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录于话题
“幼小衔接”就是教孩子拼音和算术吗?在很长的一段时间里,大部分教育工作者把“幼小衔接教育”与“小学教育”划等号,以至于后来国家出台各种“幼儿园教育去小学化”的文件。去小学化的幼小衔接工作到底该怎么做?什么样的幼小衔接工作才能对幼儿入小学乃至今后学习起着积极的促进作用呢?
傅晨
山东女子学院教授
山东师范大学硕士生导师
01/
“自然而然”的幼小衔接
理论基础及政策背景
从幼儿园到小学,不是翻山越岭,不是跳跃大沟深壑,也不是进入天壤之别的生活……而是童年生活的一种自然延伸和过渡。
——虞永平
人在成长过程中,每个年龄段都有每个年龄段的特点。学段变化,有时候是成人一种意念中的变化,而这种变化让孩子感觉倍受沉重的压力。其实学段的变化没那么可怕,它是一个自然而然的延伸和过渡过程。
? 儿童发展规律的“自然而然”
儿童发展的阶段性就决定了不同年龄阶段都有其适宜的基本学习与教学方式。维果斯基就指出:儿童的学习存在着若干有年龄特征所制约的“极限点”。根据这种“极限点”,维果斯基就做了如下划分:
? 3岁前儿童只能按照“自己的大纲”(内在发展规律)进行学习。成人唯有追随儿童的节奏进行指导,其学习方式可称为“自发型”学习,此阶段儿童按照自己的大纲进行学习。
? 6,7岁后儿童的发展水平,尤其是自我调控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的发展,使他们可以按照“学的大纲”进行学习,此阶段的学习可以称为“反应型学习”,强调教学大纲的重要性。
相比前一个阶段,这个阶段会看重教师的预设活动,也就是在教学活动中教师的指导和幼儿的生成相结合。
? 3-7岁儿童的学习则属于二者的过渡位置,即从自发型到反应型的这样的转化,所以被称为“自发-反应型”学习。
再结合皮亚杰的认知发展四阶段理论:感知运动阶段(出生-2岁)、前运算阶段(2-7岁)、具体运算阶段(7-11岁)、形式运算阶段(11-15岁),我们也就能理解为什么幼儿园的孩子很难达成数量守恒,以及10以内的合成和分解都会大班开展活动,因为这个阶段的孩子是具体思维为主,抽象思维刚开始萌芽。
刘焱教授译注的《0-8岁儿童发展适宜性教育》也指出:许多研究充分证明,儿童的认知能力在5-7岁时会发生重大的转变。在整个转变期和转变后,儿童的个人责任感,自我定向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日益增强……5-7岁的转变影响儿童在身体、社会性与情感、认知、语言等方面的发展,同时影响的学习方式……在这一年,最好的状态是学前班的经验能够培养幼儿形成积极的学习方式,使他们为更加严格的小学学业期望做准备。
换言之,在幼儿阶段,让孩子爱上学习,愿意积极主动地学习,远比学了什么知识重要。
>>> 政策文件的“自然而然”
良好的幼小衔接能够为儿童很好地适应小学生活以及儿童的终身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尤其对儿童性格塑造、行为养成、学业成绩提升具有重要影响。
近年来,国家教育部曾先后于2011年颁布了《关于规范幼儿园保育教育工作防止和纠正“小学化”现象的通知》,2018年颁布《关于开展幼儿园“小学化”专项治理工作的通知》,2021年教育部《关于大力推进幼儿园与小学科学衔接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为《指导意见》)及《幼儿园入学准备教育指导要点》《小学入学适应教育指导要点》,并于今年9月全面推行。
其实,早在《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3一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以下简称为《指南》)和《幼儿园工作规程》中都强调过要做好幼小衔接工作,但对幼小衔接的内涵、机制等并未提出指导性意见。
而2021年颁布的《指导意见》是在治理“小学化”、规范办学行为和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背景下,经全面调研、专题研究和广泛征求意见后出台的幼小衔接专项政策,具有政策层次高、覆盖面广、内容指向性强的特点,由此可见,国家对“幼小衔接”方面的重视程度可见一斑。
