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教师免费课件,幼师得力助手!
教案、课件、资料,一应俱全!

名师课堂|丁海东:游戏怎样融入课程,课程怎样接纳游戏?

【幼师宝】2000多G内容,终身免费更新    |    快来体验【智能幼师】,感受智能魅力!

收录于话题

#名师课堂

名师课堂|丁海东:游戏怎样融入课程,课程怎样接纳游戏?-幼师课件网第1张图片

名师课堂|丁海东:游戏怎样融入课程,课程怎样接纳游戏?-幼师课件网第2张图片


丁海东:教育学博士,福建师范大学教育学院教授,硕士生导师,中国学前教育研究会理事会理事,中国学前教育研究会学术委员会学术委员。主要研究方向为:儿童心理哲学、学前教育基本理论、儿童游戏理论等。



一、游戏价值的认定



当下有许多关于游戏话题的讨论,比如游戏和课程,课程的游戏化、游戏的课程化。其实都在尝试思考游戏怎么做更靠近课程,课程怎么做更靠近游戏。其实,说法不一样,但都是游戏和课程这两方面怎么融合,当然这是对游戏价值充分认定,教育上要立于这个价值,要发挥这个价值,关照这个价值,课程才去关注游戏。

因为在某种意义上来讲,游戏怎么样,我们怎么看待游戏,其实就是儿童怎么样,我们怎么看待儿童。做这个学前教育课程专业化问题的思考和聚焦,实际上我们是要谈游戏这个比较关键、根本、核心的话题。因为游戏和课程融合的前提,肯定是基于我们对游戏价值的充分认定,当然关于这个价值我们可以做不同角度的解说,从不同角度去形成我们的认识。

从政策层面上看,游戏有它一定的位置,有其独有的价值。诸多国家颁布的规程、纲要、指南、标准等(如《国务院关于当前发展学前教育的若干意见》《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均指出:“以游戏为基本活动”“游戏是对幼儿进行全面发展教育的重要形式”“幼儿园教师评价突出保教实践,把以游戏为基本活动促进儿童主动学习和全面发展的能力作为关键指标”。

政策文本反映出一个观念:游戏是幼儿教育一种专业标识。因此,贯彻科学保教的立场,追求学前教育的课程化之路,游戏怎样融入课程,课程又怎样接纳游戏,这就是二者的融合。


二、幼儿园游戏课程的实践路径



去年,中共中央、国务院《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里面提到,幼儿教师评价突出保教实践,特别强调把以游戏为基本活动促进儿童主动学习和全面发展的能力作为关键指标。 当我们还在讨论“吹拉弹唱跳画”是不是幼儿园教师的专业体现时,其实这个方案它给出了一些词。在逻辑面上,我们可以从三个层面去看,但这个逻辑层面只是一个逻辑的划分,并不意味着它们之间的绝对分离,它们之间可能存在一定的交叉和融合。 


路径之一:游戏作为课程实践的手段

具体表现为幼儿园教学活动的组织形式:

1. 游戏活动作为课程实施的手段主要体现为对于幼儿园正规的、集体化的教学活动在组织形式上的支持、辅助与补充,而更注重于直接为正规教学目标与要求而服务的功效发挥;

2. 教育教学的全部过程和所有环节都可以以游戏的形式得以组织和完成;

3. 把游戏作为课程实施的手段,凸显出游戏作为显性课程的有效形式资源。


路径之二:游戏作为课程实践的内容
具体表现为幼儿园一日活动的基本环节:
当我们讨论游戏是什么的时候,不要忘记了游戏本身就是一种内容,而那种内容、那种体验、那种表达、那种困惑、那种好奇、那种喜怒哀乐本身不应该是他生命成长中不可缺失的一种经验吗?
把幼儿的自选游戏作为幼儿园一日生活的基本类型,无疑便是将游戏转化成幼儿园课程内容的基本体现。 


路径之三:游戏精神,贯穿课程实践的灵魂

具体表现为贯穿幼儿园课程实践的灵魂:游戏不仅仅是一种活动的存在,更是一种精神的存在。游戏作为一种精神的特质而表现为一种精神状态或心灵趋向。追问游戏和课程融合最终是为了手段吗?是为了内容而内容吗?都不是,是为我们课程真正眼中有儿童。

