危险动作,玩体育器械能注意安全。
(6)活动过累、身体不适能及时告诉老师。
(7)会与成人收拾活动器械和体育活动玩具。
(8)不争抢体育器械,同伴间能友好相处、互相谦让、合作游戏,活动结束时能收拾玩具。
(三)大班幼儿
(1)能用多种运动器械创造性地开展体育活动,能与同伴协同运动,努力克服困难,有坚持性。
(2)在户外活动前能主动检查自己的衣服、鞋子是否穿好,有无安全隐患,冬季需要拿掉帽子,取下围巾、手套等,夏季出汗时不要立马脱外衣,学会自己擦汗。
(3)能掌握多种运动中的安全保护技能和方法,如大型器械上不打闹、不推挤,游戏奔跑、跳绳时会避让,不做危险动作,不用器械与同伴打闹等。
(4)对气候环境变化有一定的适应能力。
(5)尝试探索多种方法走蛇形步、俯卧撑、快速跑等综合体育活动,探索几种体育器械的多种玩法,掌握运动的基本技能。
(6)爱护体育器械,活动结束时,能主动收拾、整理活动器械和体育活动玩具。
三、户外体育活动的常规管理
(一)户外体育活动前的准备工作
(1)根据体育活动的内容准备器械,清理场地,检查有无异物,确保活动场地和运动器械安全。
(2)组织幼儿活动前如厕、洗手、站队,检查并帮助幼儿整理好衣服。
(3)准备好干毛巾,帮助出汗幼儿擦汗。
(二)户外体育活动中的管理工作
(1)教师带领幼儿进入活动场地,注意调整行进速度。
(2)体育活动的组织指导、口令及示范动作要标准,注意以图示、口令形式帮助幼儿掌握规则。
(3)观察幼儿在活动中的表现:活动情况、出汗量、幼儿与教师的互动、幼儿之间的互动,以及对体弱幼儿的观察护理。
(4)教师的站位以中间为宜,要让所有幼儿都能看到。
温馨贴士:教师一旦发现幼儿有危险动作时要及时制止,并进行必要的安全指导和安全教育,具有挑战性或范围大的游戏活动如大型滑梯、走跑区等应增加教师和保育员。
(5)教师在安排体育活动的过程中要注意动静交替,科学、合理的安排幼儿的运动量。区角设置既要有运动量大的区角,也要有运动量小的区角,而且应该根据季节进行调整。
温馨贴士:夏季活动中,一般会把适合冬季的跳跃区、走跑区等运动量较大的区角 更换成平衡区、水区等运动量相对较小的区角 ,这样既便于合理控制幼儿的运动量,又能以新的区角 、新的游戏吸引幼儿,让幼儿积极、主动地参与活动。
(6)提醒幼儿注意安全,进行自我保护,避免事故发生,若发生意外应立即报告并妥善处理。
(三)户外体育活动后的整理工作
(1)提醒并帮助幼儿增减衣物。
(2)活动结束时整理器械。
四、户外体育活动的安全管理
(一)常见的安全隐患
1.着装不当
幼儿体育活动时穿着太长的裙子或太大的衣服被绊住;奔跑时很可能会因鞋带松动而被绊倒,或因为腰上的束带被钩住而造成创伤;还可能被外衣帽子上的细绳卡住脖子而导致窒息。教师也要着装得当,以舒适、方便为主,裙子不能过短或过长,鞋跟也不宜过高,以免当幼儿发生意外时,不能给予及时的救助。
2.运动过量
有些教师为了锻炼幼儿的体能,喜欢安排较多的活动,而且活动过程中习惯统一要求,而不考虑个体差异。幼儿正处于生长发育期,身体内的器官、组织尤其是心血管系统都还未发育成熟,长时间、大量的体育活动不仅会对幼儿的身体造成损害,还可能导致幼儿因心脏负担过重而昏厥甚至是“猝死”。
3.监控难度大
幼儿在体育活动过程中往往比较分散,不便管理,而且幼儿喜爱模仿,经常会模仿动画片或影视剧中的危险动作,因此在体育活动过程中可能会出现各种难以预料的危险情况。
(二)安全管理要点
1.体育活动前的准备
(1)提醒幼儿在体育活动前相互检查服装,系好衣扣和鞋带,同时要检查幼儿是否携带危险物品。
(2)教师首先要带领幼儿做好热身活动,以防突然的剧烈运动造成拉伤、扭伤,其次要注意动静交替,防止活动过量。
(3)教师带领幼儿上下楼梯时,要保证所有幼儿在自己的视线范围之内,最好做到一位教师在前领队,一位教师在队尾观察。
2.运动中的护理
(1)幼儿的活动密度要适宜,最好分场地、分时间段进行活动,避免因过于拥挤而出现意外。
(2)在玩大型玩具,如滑梯、攀登架时,教师要维持好秩序,及时给予幼儿必要的帮助及安全提示如爬、攀登时抓紧护栏,不相互推拉,奔跑时要注意四周,不猛跑、猛停,学会躲闪,防止与同伴碰撞。
(3)教师应当与保育人员密切配合,时刻保证幼儿在成人的视线范围内,以便及时处理突发事件。
3.运动后的整理
运动结束后,教师首先要清点人数,最好请幼儿帮忙一起收拾、整理。教师可以在整理的过程中渗透一些安全常识,如搬运重物时怎样保持平衡,放置物品时有什么注意事项等,同时检查运动器械是否放置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