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一日生活皆课程,
一个游戏,一个话题,
甚至一块木板、一个图形
都可能成为孩子们津津乐道的话题。
课程带给孩子的是什么?
当我们轻轻俯下身,
倾听孩子们的童言趣语,
课程故事就在我们身边悄然展现
我
惊
蛰
传
统
节
气
春
雷
响
万
物
长
二十四节气之一
编者按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指出:三至六岁儿童的学习就是“通过自己特有的方式与周围环境互动的过程,是幼儿主动地探索周围的社会环境、自然环境和物质世界的过程”。二十四节气是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内容之一,在讲述气象变化、动物活动规律的同时,也在讲述人与自然的关系,是一种源于生活、归于生活的文化艺术。教师应适时抓住孩子的兴趣点,从孩子的生活出发,鼓励孩子主动探索周围的社会环境和自然环境,以获取更丰富的生活经验。
本学期始,我们阳光河畔幼儿园进行二十四节气融入课程的实践尝试,来建构我们的园本课程,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以适宜的方式渗透到幼儿园教育活动之中。
“微雨众卉新,一雷惊蛰始。” 惊蛰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三个节气。在“惊蛰”节气即将来临之际,阳幼园中二班二十四节气之惊蛰课程如期而至。
遇惊蛰 知惊蛰
“
当孩子们心中有些疑问时,就会主动与老师交流,那么一场师幼谈话就这样开始了……
夏良辰
范老师,怎么这几天老是下雨呀?好久没有看到太阳了?
我们午餐散步时,也发现后花园的果树都发芽了,一点一点小芽芽,红红的。
李晗嫣
仇诗曼
范老师,我还发现草地上有蓝色的小花。
小朋友们,惊蛰即将来临啦!
范老师
郭恒宇
范老师,惊蛰是什么呀?
惊蛰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三个节气,天气会越来越暖,还会经常下雨,会打雷。这时候冬眠的小虫子就被惊醒了,从地里面爬出来呀!
范老师
惊蛰的由来
以下视频来源于
老师利用晨谈时间,跟孩子们一起讨论“你们想要了解即将到来的惊蛰节气的哪些知识?”、“你打算怎么做?”等问题。
关键词:春雨 虫出动
吃梨 惊雷
植物发芽
教师的支持
“一日生活皆课程”,孩子们在生活中不知不觉会遇到困惑,我们要看到孩子的兴趣、需要、问题。然后引导他们通过生动、形象的视频、图片等形式引导孩子们认识惊蛰节气的特点,通过探究活动了解节气与天气、自然的变化关系。
春雷惊冬虫
“惊蛰到,万物生;众昆虫,要苏醒。”藏了一个冬天的小虫子都被“惊醒”了,向着大地发出声声讯号,四处开始热闹了起来。孩子们也在老师的带领下来到户外,老师一边讲解惊蛰节气的知识,一边让大家在草地里、小菜园里去发现春天破土而出的小昆虫,探索大自然的秘密。
在谈话结束后,我们准备再次去园中探秘自然中的变化,这时夏良辰小朋友有话对大家说,我们一起来听一听吧。
小朋友们:这是什么树?大家看呀,有好多小果子长出来了。小小的、绿绿的。
仇诗曼:
小草中间还有蓝色的小花。
董谦一:
小树苗也发芽了。
夏良辰:
我发现泥土里还有胡萝卜。(上学期我们中二班种植地)
许婉桐:
我要画一朵花。
高博文:
我想撬开这个泥团,看看泥团里面有什么?
王初晓:
你们看,泥土里面有个蜗牛的背壳。
仇诗曼和董谦一:
我们想松松土,看看泥土下面还有什么?
发现儿童
孩子们自主观察活动中,有单独一个人独自探索,有与同伴一起合作,他们之间有交流,有互动。乐于把自己的发现与同伴分享。同时把自己的发现用自己的表征方式记录了下来。
教师的思考
《指南》中指出“支持幼儿接触大自然,生活事物和想象中积累有益的直接经验和感知认识”。我们要让幼儿在自然中去亲身探索发现自然环境的变化,支持幼儿在活动中拓展思维进行大胆表达,并鼓励幼儿用自己的表征方式绘制出来。
习俗一:惊蛰打小人
惊蛰节气天雷响,万物复苏,人们会用打小人来去晦气,让我们来一起制作黏土小小人,看看孩子们在打小人吧。
小泥人的头怎么做呀?我来看看你做得。
——孙辰昊
看我做的小泥人,它的名字叫“小胖孩”。
——李延周
我做了两个小泥人,好像小章鱼,哈哈。
——开永宸
我开始捏小泥人的手臂,等一下就做好啦。
——李晗嫣
我们开始打小人啦。
发现儿童
孩子们对手工制作有一定的感知经验,能够根据已有的生活经验来设计泥人的造型,他们发挥所长、各显身手。完成制作后,他们开始与同伴分享自己的作品,在解说时,孩子们的表情像是开了花一样的喜悦,他们也想要跟更多的人分享自己的喜悦和情感。
教师的思考
《指南》中指出“创造机会和条件,支持幼儿自发的艺术表现和创造”。当孩子们了解了惊蛰节气中的“打小人”的习俗时,我们就要创造条件让幼儿亲自动手参与创造和制作,使他们在制作过程中体验乐趣,同时也通过自己亲身体验“打小人”的活动,更加深刻的了解惊蛰节气中的习俗。
习俗二:梨豆润心扉
“惊蛰吃了梨,一年都精神”
惊蛰有吃梨的习俗。惊蛰节气,乍暖还寒,气候比较干燥,很容易就让人感到口干舌燥,身体不舒服。因此在民间素有惊蛰吃梨的风俗习惯。快来看看阳幼园的小朋友自制的“冰糖雪梨”吧!
