绘画活动中的自由创造表现为幼儿不局限于教师的范例,用自己与众不同的方式来表现自我感受。基本的技能练习包括物体的造型安排,构图比例大小,颜色的深浅搭配变化等方面。在绘画活动中,常会出现这几种现象:有的幼儿有很强的创作欲望,但由于缺乏一定的技能,幼儿强烈的创造欲望只能用简单的色块、符号来表达,在某种程度上抑制了幼儿的表现欲望;而有的幼儿乍一看画技很好,但一旦离开老师的范画,就无从下手。随着美术教育改革的深入,我们在绘画活动中逐渐走出传统教育临摹、写生为主的路子,而侧重审美能力的培养。那么是不是绘画活动中不再需要技能练习呢?绘画活动中的自由创造和技能练习应该达到怎样的平衡呢?在绘画实践活动中针对这些问题我进行了一些探索。
一、提供幼儿自由涂画的环境和机会,激发绘画兴趣
幼儿必须在游戏中学习绘画。著名的幼儿教育家陈鹤琴先生曾说过:“小孩生性好动,游戏为生命。”只有相信孩子,放手鼓励,幼儿才能以独特的思维进行创造。师生共同创设一个良好的环境。这种环境包括软环境和硬环境。轻松愉快的师生关系和亲密合作的幼儿集体有利于激发幼儿的创作热情,为幼儿营造宽松自由的艺术情景。教师为幼儿的活动提供需要和充足的场地材料以及各种自由涂画的机会,鼓励幼儿进行自由创造。 在幼儿学习绘画的过程中,绘画内容大都会经历从无主题到有主题,从有简单情节逐渐复杂。对小班幼儿来说,开始作画时大都没有事先想好的主题,而是一边画一边想。因此我采用较自由、少限制的教学方法,这样有利于幼儿发展想象力和创造力。如开展一些生动有趣的绘画游戏:玩色、粘贴、印画等,逐步让幼儿熟悉画纸、画笔,在自由的涂涂画画、做做玩玩中既萌发了对绘画活动的兴趣, 又练习了一些涂色技能和简单的图形。
二、训练幼儿的扩散性思维,激发创造欲望
训练幼儿的扩散性思维是培养幼儿创造力的一种重要方式,这要求幼儿突破原有的思维框框,充分发挥想象力,从一点向四面八方扩散并鼓励幼儿标新立异、异想天开,启发幼儿大胆落笔。大班幼儿生活经验日益丰富,非常渴望用画笔表达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思。他们会赋予动物和人物以各种动态和情节。因为有了中班绘画技能为基础,并加以巩固,大班幼儿能够比较自如地运用色彩、空间关系、位置结构,因而创造性表达便更加充分,从而形成良性循环。在大班绘画活动中,我经常说的一句话是:“胆子大一点,和老师画得不一样,和小朋友画得不一样,才是最棒的。”在人物绘画时,我鼓励幼儿用自己喜欢的各种线条、点、面修饰人脸。有幼儿画了一只三角形的眼睛,一只梯形的眼睛,嘴巴画了一圈花边,问我可以吗?我用欣赏的语气回答:“画得太好了。”这样的结果能帮助幼儿打破定势思维,在提高绘画水平的同时,充分发展其想象力和创造力,并能利用绘画这一途径表达自己的情感。也是在这样的活动中,自由创造和技能练习达到有效的平衡,激发幼儿绘画的兴趣。
三、强化幼儿的创造行为,合理安排画面
幼儿的年龄特点和心里特点决定幼儿对教师的 各种强化行为十分敏感。在 绘画活动中,我常采用积极强化的办法,激发幼儿想象力。
(1)语言强化,如“你真聪明。”“画得真有趣。”等。
(2)动作强化如微笑点头等。
(3)实物强化如奖励幼儿一支画笔等。
(4)欣赏强化如让某个幼儿在全班幼儿面前展示他的作品等。通过这些强化创造行为的方法,并与适当的技能练习有效结合会使幼儿对绘画活动产生兴趣,确立自信心。中班幼儿开始要追求与现实世界比较接近的图象了。这时的绘画活动可以把小班学习的一些简单的图形和涂色练习技能与中班的图形组合、画面安排、颜色深浅搭配等技能结合起来,如画面安排的远近、前后、上下等,为幼儿形象思维和艺术表现提供感性知识。但是如果技能练习教学方法呆板,幼儿就不容意接受。这时可以采用生动的教学游戏和美术欣赏活动,同时对幼儿绘画活动中的创造行为进行一定的强化,才可以真正做到让幼儿用自己的语言去讲话。
总之,艺术创造是幼儿绘画的前提,我们要深入地启发幼儿感受美,并以自己独特的理解进行创造,坚持寓教于乐的原则,鼓励幼儿自由地进行创造。虽然,在成人眼里会认为孩子的作品表现情节的不合理,但细细品位,你会发现在孩子漫不经心的笔下,描绘出的稚嫩的线条线条,没规没矩的色块,却显得那样大胆自信、充满活力,你会发现:世界有多大,幼儿创造的天地就有多大。
【技能练习融于自由创造的绘画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