然而,政策文本的制定并不代表政策价值的生成和政策目标的达成。科学、有效的幼小衔接能否实现,关键在于政策执行的整个动态过程。作为幼儿园教育工作者及家长,只有充分了解国家出台的政策文件,才能互相配合,形成教育合力,才能搭建两个教育学段之间的桥梁,减缓大班幼儿进入小学的坡度,促进幼儿顺利适应小学一年级的学习和生活。
>>> 入学准备充分了,入学适应的“自然而然”
长期以来,我国的幼小衔接更多强调托幼机构的入学准备,但最近几年日益明显强调幼儿园与小学的“双向衔接”,既强调小学“入学适应”以及家校社共育。
例如2016年和2019年,全国学前教育宣传月的主题分别为“幼小协同,科学衔接”与“科学做好入学准备”,而2021年三月,教育部所颁行的《关于大力推进幼儿园与小学科学衔接的指导意见》以及相应的《幼儿园入学准备教育指导要点》与《小学入学适应教育指导要点》两本附则,具体明确了我国的幼小衔接行动框架,堪称我国家长、幼儿园和小学的入学准备基本指南。
以《指南》科学领域—科学探究子领域的目标3“在探究中认识周围事物和现象”为例,《指南》对小班孩子的要求就是让其通过看一看、闻一摸一摸等感知周围的事物,不要求其了解物体的学名、科学原理等;而到了大班,孩子特愿意动脑筋,他们不仅知其然,还会知其所以然,而且还能创新各种事物的关联性。
从《指南》中能看出来,“探究”其实在幼儿园的各个年龄段都有渗透,只不过随着年龄班的增加对孩子的要求有所提升。所以,真正促进孩子幼小衔接能力的发展可以下沉到幼儿园的各个环节中,如一日生活、集体教学活动、户外自主游戏、过渡环节、家园校合作等等,而且要从小班就开始。唯有如此,孩子的幼小衔接能力才会在这过程中逐步循序渐进提升。
在《入学准备与有效学习——如何做好幼小衔接》这本书中提出了入学准备的整体观,如下图所示:
儿童的入学准备是一个整体的关系,如果成人一味的强调学科的学习,无疑会增加孩子上小学的焦虑。想要孩子快速适应小学的生活,孩子的自信自尊、自我照顾、自我调节的能力以及积极的人际关系十分重要。
与此同时,这本书中分享了入学准备的模型,如下图所示:
孩子的入学准备其实是儿童、家庭、托育机构以及小学学校相互联动的共同体,合力促进孩子顺利地步入小学,而不是单靠一方的努力就能完成的。
书中还分享到特有意思的“入学准备食谱”,以下是“入学食谱一”:
? 一千克——有趣且幽默,略带一点厚脸皮(积极的心理状态)
? 两千克——如何穿衣和如厕(生活技能)
? 五千克——良好的沟通技能
? 一团——尝试的意愿和学习的好奇心
? 四汤匙——遵循指令和倾听能力
? 自由的捏一撮——创造力
? 撒上——自我调节
在四到五岁的时候充分的搅拌并烘烤,然后尽情的享用!
那何谓有效学习的具体特征呢?总结起来有以下三点:
? 游戏和探索——参与:孩子在这过程中有发现与探索;运用已有经验进行游戏;乐于尝试。
? 主动学习——动机:参与并专注;不断地尝试;孩子喜欢完成自己设定的目标。
? 创造和批判性思维——思考:孩子有自己的想法;建立关系;选择做事的方式。
有了以上三个特征后,孩子就能自然而然地从幼儿园过渡到小学阶段。也正是如此,教师要进一步加深理解和贯彻落实《指南》,尊重幼儿园一点一滴的小事件,将其学习与发展目标落实到各类课程活动中;同时关注小学课标,努力建立二者之间的联系,努力探寻幼儿园课程与新课标下的小学课程的衔接。
02/
“自然而然”的幼小衔接
探究性课程实践
以山东农业大学幼儿园的“六一欢庆日”生活探究课程为例(完整活动过程老师可点击“”收听回放),以下从“师幼双培育”“幼儿及教师在探究性课程中的角色定位”“科学素养的提升路径”三个方面向大家介绍探究性课程所具有的教育价值,帮助教师从三个不同视角探索幼小衔接的有效实践路径。
>>> 幼儿及教师“探究性课程”中的师幼互动双培育路径
孩子在自主探究时从兴趣、需要出发生成探究问题,通过合作、商讨、计划、验证等方式不断尝试探索问题解决的方法,不断发展探究精神和探究能力。在深度反思环节中,孩子与同伴分享交流经验,不断迁移创造经验,经过展示汇报实现经验的系统梳理与升华,从而实现幼儿的深度学习。
教师则放手幼儿游戏,不断观察与追随儿童,基于幼儿发现的问题不断利用多种方法支持探究并从中及时发掘教育契机,开展集体教学,师幼共同在反思中不断发现问题、追随问题,教师通过园所教研评估课程,在不断反思中实现教育素养的提升,最终达成师幼双培育、共成长的教育效果。
