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录于话题
绳子,在生活中无处不在,普普通通的绳子,在孩子们的眼里,它可以变成多种多样的、千奇百怪的东西。从孩子的好奇和发现起航,教师围绕”绳”进行了一系列的探索活动。
课程缘起
在一次户外活动的时候,老师让孩子们练习跳绳,有的孩子开始在互相讨论、比较自己的绳子,有的兴奋的和同伴交流自己能跳多少个,有担心自己学不会跳绳而退缩的,也有害怕跳绳、不愿意跳绳的……夹杂着各种猜想和顾虑,我们开展了班本课程《“绳”奇之旅》。《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健康领域明确指出:“大班幼儿能够连续跳绳”。因此,根据幼儿的兴趣及绳蕴含的教育价值,我们开展了这一主题的班本课程。
01
寻找身边的绳子
谈话:你发现的绳子……
蔡老师
小朋友们,你发现哪里会有绳子?
幼儿园的操场足球门有绳子。
沐晗
依桐
我发现我们的攀爬架有绳子,绳子比我的大拇指还粗许多呢!
操场的升旗竿有长长的绳子。
逸辰
栩晨
我发现高跷上面有绳子,有点细,但是它很扎实。
孩子们除了在幼儿园发现了绳子,在家里也找到了不同的绳子。
绳子大调查
生活中处处都有绳子的影子,孩子们开始关注身边的绳子,充满好奇地寻找着各种各样的绳子,对于不同种类的绳子有些什么用途展开调查。
02
绳子的秘密
感知绳子
孩子们在分享交流中,认识了生活中各种各样的绳子,他们通过看一看、摸一摸的方式,感知不同材料的绳子,并把感受和同伴分享。
绳子的作用
随着探索的深入,小朋友们对绳子的好奇和兴趣愈发浓厚,追随孩子的脚步,教师通过视频、PPT等方式,让孩子了解绳子的作用,知道在古代的人们用绳子捆野兽、缚牢茅草屋、结绳记事等。
关于绳子的绘本
教师讲述绳子绘本故事,让孩子了解绳子,同时培养孩子阅读习惯,让孩子爱上阅读。
03
绳子的实验
纸杯传声
神奇的绳子还会传播声音呢,孩子们用一次性纸杯、不同材质的绳子,自己动手制作传声筒,并比较哪种绳子传声效果较好。
隔空运水
快瞧,小朋友又继续探索“绳”秘世界了。你们见过绳子运水吗?棉绳能够运水是因为水渗入到绳子内部,当绳子一端被举起时,受到重力和毛细管吸力的影响,水就顺着绳子流下来。
实
验
04
绳子创意手工
绳子抽线画
平常一根很普通的线绳,在经过小朋友们的创作后,马上有了不同的花色和形状。
有趣的编织
孩子们用一些不同长短的绳子,通过勾、绕、穿、缠的方式,编织出了不同的图案,感受绳子的魅力。
刺绣
区域活动时,孩子们选择了不同颜色的线,练习针法,寻找它的规律。经过练习,孩子们的针法变得熟练,最后完成了自己的作品。
曼达拉
孩子们对此编织图案感兴趣,于是便用毛线将木棒缠绕的方式进行编织。在编织过程中,孩子们最开始尝试用两根木棒编织,之后孩子们又用三根木棒进行编织,发现编织的图案不一样。
绳子绕线作品
各种材质的线在孩子们灵巧的双手下,变成栩栩如生的作品。
作品展示
05
绳子的游戏
翻花绳
“翻花绳”是中国民间流传的儿童游戏,在这个活动中,孩子们一起讨论、分享、学习。发现问题时能用不同方式解决问题。翻花绳不仅锻炼了他们的手指灵活性、提高手眼协调能力,还增强同伴间的协作能力,体会到与人交往的乐趣,更感受到传统游戏的魅力。
跳绳
作为大班的小朋友,跳绳一直是孩子们讨论的话题。
舒曼
我的绳子总是打结,跳不起来。
睿凯
我用力在跳了,可是我的绳子还是甩不起来。
浩廷
我明明已经跳过去了,可是还是会踩到绳子。
楠夕
我的绳子太短,容易打到头。
子晗
跳绳不难,手甩起来,脚跳起来就可以了。
经过初步的讨论统计,我们发现了班级里的部分小朋友对于跳绳还是存在困难。
小朋友们用绘画及符号表征的方式,呈现跳绳时所遇到的问题,主动发现并寻找原因,然后一起交流讨论解决问题的方法。
孩子们一遍一遍尝试着、努力着,从发现问题到解决问题,经过一段时间的坚持与练习,终于学会了跳绳!
跳皮筋
民间体育游戏 “跳皮筋”深受孩子们的喜爱,孩子们通过多次体验探索,创新皮筋游戏,在皮筋的世界里尽情欢乐!
两人三足
游戏开始了,小朋友们便开始奋力疾冲。有的搭档“三足”健步如飞,而有的搭档则是步履蹒跚、寸步难行。因步调不一,有的不慎摔倒,但他们不气馁,重新站起来继续游戏。
穿越火线
跳绳还可以玩出很多花样呢!今天孩子们化身为勇敢的小战士,一起闯关去营救战友!在活动中,体会到了团结互助的重要性,孩子们玩得不亦乐乎!
结语
在“绳”奇之旅班本课程故事活动中,孩子们走进“绳”的世界,和“绳”一起游戏,认识和体验“绳”的千变万化。在充满惊奇中享受探究、发现、创造的乐趣,感受绳的有趣和有用。“绳”奇之旅帮助孩子们养成了锻炼身体的好习惯;培养了孩子们遇到问题学会解决、持之以恒,不怕失败的精神!每一个孩子都是独一无二的探究者,让课程更赋有生命力。
来源:布吉街道龙珠花园幼儿园
以您举手之劳,普及科学保教!
感谢您的关注,欢迎收藏转发!
版权说明:文章来源于网络,我们尊重原创者版权,除我们确实无法确认作者外,我们都会注明作者,在此向原创者表示感谢。若涉及版权问题,烦请原作者在文章底部留言,注明原创地址,编辑部会第一时间处理,谢谢
文章转载自微信公众号:幼教论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