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一日生活皆课程,
一个游戏,一个话题,
甚至一块木板、一个图形
都可能成为孩子们津津乐道的话题。
课程带给孩子的是什么?
当我们轻轻俯下身,
倾听孩子们的童言趣语,
课程故事就在我们身边悄然展现
墙头累累柿子黄,人家秋获争登场。
——陆游《秋获歌》
生活即教育,教育即生长,回归自然的教育是培养自然人的起点,亦是终点。对孩子们来说,最珍贵的礼物就是来自大自然的馈赠。秋天里,一天暖暖小朋友来园时带了一块当季的柿饼……
崽崽:暖暖手上的是什么呢?好吃吗?
小猪:看起来黑黑的,应该不好吃。
书瑾:我知道的,这个是柿饼啦!
【教师思考】秋天是是果实累累的季节,柿子宛如一个个小灯笼,颜色鲜艳,形态丰腴,“柿饼”既然引起了孩子们的关注,那么是否可以开展系列活动充分启发孩子的好奇心,激发他们的探索欲呢?我们结合《儿童发展指南》、《保教评估指南》进行了思考,明确其确符合小班孩子的探索特点。
柿饼是怎么来的?
柿子也是水果吗?
柿子的秘密有哪些呢?
一场关于柿子的故事拉开了序幕……
调查·我们的N种发现
?+
+
问题:柿子住在哪里?长什么样?
关于柿子,孩子们了解多少呢?
趁当季,让家长们带着孩子外出去寻寻身边的柿子都藏在哪里吧!
? ?
? ?
完成一份柿子大调查
左右滑动查看更多
土豆:我知道柿子是长在柿子树上的!
米妮:超市里的柿子像小山一样。
婉茹:我在山上找到了好多好多小柿子。
让我们一起继续走进柿子绘本故事,认识一下我们可爱的柿子吧。通过砸吧爷爷和哎呦奶奶,我们了解了柿子有柿子蒂,它的柿子叶和柿子枝都可以变成有用的物品,可真神奇。
【我们的结论】小班的孩子能感知和发现物体的基本特性,简单辨别形状和颜色了。我们通过前期的家园合作,孩子们在看一看、摸一摸、闻一闻的过程中有了对柿子基本的了解。
探索·我们的多种聚焦
聚焦柿子的种类
周末回来,孩子们纷纷带来柿子,许许多多的柿子涌入班级,孩子们惊奇地发现原来柿子的颜色、大小、样子竟都不相同。
66:为什么有各种各样的柿子?
天睿:婉茹带来的柿子好小好小!
小米:可以怎么分呢?
【我们的结论】柿子有很多的种类,但针对小班孩子的认知,我们按照成熟度可以分为生柿子和熟柿子。生柿子摸起来硬硬的,熟柿子摸起来滑滑的,软软的。
柿子就这样“住”进了小二班。
自主活动时间,孩子们常常通过看一看,摸一摸,比一比对柿子进行了较为深入的了解、探究,体验着探索的乐趣、发现的喜悦,我们还制作了美味的柿子果酱,就连点心时间,孩子们也不忘来上一瓣。
聚焦硬柿VS软柿
硬柿子家族有脆柿和生柿子,同样都是硬硬的,味道会有什么区别呢?一起切开来看看吧!
老师,我感觉我的嘴巴好麻呀。
小鱼皱眉头说:“生柿子好麻好辣啊!”
米卡:脆柿子很甜,生柿子好苦。
简溪:脆柿子好吃!我还想吃!
烁烁:生柿子太难吃了!太难吃了!
再吃一口软软的红柿子
博文:这个甜,好吃,我要软软的。
沫沫:甜柿子好甜,吃到嘴里就化了。
小周:甜柿子味道好极啦!
【我们的结论】原来脆柿子本身就是甜甜、硬硬的,削皮后就能食用,而生柿子还没完全成熟,吃起来特别涩,需等成熟了之后才能吃。
聚焦柿子变软
这么多的生柿子都不能马上吃,怎么办?来听听孩子们的想法!
方法一|放进锅里
米卡:妈妈东西放进锅里煮一下就熟了,柿子也可以。
方法二|和苹果一起放
煜欣:苹果是红红的,和苹果放在一起,也能变得红红的!
方法三|放进大米里
小猪:妈妈说放在篮子里等一等就会成熟了。
方法N+
和橘子放在一起
放到大米里就可以啦!
放进冰箱里~
……
期待柿子快快熟……
【教师思考】孩子们觉得东西放到锅里蒸一蒸就会熟,理所当然觉得柿子放在蒸锅里会成熟;又基于生活经验,许多孩子也猜测到苹果可以有效催熟,我们不得不感叹孩子们想法的独特与趣味。
聚焦柿饼是怎样炼成的
部分柿子已经放入容器了催熟了,还剩下很多怎么办呢?孩子们不约而同的答案是:
做柿饼!