我们强调游戏的课程所追求的最圆满的境界是什么,那就是让幼儿园课程无论是怎样的关系,无论是怎样的场景,它的所有关系,它的整个过程自始至终都要对童年的游戏的精神状态予以充分的关注,予以充分的呵护,予以充分的善意,予以充分的接纳,让童年的这种游戏精神能够贯穿课程与教学的整个过程与所有环节。

以游戏的手段进行教学,从宏观层面的来讲,体现了幼儿园教学的特殊性。孩子的学习必须是活动的、直观的、情境的、行动的、体验的。当一些手段应用于教学情境中就会让教学原则落地、搁置和体现。在另一个层面上,让教学活动中的师幼关系更融洽,更和谐,让这个过程更生动活泼,让教学过程中的孩子信息被激活,注意力被吸引,高效完成教学目标等。


三、游戏是一种童年状态



游戏作为一种活动,它不只是一种行为表现,还是一种感知、一种经历、是种获得,幼儿经验的表达一方面是主观的,另一方面是客观的。 这两个经验在实际活动中是并列的、是平行的、是同步的。

客观经验是捎带的实现,具体的客观经验呈现往往很容易功利化地呈现完成教学目标。我们更关注主观经验表达,成为游戏发生的第一动力。在某种意义上讲,游戏本质是情感性。游戏学习,就是童年生活,背后就是童年文化。 

游戏是儿童的生命赖以存在的寓所,难道就不是早期教育教学的生命所在?游戏是一种童年状态,这种童年状态我们要把它当成一种习惯。去感悟、去觉醒,去幻想、去感知、去体验,其实都是童年精神状态,在课程与教学实践的过程中,我们要呵护、接纳、鼓励、许可这种实践状态,当作我们不能放弃的一种专业立场,其实就是童年立场。或者最终就是总结为一点:敬畏童年。

关注“幼教论坛公众号:回复 名师课堂 领略更多名师观点

名师课堂|丁海东:游戏怎样融入课程,课程怎样接纳游戏?-幼师课件网第3张图片

推荐阅读

名师课堂 |鄢超云:“”安吉游戏”与发现儿童

名师课堂|郭良菁:幼儿观察与评价不能舍本逐末

名师课堂|程丽、张葵:幼儿园教研共同体发展的困境及其突破

名师课堂|朱家雄:如何认定幼儿园课程中的关键经验和关键概念

名师课堂|徐则民:基于目标的活动设计与实施的几个建议

名师课堂|郭力平:幼儿园教师专业发展新思路——

名师课堂|周兢:幼儿教师如何做好游戏的支持和指导?

名师课堂|刘占兰:幼儿科学探究的基本过程

名师课堂|华爱华:幼小衔接到底衔接什么?

名师课堂|华爱华:探寻游戏的真谛

名师课堂|华爱华:对幼儿来说,游戏才是他们正当的行为

名师课堂|贺蓉:关于幼儿园环境创设的“七连问”

名师课堂|虞永平:饲养区(角)与幼儿园课程

名师课堂|张明红:早期阅读是什么?读什么?怎么读?

名师课堂|张晖:课程游戏化项目“六个支架”的解读

名师课堂|虞永平:陈鹤琴的科学精神

名师课堂|徐则民:幼儿园活动要体现幼儿主体

名师课堂|丁海东:幼儿园优秀游戏活动案例的意义

名师课堂|叶圣陶:我如果当教师,决不将我的行业叫做“教书”

名师课堂|刘占兰:幼儿园教师的专业能力

名师课堂|武建芬:幼儿园特级教师到底“特”在何处?

名师课堂|胡华:孩子的学习和发展究竟是什么样的?

名师课堂|杨晓萍:基于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幼儿园课程设计

名师课堂|虞永平:生活化是幼儿园课程的根本特性

名师课堂|朱家雄:幼儿园课程中的关键经验与关键概念

名师课堂|汪劲秋:教师在儿童游戏时应有的观察视角

名师课堂|刘焱:我们应该怎样观察儿童

名师课堂|程学琴:安吉游戏是一场深刻的儿童游戏革命

名师课堂 |朱继文:我对《评估指南》品德启蒙的理解和践行

名师课堂 |刘霞:幼儿园课程创生的内涵、价值与实践路径

名师课堂 |松居直:怎样才是真正的“读绘本”?

