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教师免费课件,幼师得力助手!
教案、课件、资料,一应俱全!

红色七月,如何不让幼儿园里的爱国教育流于形式?

【幼师宝】2000多G内容,终身免费更新    |    快来体验【智能幼师】,感受智能魅力!

红色七月,如何不让幼儿园里的爱国教育流于形式?-幼师课件网第1张图片


在中国共产党诞辰99周年之际,

我们来聊一聊幼儿园里的爱国教育。


爱家乡,爱祖国是学前儿童社会教育的核心经验,是培养幼儿国家民族认同感和归属感的重要内容。


但老师们普遍反映“爱国”这两个词对孩子来说过于遥远,爱国教育的主题活动非常难设计,孩子们不知道该怎么去理解这种情感,这些课程或活动,最后都成了老师一个人的表演。


01


孩子到底能够理解爱国吗?


爱国虽然是一个抽象的概念,但是我们身边从来不乏体现孩子们爱国情的感人事件。


视频中,天安门广场前,3岁的宝宝看见身穿军装的解放军叔叔立刻站定敬礼,武警叔叔看到后马上回礼并向他走来,宝宝高仰着头看着高大威武的武警叔叔,然后武警叔叔向他伸出了手,宝宝毫不犹豫地将手举起来握住了武警战士的手。不论是小朋友向武警叔叔敬礼,还是大手牵小手,视频中的每一个画面都十分温暖人心!


同样感人的一幕也发生在川藏线上……

红色七月,如何不让幼儿园里的爱国教育流于形式?-幼师课件网第2张图片


发生在士兵们拉练的途中……

红色七月,如何不让幼儿园里的爱国教育流于形式?-幼师课件网第3张图片


发生在汶川大地震的救灾现场……

红色七月,如何不让幼儿园里的爱国教育流于形式?-幼师课件网第4张图片


少年强则中国强!

这些孩子们年龄虽小,但有信念、有担当!

爱国拥军、勇敢善良,这样的孩子都是未来的国之栋梁!

我们必须要为这样的家庭教育、爱国教育点赞!

这样的爱国教育也值得所有家长和幼儿园学习!


02


幼儿园里的爱国教育怎么做?


这里首先涉及到小朋友对国家的认识问题。

国家是什么?

小朋友到底要如何认识自己的祖国?


其实,在《3-6岁儿童学习发展指南》(2012)和《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2001)中早已经有答案。


指南社会领域的子领域(二)“社会适应”的目标3 “具有初步的归属感”就很充分地解答了这个问题。


通俗一点来说,归属感建立的过程,就是孩子知道“我是谁,我来自于哪里,我的家、社区、家乡与祖国有什么,我在这里感到幸福和骄傲”的过程。


我们很难想象,一个在家庭、班级体中没有获得认可、尊重、归属感的孩子,他能够对国家、民族有多少强烈的积极情感。

因家庭不幸福而做出极端伤害社会大众、国家利益的案例比比皆是。


红色七月,如何不让幼儿园里的爱国教育流于形式?-幼师课件网第5张图片


家是最小国,国是千万家。

国家,就是我们每个人所在的地方,就是小朋友的家、所在的幼儿园和班级,以及家所在街道、小区(乡镇、村)。 

爱国,就是爱家人、爱同伴、爱老师、爱家乡的一草一木。

而不仅仅是爱远在千里之外的天安门和长城。


爱国教育它不应该是孤立的某个集体教学活动、演出或训话——“来,我们来讲讲祖国多么好”,而是从幼儿成长的生态环境出发,家人-家-社区-家乡-祖国,由近及远,从具体到抽象,不断串联、拓展、加深儿童的体验。


所以,真正贴近纲要指南理念的爱国教育主题活动可以是吃一吃家乡的美食,玩一玩传统游戏,做一做对家庭、对家人有益的事情等等,而不仅仅是唱国歌、做国旗、画天安门等。


红色七月,如何不让幼儿园里的爱国教育流于形式?-幼师课件网第6张图片



03


爱国教育实施与幼儿学习方式的一致性


老师们对于到底如何进行爱国相关教育引导的方式方法比较困惑。

尤其是新手教师,这方面问题提的比较多。


那么,依旧回到最基础的问题,当我们关注“教法”的时候,是不是更应该考虑“学法”?

3-6岁幼儿的学习方式是什么?

