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丨木棉妈妈
一个人如能不管境遇如何,都保持快乐的心境,那真比有百万家产还更有神气。——罗兰。
老话常说:好儿不吃分家饭,好女不穿嫁时衣。意思是说,如果孩子有志气不应该只惦记着父母的财产,不过现实中很大一部分人还是会把希望寄托在父母的财产上,尤其是有的家庭涉及到拆迁问题,子女一般都会盯着父母的财产。
那么如果家里是俩儿子,并且俩儿子经济状况不同,应该如何分配财产呢?先来看看这位老人的做法吧!
老家一个邻居家里是俩儿子,老大初中毕业就在当地打工,后来家里盖了房子娶了媳妇,而老二念了大学,大学毕业后留在外地。
老二做的IT行业,虽然很辛苦,但收入比较可观。近几年村里有风声说要拆迁,前年终于定下来了,县里已经选好的搬迁地址。
提起俩儿子呀,老汉比较偏心老大,总觉得老大没念书,没上学,想要多贴补老大一些。
有一次邻居大爷跟村里人一起吃饭,说起来这件事儿,村里人说:百年之后,你如果想要两个儿子和睦相处,那就一碗水端平,拆迁不管是补地还是补钱,都要平均分!虽然你看着老二挣钱多,但老二在大城市开销也多,压力也大,老大挣得少,可老大在农村开销小,压力也小,如果你多给老大一部分,老二当时或许不会说什么,但老二媳妇肯定会有想法,时间长了,老二心里也会生出怨怼,等你百年之后,两个兄弟之间往来就少了。
如果你一碗水端平,两个孩子分的是一样的,老二在外面,总是见过世面的,将来老大孩子上学,兄弟之间有个事儿也能走动起来。
后来邻居大爷在分财产的时候真的按照村里人劝说那样,一碗水端平,尽最大力量做到公平公正。老二觉得自己在外面赚钱多,老人没有偏向老大,并且一碗水端平了,心里挺感动,老大有什么事儿,不用老人开口,老二就主动张罗办了。
这时候,邻居大爷才明白村里人的意思:与其自己贴补老大,让老二心生怨怼,不如一碗水端平,让兄弟俩主动热络起来。
家里子女多,老人一碗水要端平
老人基本上都是这样的思想,总是想着帮助过得不太好的那个孩子,如果这个孩子比较争气,日子过得好,老人可能就会关注少一些。
其实应该借鉴一下这位老人的做法,尽量让一碗水端平,因为子女过得再好,都会去父母那里争宠。
就像电视剧里面所演的那样,即便得到了皇位,还是会在意小时候没有得到过父皇的宠爱。
因为无论孩子多么优秀,在父母那里他都是孩子,都希望得到父母的认可和喜爱。与其父母偏爱某一方,倒不如一碗水端平,告诉孩子道理,好好培养孩子,让孩子将来互帮互助。
老人偏心还有个好处就是,老人喜欢的那个孩子,总是偏心的那个孩子往往会一事无成,比较平庸。因为在父母心里,这个孩子不够强大,是需要父母经常保护的,所以带着这样的认知,往往这个孩子也没有什么自信,认为自己不行。
还有一个原因就是,被偏爱都有恃无恐,因为他们几乎不用什么努力就能得到父母的宠爱。就像《被嫌弃的松子的一生》,松子拼命想办法做鬼脸,父亲在对她笑了一下,所以松子的一生都在想办法讨好别人。而妹妹因为身体不好,就得到了父母的全部关注。
父母不太喜欢的那个孩子,为了得到父母的宠爱会拼命去努力,这个孩子在未来往往过得比较好。就像《都挺好》里面的苏明玉,不被母亲喜欢,母亲重男轻女,于是她就是要努力证明自己,证明自己是最厉害的。
好的教育抵过金山银山
林则徐说:子孙若如我,留钱做什么?贤而多财,则损其志;子孙不如我,留钱做什么?愚而多财,益增其过。
到现在林则徐这句话还被广泛引用,的确如此,与其给孩子金山银山,不如给孩子好的教育。
如果只是给孩子留下钱财,不教育孩子,将来孩子为了钱财而争论,甚至大打出手,家风不合,那就违背了父母的本意。
所以在孩子成长中,教育比金山银山更加可靠。
我们生活中有太多父母都本末倒置了,尤其是普通家庭的父母,觉得自己年轻时奋斗不容易,所以想要拼命努力给孩子更好的物质条件,这种想法是错误的,孩子的成长只有一次,如果错过了就永远错过了,趁着孩子还小,趁着孩子可塑性还强,给孩子好的教育才是重要的。
对于家里多子女的,你会怎么分配财产呢?
我是木棉妈妈,一个爱看书、爱学习的妈妈,专注孩子成长教育,想要了解更多育儿知识、教育知识,别忘了关注棉妈,棉妈将持续输出更优质的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