我要把黄梨切成小碎块。
——张紫云
我第一次切黄梨,看看我切的。
——孙辰昊
我以前很少用刀具切东西,我怕切不好。
——高博文
我感觉切黄梨很简单,看我切断好吗。哈哈
——把家翰
让我尝一尝,闻起来有种甜甜的、香香的味道。
——王初晓
吹一吹就能喝了,好甜呀,真好喝。
——崔雨欣
还有些烫嘴巴,我还不敢喝,等一会再品尝。
——郭恒宇
我还想喝一杯,太好喝了,我回家也想和妈妈一起做雪梨汤。
——左书丞
发现儿童
孩子们第一次尝试制作雪梨汤,他们的表现出乎意料。动手能力也非常强,本来担心他们用不好刀具,各种担心安全问题。孩子们完成后,还想着回家和妈妈一起再次制作冰糖雪梨汤。
教师的思考
为了能让幼儿亲身体验生活,我们就创造机会和条件,与幼儿一起亲手制作冰糖雪梨汤。幼儿的想法也有很多,在制作过程中,也有孩子提出用其他水果制作甜汤,我们要鼓励幼儿大胆表达自己的想法。通过家园共育,把孩子的制作想法分享给家长,并尝试制作出不一样的甜汤。
习俗三:惊蛰香囊驱害虫
惊蛰唤醒了冬眠中的蛇虫鼠蚁,家中的爬虫四处逃逸。古语道,“带个香草袋,不怕五虫灾”植物的芳香会唤起愉悦的心情,还能驱除空气中的有害病菌,增强免疫力,让我们来制作小香包来驱虫吧!
陈龙杰:这个艾草要捏小一点,再放进口罩里。
黄龙垚:这个小香包要用绳子系好,不然艾草会漏出来。
张宇晟:我来挑选一些艾叶,制作驱虫香包送给妈妈。
周峻霄:我的小香包做好啦,我要每天都放在自己口袋里。
发现儿童
孩子们在利用口罩制作驱虫小香包时,小心翼翼的把艾草塞进去。在制作过程中,他们都是自主进行的。有的小朋友还主动去帮助同伴,这是他们之间互帮互助的表现。
教师的支持
通过师幼谈话,小朋友们想亲自动手制作香包,我们教师应支持,给予幼儿自由发挥的空间、亲身体验、实际操作的机会。同时在制作过程中,鼓励幼儿互相学习,帮助提升幼儿的动手能力。
惊蛰的故事我会说
小朋友们好,我是中二班的范老师。请跟随节气走遍中国,感悟天地自然,传承中华文化。今天大家带来好听的绘本故事《惊蛰,挖雷笋》,一起来听听吧!
教师的话
这本绘本讲述了二十四节气中惊蛰的一些知识。惊蛰三侯,一侯,桃始华,二侯,鸧鹒鸣,三侯,鹰化为鸠。通过绘本中贝儿和爷爷的旅行故事,让孩子们了解惊蛰这个节气的由来和地方特色民俗,了解二十四节气惊蛰这天都吃些什么、做些什么。
春耕不停歇
农谚:“到了惊蛰节,锄头不停歇。”在这个春意盎然的节日里,快跟我们劳动起来吧!
董谦一:这泥土太大了,我感觉敲不动啊!
陈龙杰:这个泥巴块,有大有小的。
李延周:这里还有塑料皮,我们要清理掉。
胡梓杨:要把泥巴敲小一点,我们就可以继续种植蔬菜啦。
娄老师:小朋友们,我们松好土后,要撒上一些营养肥料,让土壤更加肥沃,这样就可以种植有营养的蔬菜啦。
发现儿童
孩子们是热爱劳动的,在松土的过程中发现,他们在遇到大的土团时,并没有退缩,而是持续性的敲打土团,直到大的土团渐渐地变成小的土,他们很享受劳动的过程和成功带来的喜悦和成就感。
教师的话
春季就是种植的季节,虽然现在的气温还不适合种植,但我们要做好前期的准备。在种植前,老师带着孩子们一起翻翻土、松松土。并撒上营养肥,再浇浇水,让土壤更加肥沃,接下来,就期待我们的园本课程的开展了……待续
课程总结
孩子是天生的探索者和发明家,发现孩子的兴趣,支持孩子的探索,孩子将会带来不一样的惊喜!二十四节气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这草木勃发的季节, 在”惊蜇”节气习俗体验活动中,激发孩子探索、了解二十四节气之惊蛰的兴趣,感受节气的文化魅力,培养孩子观察、探索自然和生命成长规律的乐趣。
我们阳幼园将继续挖掘孩子感兴趣的传统文化教育内容,更好地传承和弘扬我国优秀传统文化!让每一个孩子在体验式的活动中收获了快乐和自信。
来源| 阳光河畔幼儿园
以您举手之劳,普及科学保教!
感谢您的关注,欢迎收藏转发!
版权说明:文章来源于网络,我们尊重原创者版权,除我们确实无法确认作者外,我们都会注明作者,在此向原创者表示感谢。若涉及版权问题,烦请原作者在文章底部留言,注明原创地址,编辑部会第一时间处理,谢谢
文章转载自微信公众号:幼教论坛
请关注公众号,发送"解锁码"获取验证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