↓↓↓

游戏、操作体验、模仿


游戏是幼儿的天性,游戏也是幼儿学习与发展的重要途径。

因此,在进行爱国教育的活动中,教师首先需要思考,如何通过“游戏”来反映、巩固、促进儿童发展。


体验是幼儿亲身参与到某件事并产生真切感受,从而形成某种认识与态度的过程。

体验是真实、直接、个人的,往往也是最深刻、无法替代的。

因此,在社会发展领域,体验是一种非常重要的学习方式。


例如,当孩子能体验“时间”的“秒、分、小时、天”的概念,随后引导孩子了解“中华民族有上下五千年的历史”的事实。

这时候,孩子们就能具象的感受到“哇!我们国家的历史好长哦!”。


咱们中国传统文化中,有很多有趣的节日,例如端午节、七夕节等等,通过“操作体验”引导其对自己民族的传统文化的博大与精深形成基石性经验,这是一个可以落地操作的教育课题。


因此,如何设计体验性活动,引导孩子认识家乡、认识祖国,形成文化认同感、自豪感,这是教师们需要思考的问题。


模仿,提到这里,我就想到了美国心理学家阿尔伯特·班杜拉(Albert Bandura)的理论,其强调“人的多数行为是通过观察别人的行为和行为的结果而学得的”。孩子就像一面镜子,其折射出重要照料人的典型行为与态度。


因此,在幼儿园环境中,教师需要以身作则,做好自己应该做的事情。

如果升国旗时,有的老师在互相聊天,这不就是在给孩子做错误引导吗?

因此,教师需要时时刻刻思考,我今天是否给孩子做出了积极的榜样?


* 此段引自牛牛博士在“超级早教”发表的《观察丨幼儿园如何做爱国教育?需要做吗?怎么做?


红色七月,如何不让幼儿园里的爱国教育流于形式?-幼师课件网第7张图片



检验教育最好的成果就是:

社会稳定,个人和家庭幸福。

而这一切需要一代一代中国人不懈的努力。

爱国主义教育是一个长期的过程,

需要老师们以强烈的爱国之情引导孩子从小热爱自己的家,自己的集体,自己的国,

长大担负起一个中国公民的责任。

中国的未来就在你班级的孩子们的小手中,

你的孩子们将来是什么,中国便是什么。


红色七月,如何不让幼儿园里的爱国教育流于形式?-幼师课件网第8张图片


附:

《3-6岁儿童学习发展指南》(2012)社会领域的子领域(二)“社会适应”的目标3 “具有初步的归属感”三个年龄段的典型表现:


 3~4岁 

1.知道和自己一起生活的家庭成员及与自己的关系,体会到自己是家庭的一员。

2.能感受到家庭生活的温暖,爱父母,亲近与信赖长辈。

3.能说出自己家所在街道、小区(乡镇、村)的名称。

4.认识国旗,知道国歌。


 4~5岁 

1.喜欢自己所在的幼儿园和班级,积极参加集体活动。

2.能说出自己家所在地的省、市、县(区)名称,知道当地有代表性的物产或景观。

3.知道自己是中国人。

4.奏国歌、升国旗时能自动站好。


 5~6岁 

1.愿意为集体做事,为集体的成绩感到高兴。

2.能感受到家乡的发展变化并为此感到高兴。

3.知道自己的民族,知道中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大家庭,各民族之间要互相尊重,团结友爱。

4.知道国家一些重大成就,爱祖国,为自己是中国人感到自豪。



END


精彩推荐:

写在毕业之际丨老师最想对你们说的5句话

每一位幼师,都是乘风破浪的姐姐

返园后区域活动常规抓狂?区域规则标识牌做对了吗?



红色七月,如何不让幼儿园里的爱国教育流于形式?-幼师课件网第9张图片

文章转载自微信公众号:幼教云园所服务平台

-=||=-收藏赞 (0)
幼儿园研学培训,找优师教研18610206462
南通、常州、成都、广州、杭州多处培训基地,优质的专家师资资源、幼儿园资源,让你深入幼儿园,近距离感受先进的幼儿园生活。专题研修:课程叙事专题研修、课程游戏化专题研修、民族特色民族文化的专题研修以及各类您需要的定制化专题学习。
幼师课件网 » 红色七月,如何不让幼儿园里的爱国教育流于形式?
分享到

登录

找回密码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