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录于话题
武建芬:学前教育学博士,杭州师范大学经亨颐教育学院教授
特级教师是师德的表率、教学改革的先锋、学科建设的带头人,他们在教育改革中起着中流砥柱的作用。
自从1978年特级教师制度建立至今,已近38年历史。国家设立特级教师制度的初衷是“为了鼓励广大中小学教师长期从事教育事业,进一步提高中小学教师的社会地位,表彰在中小学教育教学中有特殊贡献的教师”。该制度公布之后,各地普遍开展了评选特级教师的工作。
1993年发布的《特级教师评选规定》明确规定了“特级教师一般不宜兼任过多的社会职务,以保证他们有充足的时间和精力做好本职工作”。
然而,一个奇怪的现象是,很多特级教师是不教学的。
张浩森于2005年3月在《云南教育·继续教育》上发表了一篇题为“北京多数特级教师不教课”的文章,令人忍俊不禁,又心生惊愕!虽然文中内容主要指中小学情况,然而,这和幼儿园特级教师的状况又很相似。大部分幼儿园特级教师评上以后,基本是“不在其位”的,即在岗者很少。正如很多大学老师晋升教授后就很少或根本不给本科生上课一样,这是教育资源浪费的一种表现。
虽然特级教师不是一种最高职称,而是一种荣誉,但也应该代表当地幼儿园教师中的最高水平。不少省市的幼儿园特级教师名额很少甚至没有,或多年没有新的特级教师产生,而多数已评上的特级教师常年远离教学一线,难以起到学科带头辐射作用。
这种特级教师不“特”的现象,是否有违当初评选特级教师的初衷?既然作为特级教师,其“特”色之处又该如何彰显?
笔者思考该问题之际,恰逢“浙江省特级教师大讲台”活动开展得如火如荼,共29位幼儿园特级教师参加了本次活动。
为了获得特级教师“特”在何处的“证据”,笔者设计了一个问题:在您接触或熟悉的幼儿园特级教师中,请列举出3名您最欣赏的特级教师,并写出2~3点每个特级教师“特”的体现。
然后,通过微信,对浙江省若干园长和教师进行了随机调查。同时,为了获得较多信息,还对北京、上海、南京、甘肃、湖南等地幼教同行进行了随机微信调查。
◆根据反馈结果发现:
很多园长或骨干教师能够轻而易举地列举出自己最欣赏的三位特级教师名字,而很多一线教师却对特级教师的情况了解甚少,或者最多能够说出1~2位。这也从侧面反映了园长、骨干教师等人接触特级教师的机会比普通的一线带班教师多。
很多一线教师,即使他们能够提到少数特级教师,也大都是本园所在区、市的特级教师,或是间接了解或听说的特级教师。
所有被调查者均表示,在他们眼里,那些能够评上幼儿园特级教师的人身上一定都有这样或者那样的特别之处。
一个有意思的发现是,尽管被调查的园长和教师都承认所有特级教师都有其特别和闪光之处,但并非所有的特级教师在一线的园长和教师心目中占据独“特”地位。
就笔者随机调查的几个省市中的园长和教师心目中,他们提到较多的最欣赏的特级教师分别是:
-
浙江的汪劲秋、王芳、朱静怡、杨蓉、俞春晓、沈颖洁、张群等;
-
上海的应彩云、徐则民、龚敏、何洁等;
-
北京的沈心燕、杨丽欣、李建丽、陈立、刘洪霞等;
-
南京的崔俐玲、章丽、李曼、史莉等;
-
甘肃的刘志、于丽虹、李雯等;
-
湖南的周丛笑、张洁等。
需要说明的是,通过微信调查具有一定的随机性,不能反映全国所有幼儿园特级教师“特”的全貌。但这些调查材料仍然可以为我们勾勒一个幼儿园特级教师“特”在何处的基本面貌提供某些“证据”支持。
通过对反馈结果的分析、整理和思考,笔者归纳了幼儿园特级教师之“特”的七个要素,每个要素中都体现了一个特级教师应该达到的“够”字。
热爱儿童、尊重儿童,热爱幼教事业
幼儿园特级教师之“特”,第一个要素应该体现在“够爱”上,即作为教师的职业情感上。一般教师的职业情感是爱幼儿、尊重幼儿,而特级教师所体现的是一种更为强烈的职业情感和情怀,对幼儿教育事业强烈的热爱与执着,特别是对儿童的喜爱和尊重。
浙江的王芳“坚实地扎根儿童研究、热爱儿童事业”,杨蓉“爱事业如恋爱般缠绵”,而朱静怡则“具有正确的儿童观,热爱儿童”等。
总之,如果没有对儿童、对幼教事业强烈的爱,他们成不了特级教师!
