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一日生活皆课程,
一个游戏,一个话题,
甚至一块木板、一个图形
都可能成为孩子们津津乐道的话题。
课程带给孩子的是什么?
当我们轻轻俯下身,
倾听孩子们的童言趣语,
课程故事就在我们身边悄然展现
“字”从与你邂逅
初探美好“形象”
课
程
起源、
源
班级在开展自主游戏时,孩子们在阅读区翻倒了一本特别的书……
你们知道这是?怎么有点像毛笔画的画?
这不是画,是字!
这个字怎么和月亮一样弯弯的?
我知道这是象形字,我和妈妈看过这本书,这些是古时候的字,和现在的字不一样。
哪里不一样?它们是从哪里来的呢?
老师的话
在日常生活中,汉字随处可见,经常引起孩子们的好奇,进入大班后,孩子们喜欢模仿大人在作品旁署名,用自己创造的图形,符号来记录有趣的事情。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明确指出:要激发大班幼儿对图书和生活情境中文字符号的兴趣,帮助幼儿了解文字的意义和用途.因此,我们追随幼儿的兴趣,开始探索象形字和现代汉字的联系和延伸,发展幼儿前识字的核心经验。
课
程
实
施
01
象形字从哪里来
我们的生活中随时随地都在接触文字。你瞧!孩子们带着对“象形文字”的种种疑问一起去寻找答案……
我们在《仓颉造字》的故事里了解到象形文字的演变过程。小朋友们发现象形文字真的好神奇啊!
了解汉字起源后,小朋友们对象形文字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于是开展了一系列了解象形字的活动。
仓颉
造字
老师,这上面的字,我认识,第一排是日。
这个是“火”字,我看见有“火”的图片了。
这些文字太有趣了,就像是“画”一样!
孩子们观察发现
象形文字就是形象字,就是跟实际的物体轮廓长得很像的一种符号,经过几千年一步步演变,才成了现在方方正正的汉字。
02
有趣的象形文字
初步认识了象形字后,孩子们玩心大起,纷纷开始了自己的创作……
方法一:画一画象形文字
看我这样像不像一座山!
两个人可以合成一个“木”
我们躺在一起还能变成一个“田”
“‘字’从与你邂逅,初探美好‘形象’”微课程故事是从幼儿对文字符号的兴趣和敏感性入手生成的探究性活动,并且始终以《指南》等作为依据。从前识字到前书写,充分发挥幼儿的能动性和创造性,巧用游戏方式,自然渗透传统文化教育,引导他们大胆想象,自主探究。
来源|平阳县鳌江镇中心幼儿园
来源| 泰顺县机关幼儿园
以您举手之劳,普及科学保教!
感谢您的关注,欢迎收藏转发!
版权说明:文章来源于网络,我们尊重原创者版权,除我们确实无法确认作者外,我们都会注明作者,在此向原创者表示感谢。若涉及版权问题,烦请原作者在文章底部留言,注明原创地址,编辑部会第一时间处理,谢谢
文章转载自微信公众号:幼教论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