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录于话题
前言
幼儿园班本课程是基于“园本课程”而生,立足于班级,来源于班级孩子的兴趣和最近发展区,产生于教师对本班孩子了解的基础之上而建构的。班本课程在班级开展,是有效落实《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课程追随儿童”的课程理念的有效路径;是着眼于本班孩子实际,体现因材施教、因需施教的目标手段;是培养孩子个性发展的重要方式。
百香果
在开展“水果多多”主题教学活动初期,家长送来三棵果树到班级自然角:百香果、柠檬树、圣女果。在这三位“好朋友”的陪伴下,孩子们了解到更多关于水果、及果树的一些新知识。而后,对于会“爬行”的百香果树孩子们充满了好奇,于是就开启了探究百香果班本课程。在这个活动中,激发了孩子们爱护植物的情感和责任心,也培养了孩子们遇到问题会思考、会合作去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课程开展前教师根据班级孩子特点及兴趣预设了一部分课程内容,它能够清楚地表达课程的内容、目标和活动,帮助教师更加有效的开展教学活动。
有了百香果树,孩子们每天都会去自然角照顾、观察百香果。突然有一天,孩子们问老师:“为什么百香果树有卷须,其他果树没有?”借此契机,教师及时捕捉到孩子的兴趣点,带领孩子一起探究百香果卷须的秘密。我们通过书籍查阅、网络浏览知识,最终知道了藤蔓植物的卷须是具有攀援生长作用,通过这次探究活动孩子们的经验又得到了提升。
在日常的照料、观察中孩子们又发现了新的问题,百香果根部的叶子开始变黄了,看起来失去了少许生机,叶子也焉了。于是又引发了孩子的思考,为什么会这样呢?
发现问题后,孩子们众说纷纭……
叶子变黄了一定是没浇水!
我觉得是水浇太多了!
我知道百香果喜欢太阳,它没晒到太阳,所以叶子黄了。
对于百香果叶子黄了这件事,孩子们各有各的见解。孩子们的积极思考,我们没有打断,也没有立即给出答案,而是……
1、查阅资料
发动家长一起参与到这个活动中,首先是让家长带领孩子通过各种途径查阅百香果相关知识,解开自己的疑惑和自己想要了解的问题。
孩子将自己和家长一起查阅的资料带到班上,利用晨谈、语言活动时间和大家分享资料。
在这个分享过程中,我们知道了百香果的生长习性: 它需要充足的阳光、肥沃的土壤、施肥、搭网。由于班级自然角比较阴暗、潮湿,不利于它的生长,在讨论的过程中,有孩子提出可以将百香果移植到适合它生长的地方。
2、移植百香果
幼儿的深度学习离不开教师的引导,孩子们有想法,我们应该提供发展支架,鼓励和支持他们,让他们放心大胆地去做,激发他们持续探究的欲望与信心。
3、值日生安排
百香果移植好后,大家觉得很好玩,都争先恐后要去照料百香果。针对这个情况,我们安排了百香果值日生,让孩子们有序、有目标的去照料它。
左右滑动,查看更多
4、搭网前奏
根据前期学习积累的经验,他们知道百香果生长除了需要一个好的环境外,还需要给它搭网。移植好百香果后,我们就开始准备搭网。孩子们茶余饭后的话题就是“搭网”,自主游戏时和同伴一起寻找生活中的“网”,区域活动时在积木区搭建“百香果的网”等等。
5、开始搭网
孩子绘制好设计图,便开始和大家分享自己的设计思路,并在教室模拟怎样搭网。教师在一旁协助孩子完成此次工作,做一位安静的倾听者、支持者、合作者。
拟好设计图
班级模拟一次
模拟方案确定后,开始实地实施,拿好工具、竹竿、绳子、孩子们说步骤,教师协助孩子完成。
第一次搭网
可是……好景不长,一次狂风将竹竿吹倒啦!
孩子们找来了砖头固定竹竿,也无事于补。
6、第二次搭网
由于第一次搭的网被狂风刮倒,我们决定进行第二次搭网,分成三组进行,每个小组的成员都在积极的完成本组的工作任务:一起探讨、画设计图、选编网材料、合作编网等。
第一组:
绘制好设计图,再讨论方案。
一顿操作猛如虎,一看结果马马虎虎
第二组:
绘制设计图
寻求老师帮忙
与设计图出入有点大
第三组:
绘制设计图
选好绳子
合作编网
第二次搭网活动在孩子们的积极参与中拉下了帷幕,在这个活动中孩子们遇到了许多难题,比如编网材料的选择,选麻绳还是毛线?打结怎么打?又比如网做好后怎样放才能保持网的原样等等。虽然最后没有成功,但是他们学会了遇到问题会思考、会合作、会找成人帮忙,他们会一起探讨、实践、试错、改正。
7、意外收获
两次搭网都以失败告终,但是正当我们想尝试第三次搭网的时候,有孩子雪中送炭,从家里带来奶奶种菜用的网,老师和孩子们齐心协力去教室后给百香果搭网,通过大家的努力终于把网搭好了。网搭好后孩子们对百香果的热情并没有减少,每天还是悉心照料它,并用绘画的方式记录百香果的成长。
百香果
开花啦
在孩子们的悉心照料下,我们终于守得云开见月明,看到花开的瞬间孩子们都发出了惊呼声,对百香果花称赞不绝,体验到成功带来的喜悦。
虽然孩子们编网没有成功,但是在探究百香果的过程中,孩子对养护百香果方面付出了很多努力,获得了一系列的成长和经验,还拓展了藤蔓植物的其他知识。在编网、搭网还是做设计图,教师都没有过多的干涉幼儿,而是鼓励孩子实地考察、亲身体验,注重引导孩子通过分享、和同伴讨论、合作,寻求老师、家长的帮助等方法来解决问题。
来源:深圳市龙岗区南湾街道紫郡幼儿园
以您举手之劳,普及科学保教!
感谢您的关注,欢迎收藏转发!
版权说明:文章来源于网络,我们尊重原创者版权,除我们确实无法确认作者外,我们都会注明作者,在此向原创者表示感谢。若涉及版权问题,烦请原作者在文章底部留言,注明原创地址,编辑部会第一时间处理,谢谢
文章转载自微信公众号:幼教论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