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家长,你如何为孩子选择幼儿园,你满意什么样的幼儿园环境?
作为园长和老师,你在幼儿园里创设怎样的环境,为什么要这样创设?
如果你曾经思考过这样的问题,那么这场研讨会上呈现的观点和实例,很可能对你有所启发。
2017年12月9日、10日,由李跃儿芭学圈主办的中日美幼儿园“环境创设”研讨会,在北京宋庆龄国际艺术中心举行。
来自全国不同地方的幼儿园园长、老师以及家长,共同分享了中国、日本和美国的幼教理念,以及精彩的环境创设实例。
为儿童打造身心和谐的教育环境
苏婧所长,来自北京教育科学研究院早期教育研究所,研究幼儿教育、指导幼儿园教育实践多年。
在苏所长看来,环境创设,远远不只是幼儿园的物质环境应该怎么打造,而是必须回到教育原点,从教育的本质出发去思考和行动。
21世纪,世界正在变得越来越复杂、越来越融合,在这种情形下,孩子应该学习什么内容、为什么学习、如何学习?教育的目的是什么,教育的出发点与归宿是什么?苏所长结合自己多年来的教育经验,深入浅出地分享了深刻的思想和教育观点。
幼儿教育的本质
“教育”一词的本意,是把一个人的内心真正引导出来,帮助他成长为自己的样子。
教育的本质是提高生命的质量和生命的价值。提高生命的质量,是让孩子有品德、有理想、有本领,将来能够创造幸福生活;生命的价值是对别人 、对社会、对人类有贡献。
幼儿阶段的教育,应该是由儿童和成人一起在丰富的日常生活中建构的。幼儿园应该是每个幼儿开展自身生活,是幼儿与同伴及教师共同生活、相互交流的场所。
幼儿园的教育环境
幼儿能够把幼儿园的生活作为自己的生活来体验,其前提是他在群体中具有存在感和安定感。
能和他人一起工作并且乐于身处各种关系之中,是很重要的。儿童对于他们的世界里那些成人的关系是很敏锐的,他们很快就能感觉出这些成人之间的情绪是怎样的,他们看得出这些成人的工作是否是真正的合作还是各干各的,相互之间没有什么互动。
儿童就处于森林之中,森林很美,令人入迷,郁郁葱葱,充满希望,但是没有现成准备好的路。尽管不容易,我们作为教师和家庭,必须协助儿童在森林里走出自己的路来。
构建让孩子自己思考和行动的教育环境
安永爱香,日本彩泥巴保育园创始人。踩泥巴保育园的环境设计获得了【神奈川建筑设计优秀奖】,在日本开了114所直营保育园,0-6岁的孩子在踩泥巴保育园里生活、成长。
19年前,安永爱香的孩子3岁,在跟孩子所在幼儿园的接触中,她发现当时日本幼儿园普遍的教育模式是墨守陈规,“以大人为主体给孩子指示”的保育形式,老师们是被动完成分配的工作。
安永爱香决心变革日本保育行业,创造真正适合孩子的保育方式。
因为她认为,无论是适应社会,还是创造幸福生活,人最重要的能力是把0变成1.
在遇到人生大大小小的困难时,孩子是怎样的心智模式?
? 有困难,和预想的不一样,厌烦,退缩,放弃
? 我应该怎么做,我要去做,我要创造解决办法。
踩泥巴保育园要培养孩子的,是后一种。
“希望孩子们具备什么样的能力,为此需要提供给孩子怎样的具体经验?”在这个宗旨下,每一位老师都参与保育园整年的课程、活动的提议和规划。
(环境研讨会现场互动)
在踩泥巴保育园里,0-6岁的孩子混龄,孩子们要做的事可以分为:
? 每天要做的事
坐禅:一两分钟的坐禅,安静下来
毛巾擦地板:练习身体的协调,和体能练习
照顾动物:小羊羔、小鸡
在室外的廊亭吃午餐
韵律体操
种田
光脚:不管是冬天还是夏天,老师和孩子都是赤脚的,如果天很冷,可以穿拖鞋,让孩子的脚的张力和身体更加健康。
? 每周要做的事
商店街见学:向周边环境开放,孩子会去到澡堂,社区,超市,银行
? 每月要做的事
钱汤泡澡:老师和孩子一起泡澡
蓝天保育:把孩子带到蓝天下去和家人、伙伴一起游戏,一起聊聊天
踏青
? 每年要做的事
稻田割稻。孩子们自己种稻子、割稻子。
收割的时候,老师示范给孩子们怎么割稻子之后,孩子们就动手了。割好了稻子,老师不告诉孩子应该把割好的稻子搬到一处,而不是散放着满地都是,很快就会无处下脚。孩子们自己来发现这个问题,然后自己想办法解决问题。在这个过程中,孩子们不只学会了这一件事,而是在练习“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踩泥巴保育园里,所有课程活动的原则是:引导孩子通过自己思考和提问,以及与身边的人交流之后,决定自己的行动。
