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一日生活皆课程,
一个游戏,一个话题,
甚至一块木板、一个图形
都可能成为孩子们津津乐道的话题。
课程带给孩子的是什么?
当我们轻轻俯下身,
倾听孩子们的童言趣语,
课程故事就在我们身边悄然展现
锦“囊”妙计
寻“香”之旅
温州市第十幼儿园项目化学习案例
项目背景
在开展《大中国》主题活动时,我们链接家长资源,提前一天让家长陪同孩子观察生活中常见的中药材,第二天来园前进行泡制。上完课孩子们纷纷拿出自己的水壶说;“山楂水好好喝,我明天还想泡!”“我很喜欢胖大海,因为它能让我的喉咙变得舒服。”“我喜欢菊花!”“我喜欢艾草!”….那这些中药除了泡水喝,还可以做什么呢?有孩子提到:“还可以做香囊,我见过香囊,里面就有很多中草药!”孩子们对神秘的香囊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基于“香囊”这一话题,我们开启了本次项目化学习之旅。
香囊里面有什么?
孩子们对香囊的制作展开了激烈的讨论,并生成了本项目的驱动性活动:如何制作出有不同功效的香囊?
项目目标
在开展项目活动之前,我们将孩子的问题进行了收集、甄别问题价值及内涵,形成了问题链,并初步预设了本次项目化学习的各领域核心目标及总目标。
本项目的实施流程,共分为三个阶段,分别是入项阶段——探索阶段——展示阶段:
子驱动问题:
香囊里面放什么?
问题探究:在《神奇的中草药》课上,孩子们尝试用嗅觉、视觉、触觉等多种感官体验,认识并且了解各种草药的特点及用处,最终选出自己最喜欢的草药。根据气味、作用孩子们将草药进行了分类。随后,分组开展了香囊配方征集并进行了投票。
第一组
1
“菊花、山楂、茱萸、板蓝根、艾草……这些我们都喜欢。”
第三组
3
“我们喜欢菊花颜色很好看、胖大海可以让我们喉咙变得舒服、山楂酸酸甜甜的、艾草香香的。”
第二组
2
“我们觉得薰衣草很好看、很特别。”
4
第五组
5
“我们觉得艾草和茱萸很好,因为艾草可以赶走蚊子。”
第四组
4
“我们想把艾草和薰衣草放进香囊,因为这可以让我们不怕寒冷而且睡得更香。”
4
第四组
6
“我们喜欢菊花的颜色,淡淡的黄色很好看。”
孩子们各有自己的见解和选择理由,最终,我们决定按照票数最高的第四组:菊花、艾草、茱萸的配方进行组合包装。
教师思考
大班幼儿抽象思维能力开始萌芽,在活动中,孩子们倾向于用符号或图画的形式表达认识的草药。在团讨过程中,孩子们大胆表达,抒发自己的意见与想法,这对孩子的社会性发展无疑也起到了一定的推动作用。
子驱动问题1:
草药怎么晒呢?
问题探究:我们借用尝试晾晒、区域练习、自主操作等方式让孩子们在动手的过程中学习发现问题并汇总、分析,尝试提出解决方法的能力,加强手部精细动作。决定好了材料,下一步便是将草药装进香囊了。在经过一次的圆桌会之后,孩子们发现制作香囊并不是直接将各种草药一股脑塞进香囊即可。我们将制作香囊的步骤进行了划分和记录,孩子们根据各自分组进行了第一次尝试。
第一次晾晒
孩子们用稚嫩的小手一遍又一遍仔细地清洗着叶片。并将草药放在不同的篮子里,统一放置在教室窗边。新的问题却接踵而至,孩子们发现有的草药晒得脆脆的,可是有些却还是软软的。于是,孩子们便开始思考:“怎样才能让所有的草药都晒干呢?”
第二次晾晒
孩子们总结了第一次晾晒的不足之处,设计了几种不同的晾晒方式,将自己的建议进行了简单的记录。
飘窗组:将花布铺在白天阳光更加充足的睡房窗台上。
悬挂组:借用美工展示区,用夹子将草药悬挂起来。
花布组:用楼顶的大建构材料搭出不同高度,让所有的草药都能晒到太阳。
纸片组:把纸片一张一张平放在窗台上,再把草药放上去。
平铺组:在楼顶把花布平铺好,再把草药一个个放上去,这样都能晒到了。
来看看我们的照片吧!
<<< 滑动查看更多图片 >>>
教师思考
在进行第一次晾晒前,我们已经预设了可能会出现草药晒不均匀的问题,对于解决方法的思考,我们发现孩子们想到的调整办法比我们想象中的更多,如花布组是回顾已有经验。可见,孩子们解决问题的能力远远高于我们的想象,我们在接下来的活动中也更加放心地放手让孩子去尝试。
过程性评价:
子驱动问题2:
如何把草药装进香囊呢?
