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禁“小学课程”:近日,教育部发布《关于开展幼儿园“小学化”专项治理工作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对于提前教授汉语拼音、识字、计算、英语等小学课程内容的,要坚决予以禁止。
教育部通知一出,家长老师纷纷发表了自己的看法。“禁止幼儿园提前教拼音”这一话题还登上了微博热搜。
对于这一通知,大致分为两种意见:
一种是赞同教育部这条新政,认为中国孩子终于能松口气,做属于自己年龄段该做的事。
另一种则是持怀疑态度,认为根本的原因没解决。小学要求孩子尽快学拼音导致孩子学习压力大,而且现在很多学校要求有入学考试,孩子能力达不到上不了心仪的学校。
相信很多家长现在对于这条新政还不太熟悉,小编为大家梳理了一下:
01
严禁教授小学课程内容
对于提前教授汉语拼音、识字、计算、英语等小学课程内容的,要坚决予以禁止。对于幼儿园布置幼儿完成小学内容家庭作业、组织小学内容有关考试测验的,要坚决予以纠正。社会培训机构也不得以学前班、幼小衔接等名义提前教授小学内容,各地要结合校外培训机构治理予以规范。
02
纠正“小学化”教育方式
针对幼儿园不能坚持以游戏为基本活动,脱离幼儿生活情景,以课堂集中授课方式为主组织安排一日活动;或以机械背诵、记忆、抄写、计算等方式进行知识技能性强化训练的行为,要坚决予以纠正。要引导幼儿园园长、教师及家长树立科学育儿观念,坚持以幼儿为本,尊重幼儿学习兴趣和需求,以游戏为基本活动,灵活运用集体、小组和个别活动等多种形式,合理安排和组织幼儿一日生活,促进幼儿在活动中通过亲身体验、直接感知、实践操作进行自主游戏和学习探究。
03
整治“小学化”教育环境
对于未按规定创设多种活动区域(区角),未提供充足的玩教具、游戏材料和图书,缺乏激发幼儿探究兴趣、强健体魄、自主游戏的教育环境的,要调整幼儿园活动区域设置,合理利用室内外环境,创设开放的、多样的区域活动空间,并配备必要的符合幼儿年龄特点的玩教具、游戏材料、图画书;要充分利用本地生活和自然资源,遴选、开发、设计一批适宜幼儿的游戏活动,丰富游戏资源,满足幼儿开展游戏活动的基本需要。
04
解决教师资质能力不合格问题
对于不具备幼儿园教师资格的,要督促其参加专业技能补偿培训并通过考试取得幼儿园教师资格证,仍不能取得教师资格的,要限期予以调整。对于不适应科学保教需要,习惯于“小学化”教学,不善于按照幼儿身心发展规律和特点组织开展游戏活动的,要通过开展岗位适应性规范培训,提高幼儿园教师科学保教能力。
05
小学坚持零起点教学
对于小学起始年级未按国家课标规定实施零起点教学、压缩课时、超前超标教学,以及在招生入学中面向幼儿组织小学内容的知识能力测试,或以幼儿参加有关竞赛成绩及证书作为招生依据的,要坚决纠正,并视具体情节追究校长和有关教师的责任,纳入规范办学诚信记录。
本次的专项治理分四个阶段进行:
第一阶段:全面部署
地方各级教育行政部门要认真制定治理方案,明确工作要求,于2018年8月底前完成。
第二阶段:自查与摸排
幼儿园、小学、培训机构按要求进行自查,教育行政部门组织抽查和摸排,于2018年12月底完成。
第三阶段:全面整改
根据自查和摸排的情况,坚持边查边改、及时整改,坚决纠正“小学化”倾向的各种错误行为。总体整改工作于2019年4月底前完成。
第四阶段:专项督查
国务院教育督导委员会办公室、教育部及各省级教育督导机构和教育行政部门开展专项督查,于2019年6月底前完成。
教育部要求各地认真落实挂牌责任督学制度,把纠正“小学化”问题作为督导的重要内容,建立定期督导与报告制度。对办园教学行为不规范、存在“小学化”倾向的幼儿园、小学及社会培训机构要责令限期整改,对问题频发、社会反映强烈的,实行年检一票否决,并严肃追究其主要负责人的责任。各级教育行政部门要设置专门举报监督电话和信箱,自觉接受家长和社会监督。要充分利用各种媒体,加大宣传力度,广泛宣传科学育儿理念,为广大幼儿身心健康发展营造良好环境。
教育部之所以出台这条新政根本原因在于幼儿园小学化的危害。所以,在决定是否把孩子送入园之前,以下三点父母必须要清楚:
幼儿园最重要的是“玩”不是“学”
任何采取灌输式超前教学的幼儿园,对越小的孩子而言,弊端越大。
国家在《幼儿园管理条例》和《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中也一再强调:学前教育为3-6岁儿童,游戏是学前儿童教育的主要方式。让两三岁的孩子读拼音、学汉字、做算数,不仅违背了学前教育理念,更违背了孩子身心发展的规律。小学的内容基本都高于孩子认知、思维、动作发展的水平,这种拔苗助长的方式只能有碍于孩子发展。
孩子过早灌输知识,扼杀孩子的未来
国外儿童心理研究院,曾做过这样一个实验:用简洁语言描述一幅画,请两组孩子同时根据自己听到的内容来作画。
一组孩子接受过幼儿园超前学习,一组孩子是没接受过超前学习的。
两周后,教授再次重复实验的每一个步骤。
结果,接受过超前学习的孩子,画作和上次几乎一模一样,但没接受过超前学习的孩子,画作却与上次截然不同。
实验结果很明显:孩子越早接触超前学习,想象力和创造力受到的破坏就越大。
过早失去想象力和创造力的孩子,失去的是未来的多种可能。
“三年级”效应危害大
孩子因超前学习,会在一二年级的课堂如鱼得水,从而造成一种错误的认知,取得成绩是轻易而举的。渐渐地,孩子养成了上课走神、不专心、不认真听讲的习惯。除此之外,课程结构的设计也让这部分孩子逐渐失去优势,以数学为例,一二年级是简单计算,三年级开始出现一些概念,如果孩子只是简单的记忆,不注重理解能力的培养,必然会难以理解概念,甚至抗拒理解概念。一二年级成绩领先的孩子,到了三年级成绩却下滑,跟不上学习进度,这种现象教育界称之为“三年级效应”。
来源:教育部网站
教育专家尹建莉说:想要孩子接受什么,就去诱惑他;想要孩子拒绝什么,就去强迫他。如果我们想要孩子热爱学习,我们应该用学习的乐趣去诱惑孩子,而不是用学习的枯燥,去强迫孩子。小编认为教育是一个生态系统,任何一个环节都不能独善其身,孩子健康和谐的发展,还得依赖社会、学校和家庭等多方面的共同努力。你对教育部的“减负”政策有何看法?欢迎在留言区发表评论!
小编为大家推荐优质的亿童家园共育材料,
欢迎点击下方小程序查看精彩内容~
▽▽▽
热文推荐
关注亿童父母学院公众号,点击自定义菜单→“精彩再现”→“号内搜文”,输入任意关键词就能进行历史文章检索哦~
? “童话里都是骗人的?”但守护孩子的童心却是真切的! ”查看精彩内容!
文章转载自微信公众号:亿童父母学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