孩子们在生活老师的帮助下削皮,格外认真和专注,在晾晒柿子过程中,幼儿每天观察、讨论,对比柿子的变化,提升了观察能力,丰富了生活常识。
“
11月7日
“
11月11日
“
11月13日
【教师思考】根据幼儿对晾晒的柿子的观察描述,我们设计了观察记录,请幼儿用自己能够理解的方式记录观察到的现象和变化。
聚焦柿饼晾晒过程
一天上午,我们照例去观察柿饼时,纪勖发现晾晒的柿饼上有黑黑的东西,这引起了大家的关注。
刘岳:啊,柿饼身上怎么有白点点?
嬿禾:不对不对,这是黑毛毛!
夏凡:它是生病了吗?
恬恬:完啦,柿子得“黑毛病”啦!!!
这到底是什么呢?
这样“黑毛病”的柿子还能吃吗?
可以吃,为什么不能吃呢!
不能吃,因为柿子生病了!
这“黑毛”到底是什么呢?我们请生活老师对孩子们进行了解答:原来,长黑毛的柿子发霉了,是因为近期下雨比较多,柿饼收纳在室内,没有太阳光的照射、水分过多、没有通风等因素造成的。
??真相大白:柿子发霉了,坏了,不能吃了。
【我们的结论】室内阳光不充足、通风效果不如室外,所以在室内晾晒的柿子会发霉;遇到连续的雨天,柿饼也不容易晒成。
【教师思考】活动中,孩子们儿积极投入活动,耐心、细致地进行观察与讨论,能结合生活经验和观察比较,发现柿子发霉现象,反映孩子们都具有初步的探究能力。
聚焦美味柿饼
柿饼是什么味道的呢?虽然第一次晒柿饼以失败告终,但孩子对于柿饼的热情并未减少,为充分保护孩子们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班级购买了柿饼供孩子们品尝,孩子们闻着、摸着柿饼互相交流。
七喜:好软啊。
糖果:我摸着弹弹的感觉。
梓千:柿饼瘪瘪的。
孩子们迫不及待的想要品尝柿饼,他们小心翼翼地将柿饼撕开,舔一口……
这是风的味道,
阳光的味道,
期待的味道……
留住“柿”界
随着孩子们对柿子的兴趣与日俱增,班级中柿子的痕迹越来越多,孩子们用拓印、用超轻粘土捏、用卡纸撕……采用多样的形式表现眼中的柿子,创造了属于自己独有的一份关于秋天的记忆。
而孩子们也在生活谈话活动中也不断表达着对柿子的喜爱:
煜煜:我昨晚又买了柿饼吃,好甜呐!
果果:老师,柿子是我最喜欢的水果!
元元:我可喜欢柿子了,柿子软软的,很香很香的。
灼灼:我还想吃柿子,画柿子,玩柿子!
雨萌:晒柿饼可好玩了,而且我们自己也能做。
……
一次不经意间的发现,
引发了一个充满探究、
保有孩子味道的柿子故事真让人欣喜!
看着孩子们自发的探究,
大胆的创造,
在交流和尝试中挖掘柿子的奥秘。
每一次的探究都让人欣喜。
【课程感悟】
在生活化课程实施过程中,我们要做“有情感的教育”。儿童是值得尊重的,当我们学会了用欣赏的状态观察他们,用耐心的态度倾听他们时,一个个鲜活生命思想的流动让我们感动和惊喜。在课程实施中,教师难免站主导地位,按着预先设想,牵着孩子走,忽略孩子的真知、真感受。所以一定要有留白和生成,适时调整,倾听幼儿的疑问和表达,把故事过程留给孩子。
在课程中也有不足之处:这个班本活动我们开展了两周,所以涉及到的内容并不够全面,而且柿子也是时节性的东西,如果后期还有机会的话,我们还会再二次晾晒柿饼,希望可以将这个课程再继续探究下去,比如说:柿子的生长过程,几月开花、几月结果,柿子的更多种类等等。在以后的课程中,也需要更多的去思考,怎样才能带给孩子们更真实、更直观的体验与学习。
真正的诗意来自自然,让孩子在自然中学习,探索,鼓励他们用独一无二的表述的方式去记录,我们在旁边轻声说:你看!在凝神的过程中,他们将明白,探索永无止尽。
来源| 泰顺县鹿泰实验幼儿园
以您举手之劳,普及科学保教!
感谢您的关注,欢迎收藏转发!
版权说明:文章来源于网络,我们尊重原创者版权,除我们确实无法确认作者外,我们都会注明作者,在此向原创者表示感谢。若涉及版权问题,烦请原作者在文章底部留言,注明原创地址,编辑部会第一时间处理,谢谢
文章转载自微信公众号:幼教论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