问题探究:草药晒制完成之后,我们进入了下一个环节——制作香囊,可是“晒好的草药怎么装进香囊呢?”通过团讨的方式,孩子们反思、梳理及分析遇到的问题,思考出了几个解决方法:
问题1
草药晒得不均匀。
解决方法:利用平铺等方式。
问题2
有些草药太大了,
还有些叶柄特别硬,
装不进香囊。
解决方法:使用工具将草药砸碎,再装进香囊。
问题3
没有足够坚硬的工具。
解决方法:借用家长资源,购置捣药罐和药锤。
任务一:区域初尝试
在区域活动中,我们加入了《包中药》的材料,孩子们自己尝试如何将中药装进包装纸,再将纸进行对折,发现麻绳的系法和系鞋带的方法有异曲同工之处,而部分孩子都已经会系鞋带,而有些孩子还不会系带子,于是在区域中加强练习。
任务二:动手巧操作
在区域活动中,我们加入了《包中药》的材料,孩子们自己尝试如何将中药装进包装纸,再将纸进行对折,发现麻绳的系法和系鞋带的方法有异曲同工之处。部分孩子都已经会系鞋带,而有些孩子还不会,于是在区域中加强练习。
经过不断的尝试,孩子们已经掌握捣、舀等动作,而系的动作部分孩子还是需要同伴协助,在区域游戏和我们的小镇游戏中,孩子们也在持续不断的练习。
教师思考
在《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指出大班幼儿应具有基本的生活自理能力,其中一条是:会自己系鞋带。在开展本活动时,发现我们班绝大多数的孩子都不会系带子,由此引发了我的思考:能不能在一日环节或环境中增加系带子的练习呢?于是,我们在区域中新增了一份《打包中药》的材料。在闲暇时间及区域活动时,孩子们可以继续练习“系”的动作,并且将本次“制作香囊”的项目化学习渗透在一日生活中。
过程性评价:
子驱动问题3:
香囊可以分享给谁呢?
问题探究:历经“千辛万苦”终于制作完成的香囊可以分享给谁呢?孩子们针对这个问题各抒己见。
任务一:分工妙搭配
孩子们自制了工作安排表,将大家提出的金点子进行了整合,对具体工作事项进行分工,确定自己的任务。
任务二:义卖思筹备
我们按照孩子们制定的安排表,将他们分为了两组:设计组和宣传组。
第一组:设计组
我们设计什么样的图片才能吸引小客人呢?
设计组的孩子们再次进行研讨,将自己觉得好看的元素一一列举,运用绘画表征的方式绘制了海报草稿图。
第二组:宣传组
怎么邀请小朋友呢?
在之前的园所活动中,孩子们有过送邀请函的经历。因此,孩子们将已有经验迁移至本次宣传中,制作了简易版邀请函。制作完邀请函,去邀请小朋友们时要说些什么呢?孩子们在两两对话的过程中,逐渐摸索出了最简洁又清晰的表达方式。
成果展示一:义卖齐上阵
活动现场分为三组,分别是:跳跳组、爱心组、泡泡组。经过一系列筹备工作之后,孩子们再次转场至楼顶活动现场等待小客人们赴约。快来看看我们在现场的表现吧!
还有精彩花絮哟:
孩子们买到了自己喜欢的香囊,老师们帮忙记录了这个瞬间。
会后孩子们将材料一一整理回教室,不一会儿的功夫就完成了清场工作。
成果展示二:小镇密链接
虽然义卖会现场热闹非凡,但还是还个别组的香囊没有卖完。孩子们总结经验后决定将剩下的香囊链接梦多多小镇游戏中的体检中心进行售卖,一来可以增加体检中心客流量,二来可以借梦多多游戏为契机,将总结到的经验用在实践中。于是,孩子们推选出两位代表到体检中心售卖香囊。
幼儿自我评价:自我评估表
至此,活动已全部落幕,我们帮助孩子们运用绘画表征的方式,借助元认知支架,简单记录自己在本次项目化中的遇到的问题,学到了什么。
幼儿他人评价:义卖服务评价表
本次活动中,我们随机采访了几位幼儿,并且通过评分的方式对我们的活动及工作人员们评价,以便我们更多角度的进行反思和总结。
义卖服务评价表:
教师评价:项目化学习检核表
我们回顾对照项目启动前预设的活动目标,查看孩子是否达到预期的目标,于是我们制定了学习检核表,以便更深入地了解个别孩子,方便后续跟进工作。
结语
本次活动是在《大中国》主题下延伸出来的项目化学习,源于孩子们对于草药的兴趣,通过实施过程中不断出现的问题生发思考与探究。在活动中,我们与孩子一同迎接挑战,解决困难,不断碰撞出新的火花,也正是这些意义非凡的碰撞让我们的整个活动变得更加有“趣”、有“味”。
—END—
来源| 温州市第十幼儿园
以您举手之劳,普及科学保教!
感谢您的关注,欢迎收藏转发!
版权说明:文章来源于网络,我们尊重原创者版权,除我们确实无法确认作者外,我们都会注明作者,在此向原创者表示感谢。若涉及版权问题,烦请原作者在文章底部留言,注明原创地址,编辑部会第一时间处理,谢谢
文章转载自微信公众号:幼教论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