具有独立专业思想和专业精神
幼儿园特级教师最为重要的首先身份是教师。那么,既然是教师,首先就要表现教师、尤其是特级教师“够专业”的特质。
是否具有独立的专业思想、独特观点和专业精神,这是体现幼儿园特级教师之“特”的第二个要素。
有些园长认为,特级教师想让同行认可并心悦诚服,应该“首推个人专业性”。
如浙江的汪劲秋拥有“独特而又精准的专业眼光、专业眼光犀利、专业能力让人折服”,王芳“具有很强的专业精神、观点独到”等。
专业影响力强, 有社会责任感
幼儿园特级教师是教育教学的权威,其先进性、专业性决定了他们在幼教同行领域中是师德的表率、教改的先锋和学科建设的领军人物,应该肩负起社会赋予的责任,发挥特级教师行为示范的引领与导航作用。
因此,是否“在本地区或者本领域‘够影响力’”,就成为衡量一个特级教师之“特”的标志性指标。如果一个特级教师评选后,一直“坐拥荣誉而默默无闻,或无所作为”,那么,特级教师之独特作用也就无法彰显。
综合水平或在某一、二个方面水平高
斯滕伯格指出,专家型教师具有三大特征,即将更多的知识运用于教学问题的解决、解决教学问题的效率高、富有洞察力。
那么,作为专家型教师,幼儿园特级教师之“特”,还在于是否“够水平”。
特级教师总体而言,综合专业水平都很高,但是特级教师毕竟不是全才的化身,很多特级教师的“特”,往往在某些领域表现出较为明显的“招牌式”的专业水平。
比如,浙江的朱静怡、王芳、汪劲秋等人“综合专业水平高”“简直是个全能,令人佩服”,沈颖洁在音乐、语言等领域令人印象深刻,俞春晓、张群等在语言、社会领域表现很棒;上海的应彩云在绘本教学方面全国闻名;南京的史莉在幼儿音乐领域造诣颇深,颇受欢迎和喜爱。
具有独特的个性魅力和人格魅力
特级教师之“特”的第五个要素是“人格够魅力”。
一个特级教师要发挥自身在同行领域的引领示范作用,一个重要的前提是要具有独特的个性品质和人格魅力,要善于表达、沟通,平易近人。
王芳给人“温暖、幽默、风趣、智慧”的感觉,还有一种“像孩子一般的真实”。
特级教师还要“特”在“理念够新颖”。拥有坚定的教育理念、执着的教育理想。
这样的特级教师通过不断学习,终身学习,跟上时代步伐,更新教育观念,传播的是一种积极向上的正能量、正理念,这样的特级教师方能彰显时代特色,是引领幼教的风向标。
几乎所有的特级教师都具有爱学习、好研究的优秀品质,这些品质才是特级教师保持自身之“特”源源不竭的动力之源。
理论和实践结合得好,接地气
在很多一线园长和教师眼里,特级教师的“特”,主要表现在既有一定的理论功底,又能够把抽象的理论与丰富鲜活的教学实践紧密有机结合,给人的感觉是既有高大上的理论,又有脚踏实地的实践,真正做到了“够理论接地气”,是理论到实践、实践到理论的有力媒介人。
如浙江的朱静怡、汪劲秋、王芳等,江苏南京的崔俐玲、章丽、李曼等,都是非常棒的优秀特级教师。在全国各个地方,这样的特级教师还有很多。
总之,每个特级教师都有一定的独特之处,值得我们好好学习。
每个普通教师在面对特级教师时,心里也都有一杆秤去进行多元评量。但无论如何,一个特级教师如果够爱、够专业、够影响力、够水平、人格够魅力、理念够新颖、理论够接地气,那么,其自身之“特”色,就一定会彰显无遗。
注:本文来源于《今日教育(幼教金刊)》杂志。
关注“幼教论坛”公众号:回复 名师课堂 领略更多名师观点
推荐阅读
名师课堂 |姜勇:幼儿园课程范式转变——从智力启蒙到情感启蒙
名师课堂 |王春燕等:儿童立场:尊重儿童,理解儿童,促进儿童发展
名师课堂 |叶平枝:学前教育“小学化”的原因、危害及对策(附音频)
线上课堂|王海英教授直播:《评估指南》关键解读及细化系列课程
以您举手之劳,普及科学保教!
感谢您的关注,欢迎收藏转发!
版权说明:文章来源于网络,我们尊重原创者版权,除我们确实无法确认作者外,我们都会注明作者,在此向原创者表示感谢。若涉及版权问题,烦请原作者在文章底部留言,注明原创地址,编辑部会第一时间处理,谢谢。欢迎您投稿youjiaoluntan@yeah.net,分享给更多人。编辑:幼教论坛ID:youjiiaoluntan
文章转载自微信公众号:幼教论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