在踩泥巴保育园19年的教育实践和创造性工作之后,日本保育业界逐渐转变,踩泥巴保育园被选为“日本最能培养孩子把0变成1的人格教育的示范园”。
安永爱香女士说,幼儿的身体和心智发展,必须通过丰富的感官直接经验。而在现在这个科技时代,孩子们被科技和网络游戏吸引,这是现实。而我们要做的是,保证孩子们在踩泥巴保育园的时间里,提供他们真正需要的丰富的课程、活动、环境元素,协助他们成长起自己思考和行动的能力与人格特质。
关系永远在技术之前
优师教研华龙苑园园长石艳丽老师,常青藤教育认证讲师,瑞吉欧与常青藤教育践行者。
从课程活动到材料运用和环境布置,石艳丽老师带来了具体的教育实施层面的分享。
? 以做饼干为例,不是老师把材料全都准备好,孩子们按照步骤去做出饼干来。而是带着孩子们思考“怎样能做出好吃的饼干”,从只是做饼干的技术层面,转换到“怎样去做”的层面。
比如,孩子们讨论做饼干需要面和水,结果,在实际的课堂中,有的小组把面和成了面汤,有的组还是干面粉,于是孩子们发现了关键“面和水的比例”,接着继续探索——找到合适的面水比例。
在这个过程中,孩子们学到的不只是技术,而是怎样解决问题的能力。
(环境研讨会现场学员互动)
? 还比如,玩树枝可能会受伤,那么就不让孩子们玩树枝吗?
常青藤教育的做法是:老师带着孩子们一起讨论“可以玩怎样的树枝”。
孩子们讨论出来的结果是:
1,不玩比自己胳膊长的树枝,;
2,玩树枝时树枝只能碰到别人的腿和脚,不能碰到腿和脚以上的部位。
爬树危险,那么就不让孩子们爬树吗?
孩子们讨论出来的结果是:
1,不爬没有自己胳膊粗的树,;
2,下雨天不能爬树。
在这样的讨论过程中,孩子们真正认识到了怎样做去保护自己和他人的安全,同时因为参与了讨论,每个孩子都更能够遵守原则。
无论是环境的设置、材料的准备、课堂的设计,我们给孩子提供的刺激不一样,孩子的感受就不一样,而当感受不一样,建立的关系就不一样。
关系永远在技术之前。这个关系,是人与物的关系,是人与事的关系,是人与人的关系,是人与世界的关系。而这,不正是教育的本质么?
遵循孩子本身的发展规律
适合于本土的现实
从芭学园毕业生的成长故事和轨迹出发,李跃儿老师分享了芭学园教育十三年实践的核心:孩子是脚,教育是鞋。
天命之谓性,率性之谓道,修道之谓教。儿童是环境的产物,儿童生长的环境是儿童的精神子宫,担负着孕育儿童精神的任务。
在优师教研的环境中,有供不同特质孩子选择的物质材料,有人类生活各个基本方面的功能区域,所有物品都带有人类本质的生命功能。孩子在这样的环境中探索、工作、发展,建构起丰富的心智结构,朝向有利于生存的方向。
与此同时,教育环境不只要包含功能性的丰富,更重要是朝向人类生命的精神品质。在精神营养丰富的、高品质的环境中,儿童的发展朝向爱、善、智慧,朝向儒雅、有艺术感受、能创造美好的方向。
(芭学园老师在研讨会现场带着大家唱起孩子们的歌谣)
芭学园的精神氛围是,老师和孩子、孩子和孩子、老师和老师之间是像家人一样平和自然、和谐鲜活、有合作有互动,且充满关爱的氛围。
人的精神品质形成的良好氛围,比由物质形成的氛围更加重要。这就是为什么芭学园非常注重环境中人的关系,非常注重老师的培养。
我们国家的幼教纲要,踩泥巴保育园,常青藤与瑞吉欧的教育,芭学园教育的理念与实践,都是站在孩子的立场思考,站在孩子的立场设置环境,站在孩子的立场创造生活。
无论创造或者采用怎样的教育模式、教育方法,都必须遵循孩子本身的发展规律,必须适合于本土的现实。
教育要为孩子20年后的生活预备一个丰富饱满的心智结构,与此同等重要却更深沉的是,教育是人类升沉的枢纽。我们选择怎样的教育,为孩子创设怎样的教育环境,都应该从这里出发。
本次研讨会更多内容分享,戳下方链接:
我原本只要一片树叶,你却给我了整片森林 | 12月中日美环境论坛回顾
孩 子 是 脚,教 育 是 鞋
www.liyueer.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