>>> 幼儿及教师“探究性课程”中的角色定位
孩子在探究游戏中不断获得探究知识、锻炼探究能力、培养探究意识的同时,不同孩子在探究活动中也表现出明显的个体差异,他们在基于自身原有水平中,各自扮演着领导者、促进者、追随者、若离者的角色,并在探究活动中亲身实践着诸如探究发起者、主动沟通者、经验提升者、平行参与者等不同的探究角色以推动探究活动的不断延续,每位儿童基于自己原有水平的基础上在探究活动中得到发展。
教师则在观察了解儿童的基础上分别扮演鹰架者、陪伴者、鼓励者和引导者的角色,给予处在不同发展水平的幼儿以适切的教育支持,促进幼儿纵向经验水平的提升。
>>> 幼儿及教师“探究性课程”中科学素养的提升路径
在本次探究活动中,幼儿通过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等自主探究过程,其科学素养得以提升。幼儿的科学素养由科学知识、科学方法与技能、科学情感和态度三部分组成。
一方面,从幼儿角度出发,幼儿通过观察、查阅资料等各种途径获得了核桃发芽、生长等各种科学知识;灵活运用科学探究方法,提升探究能力;合作交流分享,培养与同伴、植物之间的情感。幼儿科学探究能力的提升,深度学习有效发生。
另一方面,从教师角度出发,教师在幼儿的探究过程中通过家园共育、物质材料、适时引导、交流反思等各种途径为提供支持策略,助力幼儿科学素养的形成与发展。教师的专业素养、科学教育能力、科学精神不断提升,探究课程不断生成,科学素养得以培育、发展、提升。
幼小衔接工作的重点不是知识的准备问题,而是如何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引发其对知识的好奇心,培养幼儿具有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并树立克服困难的勇气等。因此,幼小衔接应该以幼儿发展为本,遵循幼儿的年龄和心理特点,注重兴趣、习惯、能力的培养。
|
时间 |
地点 |
活动主题名称 |
| 3月12-16日 |
杭州 |
名园观摩·幼儿园精细化后勤管理专题研讨会 |
| 3月17-22日 | 长沙 |
课程游戏化实践与运动区域活动的组织实施指导 |
| 3月24-28日 | 上海 | 游戏活动开展、环境创设与班级管理高级研修班 |
| 3月31-4月5日 | 杭州 | 幼儿园游戏活动组织与名师指导策略高级研修班 |
| 3月31-4月5日 | 成都 | 幼儿园区域活动有效开展与环境创设高级研修班 |
| 4月07-11日 | 上海 | 全国幼儿园精细化后勤管理专题研讨会 |
| 4月08-12日 | 重庆 |
重庆名园课程建设暨内涵发展与特色教育观摩 |
| 4月09-14日 | 成都 |
名园观摩— 全国幼儿园游戏活动开展、环境创设与班级管理 |
| 4月09-14日 | 杭州 |
名园观摩— 幼儿园游戏活动实践与特色课程建设观摩研修班 |
| 4月14-19日 | 上海 | 幼儿园游戏活动开展、环境创设与班级管理 |
| 4月21-25日 | 深圳 | 全国幼儿园精细化后勤管理专题研讨会 |
| 4月21-26日 | 杭州 | 幼儿园一日生活优化、班级管理与环境创设 |
| 4月21-26日 | 重庆 | 幼儿园内涵发展、环境创设与游戏活动指导 |
| 5月12-17日 | 成都 | 幼儿园游戏活动观察组织与学习故事探究实践 |
| 5月13-17日 | 上海 | 游戏活动开展、区域环境创设与一日活动优化 |
| 5月18日-22日 | 重庆 | 『重庆曙光幼儿园』‘生态体验课程’浸入式跟岗研修班 |
| 持续更新 |
… |
…. |
|
定制培训 送教上门 |
全国 各地 |
学历提升,人社第三方证书, 职业证书(园长证、幼师证、保育员、保健医…等) |
专注教师成长
启迪教育智慧
扫码报名咨询
以您举手之劳,普及科学保教!
感谢您的关注,欢迎收藏转发!
版权说明:文章来源于网络,我们尊重原创者版权,除我们确实无法确认作者外,我们都会注明作者,在此向原创者表示感谢。若涉及版权问题,烦请原作者在文章底部留言,注明原创地址,编辑部会第一时间处理,谢谢。欢迎您投稿youjiaoluntan@yeah.net,分享给更多人。编辑:幼教论坛ID:youjiiaoluntan
文章转载自微信公众号:幼教论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