名师课堂 |崔利玲:从幼儿园到小学究竟应该衔接什么?

名师课堂 |杜传坤:破解绘本“自主阅读”的伪命题

名师课堂 |陈鹤琴:作为父母必须清楚的五件事

名师课堂 |周燕:园长胜任力是幼儿教师专业发展的助推器

名师课堂 |邱学青:幼儿园课程游戏化的愿景与展望

名师课堂 |宋乃庆 :什么是“劳动教育”?

幼小衔接|虞永平教授:幼小衔接应在回归中走向科学

幼小衔接|丁海东:如何理性应对幼小衔接?

名师课堂 |潘月娟:幼儿园游戏的困境与突破

名师课堂 |姜勇:幼儿园课程范式转变——从智力启蒙到情感启蒙

名师课堂 |朱家雄:幼儿园教师急需“松绑”!

名师课堂 |王春燕等:儿童立场:尊重儿童,理解儿童,促进儿童发展

名师课堂 |刘铁芳:儿童教育的整体性及其实现

名师课堂 |刘晓东:“幼小衔接”应向“小幼衔接”翻转

名师课堂 |虞永平:孩子不需要专门的兴趣班(附音频)

名师课堂 |徐则民:如何科学地制订活动目标(附音频)

名师课堂 |叶平枝:学前教育“小学化”的原因、危害及对策(附音频)

名师课堂 |虞永平:幼小衔接需要充分关注三个问题(附音频)

名师课堂 |虞永平:幼小衔接应回归常态(附音频)

名师课堂 |虞永平:从“活教育”原则看课程的变革(附音频)

名师课堂 |侯莉敏:幼儿园学习环境该走向何方?(附音频)

名师课堂 |朱永新:这10点教育心得,关乎孩子的未来 

名师课堂 |虞永平:理解课程游戏化比创设游戏化环境更重要

线上课堂|王海英教授直播:《评估指南》关键解读及细化系列课程

名师课堂 |黄进:如何从儿童的兴趣出发设计和实施课程?

名师课堂 |孔起英:如何撰写幼儿园美术教育活动的目标?

名师课堂 |蔡守龙:开题报告说什么?(幼儿园开题报告点评)

名师课堂 |王坚:写故事是提高幼师实践智慧的有效途径

名师课堂 |南钢:学前教师如何撰写教育科研论文?

名师课堂 |周兢教授:从阅读到悦读——早期儿童阅读与读写成长之路

名师课堂 |丁海东:幼儿园区域环境的游戏性缺失与回归

名师课堂 |江玉印:疫情期幼儿园网络教研的组织与实施

名师课堂 |幼教名师大课堂合集(二)

名师课堂 |幼教名师大课堂合集(一)

名师课堂|丁海东:游戏怎样融入课程,课程怎样接纳游戏?-幼师课件网第4张图片

以您举手之劳,普及科学保教!

 感谢您的关注,欢迎收藏转发!




名师课堂|丁海东:游戏怎样融入课程,课程怎样接纳游戏?-幼师课件网第5张图片

版权说明:文章来源于网络,我们尊重原创者版权,除我们确实无法确认作者外,我们都会注明作者,在此向原创者表示感谢。若涉及版权问题,烦请原作者在文章底部留言,注明原创地址,编辑部会第一时间处理,谢谢。欢迎您投稿youjiaoluntan@yeah.net,分享给更多人。编辑:幼教论坛ID:youjiiaoluntan


文章转载自微信公众号:幼教论坛

-=||=-收藏赞 (0)
幼儿园研学培训,找优师教研18610206462
南通、常州、成都、广州、杭州多处培训基地,优质的专家师资资源、幼儿园资源,让你深入幼儿园,近距离感受先进的幼儿园生活。专题研修:课程叙事专题研修、课程游戏化专题研修、民族特色民族文化的专题研修以及各类您需要的定制化专题学习。
幼师课件网 » 名师课堂|丁海东:游戏怎样融入课程,课程怎样接纳游戏?
分享到

登录

找回密码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