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么理解园本教研
首先要清楚什么是园本教研。“园本教研”的意思是:“在本园中,基于本园,为了本园”的教育教学研究活动。这一点反映了园本教研的三个要素:一是研究对象——本园发展过程中的突出问题;二是研究主体——本园教师;三是研究目的——促进本园发展。可见,园本教研的本质是以园为本,揭示幼儿园教育教学规律,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1园本教研的用处
“园本教研”的含义是立足幼儿园的实际,以幼儿教师为研究主体,选择合适的研究方法解决教师和他人在实践中的问题,旨在促进幼儿的健康成长,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提高办园质量的一种研究活动。
举个例子,关于家长开放日的突发事件处理与反思。
一位刚刚任教的幼儿园教师小班王某,在家长开放日当天遇到了一个小难题。王老师在家长开放日当天开展了一个中和活动——“小兔跳”,孩子们学小兔子跳入活动室的过程中,万老师发现有三位孩子没有按规则跳到教师前面,而是突然跳到了爸爸妈妈的怀里,不参加接下来的集体活动;任凭王老师怎么暗示都不起作用。最终王老师为了照顾大多数孩子,只好放下三个孩子,继续按照原定的教育计划开展活动。
困惑——孩子们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行为呢?
在今后的家长开放日里,该如何处理此类突发事件才比较妥当呢?
思考——这主要是与孩子的年龄特点有关,小班孩子对家长的依赖心理强,一旦有家长在听课的时候,会不顾老师的指令,直接奔向家长。而且也是与老师的教学设计有直接关系,忽略了孩子的心理特点,那么如何处理这一实际问题呢?
首先,幼儿教师备课要提前对孩子有充分准备,要考虑小班家长开放日的特点,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设计活动;
其次幼师要增强随机应变的能力,运用适合本班孩子特点的语言、动作等转移孩子的注意力,还可以随机运用活动中有趣的头饰、材料来不断的吸引幼儿主动参与活动,也可以通过灵活改变活动形式等来吸引幼儿的兴趣与参与的积极性;
然后随机加入家长互动环节,请家长和幼儿一起来参与活动,先赢得家长的主动配合,然后自然而然的将幼儿注意力转移起来;
最后就是考虑幼儿的特点、个体需要,把握幼儿的心理,结合具体场景采取相应较为合适的应变策略。
2园本教研研究什么
园本教研的研究从问题开始,那应该怎么发现问题?
幼儿教育中,需要问题是源自反思,实践前的反思具有前瞻性;实践中的反思具有监控性;实践后的反思具有批判性,因此经验+反思=成长;“园本教研”是教师反思性的实践和专业成长的过程
研究内容可以从以下几方面选择:
1、从幼儿教学实践场景及幼儿园管理过程中捕捉研究课题;
2、学习、质疑、反思已有的幼儿教育理论,发现疑点和问题;
3、从行政指令和教育规划中选择合适的问题;
4、从学术争论或他人已有的成果中提出问题;
5、社会变革与发展的需要
从实践论的角度来看,“园本教研”是教师改善自身行为的反思性实践和专业成长的过程。教师从事的实践——教学就是研究。因为一方面教师面对着复杂的充满情感和想像力的不同个体 ——幼儿,要使教学真正促进每一个幼儿的成长,教学必须是研究;另一方面,教师面临着复杂的教学情境,如随着时代和社会的进步出现的新的教学理念、新的教学思想、新的教学内容和新的教学方法,而这些理念、内容和方法的落实,需要教师在自身的教学实践中不断地加以研究。
3园本教研的实际应用
幼儿园的教学活动,总是受到两个视界的限制:一种是“文本”的视界,如课程、教材:另一种是幼儿的视界,幼儿的现实经验。“文本”视界是我们教育的理想视界,它反映了社会对人的发展的要求:幼儿的“现实视界”是社会文化、历史和环境互相作用的产物,由于每个幼儿的生活环境不同,幼儿的“现实视界”也各不相同。
在教学活动中,幼儿的学习以幼儿的“现实视界”为出发点,是一种不断以新的视界取代幼儿原初视界的过程。在学习过程中,幼儿总是从自己的经验视界出发,来理解“文本”,实现幼儿的“现实视界”与“文本”视界的融合。
“园本教研”强调的是教师通过不断的反思来改善自身的教学行为,幼儿的“经验视界”和“文本”的视界,在教师的研究状态下不断相互交融,实现视界的真正融合,促使幼儿形成一种新的“视界”,即幼儿的智慧增长和个性充分发展。
想了解更多关于幼儿教育、生活资讯,就赶紧扫描以下二维码吧
幼儿园手指游戏
微信:18610206462
Q Q : 186102064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