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几年来,儿童阅读的问题受到世界范围内教育理论工作者和实践工作者的共同重视。面对这个日新月异、多元价值并存的时代,人们越来越清楚地看到阅读是一个人必须具备的能力。陈鹤琴先生说:”幼儿们来到人世之后,父母应尽早为他们创造优良的阅读环境,领着他们踏上第一步阶梯,使他们认识书籍,爱上书籍,从此步人书籍的海洋之中,并且毕生视其为生命的伴侣和导师。”采用多元化阅读方式,可以有效激发幼儿的阅读热情,发展幼儿的阅读能力,为幼儿的一生发展奠基。
阅读是一个积极的认知过程。在阅读活动中,需要教师”承认幼儿具有评论能力,确立幼儿在阅读中的主体地位.理解和激发幼儿多元化的阅读反应。为幼儿的文本意义建构提供支持。教师应真正关心幼儿对文学作品的阅读反应,基于幼儿的反应进行提问,教师的角色不是一个”控制者”,而是幼儿阅读活动的促进者,能够为幼儿的顺利阅读”铺路架桥”,为幼儿的有效阅读”添柴加薪”,为幼儿学会阅读”带路引路”。因此需要教师”有备而来”,在教学前进行深入的阅读和理解,多角度分析可能存在的价值点,分析幼儿可能存在的阅读障碍,确定可能存在的重难点等。但要真正成为幼儿阅读活动的促进者,教师必须采取适宜的教育策略。
一、营造艺术氛围,引导欣赏。
故事中的语言是幼儿们乐于模仿和学习的语言对象,通过故事中人物的对话、行为的倾听,可以潜移默化地为幼儿积累丰富的语汇,琅琅上口的、诗歌,舒缓、柔和的散文诗等语言形式,也是幼儿们值得学习的对象,积累优美词句的重要途径。实践中,我采用了多种形式来开展欣赏活动,主要有配乐散文诗、户外讲故事、多媒体诗歌欣赏等方法,通过和文学作品两个不同的艺术形式,来陶冶幼儿的情操,建构幼儿的语言。
1.设置开放性问题。
如在阅读《爷爷一定有办法》时,教师在幼儿阅读之前设置了以下闾题:”为什么爷爷一定有办法?”爷爷有什么办法?””你从哪些地方看出爷爷很有办法?”让幼儿在寻找答案的心理驱动下展开有效阅读。
2.设置悬念。
如在阅读《小猪变形记》中,教师设置的悬念为”你们知道什么是变形吗?小猪为什么要变形呢?它变成了哪些东西呢?最后又是变成怎样的一只小猪了呢?”通过一系列问题,引导幼儿从中探个究竟。同时教师的提问也为幼儿的阅读梳理了最基本的阅读轮廓。
3.迁移学习。
如在阅读《鼠小弟的小背心》时,教师引导幼儿共同阅读了开始到海豚穿上小背心这一部分,帮助幼儿分析了动物们穿上小背心的情感,梳理了穿上背心的动物越来越大的特点。然后,教师在引导幼儿猜测可能穿背心的动物后。问:”那么,真的有比海豚大的动物来穿小背心吗?它们是谁?能穿下吗?请你自己看看书,说说从哪些地方看出来的呢?”在这里教师引导幼儿的阅读就是一种迁移式阅读,也是幼儿验证自己猜想的探究性阅读活动。
二、引导看图讲述,以说促读。
相信幼儿的阅读能力,幼儿虽然不会文字,但是他们能够凭借画面和自己丰富的想象,用自己独特的经验建构所要表达的意义,教师只有相信和尊重幼儿的这种能力,才能放手让幼儿阅读,为幼儿创造自主阅读的条件。给予幼儿充分的阅读时间。阅读是一种个性化的活动,不同的幼儿有着不同的阅读速度.这就需要教师给予幼儿充分的时间从容阅读,让幼儿”读完书”,杜绝幼儿阅读活动中的形式主义倾向。它是以图片作为凭借物的讲述活动,漂亮的画面,本身能给予幼儿形象的视觉刺激,激发幼儿讲述的欲望,它能较好地提高幼儿的口语讲述水平。首先,它能发展幼儿仔细观察的能力,提高理解和分析水平;其次,能发展幼儿的逻辑思维能力,促进思考和想象能力的提升;最后,看图讲述给予了幼儿运用已知词汇的机会,丰富有关的知识。仔细观察是讲述的前提,只有把图片画面看清楚,才能有把握地去讲。不管是单幅,还是多幅,都要引导幼儿仔细观察图片上的环境、人物,细看人物的表情、动作,领会大致意思,在此基础上,充分发挥想象,进行分析和合理构想。指导幼儿看图讲述的一般步骤:1.引导幼儿仔细观察画面,理解大意。”画面中有谁?””他们在干什么?”2.指导幼儿有重点地讲述,逻辑清晰。教师的推想性问题,如”是怎么想的?””会怎么说?””他们之间发生什么事了?”等,能使幼儿对画面外的内容进行有根据的猜想,进行由表及里的分析。如:在指导幼儿开展《空中小屋》的阅读时,我先引导他们观察故事里有哪些小动物;小狐狸想干什么,它为了能住上高楼去请教了谁?重点让幼儿说说小鸟、小松鼠、小白兔替它想了什么办法;明白小狐狸的房子怎么变成空中小屋了,其实也是让他们明白竹笋长成竹子的这个过程。最后充分发挥幼儿的想象力,猜测小兔、小猴、小猪、大象想了什么办法帮助小狐狸从空中小屋里下来。幼儿通过对故事仔细的阅读观察,都被这故事深深吸引,都能较好的理解故事内容。
三、强调思维训练,挖掘潜力。
在早期阅读活动中,我们从以下几方法训练思维能力。
假设能力:在阅读中教师提出一些假设条件,让幼儿不按照故事原有的线索,从其它角度去假设故事发展线索,只要按假设条件合乎情理地编排故事或情节,都予以肯定。比较能力:利用图书故事中环境、场景、人物神态、性格等方面引导幼儿观察,开拓由此及彼、由彼及此的思维,通过比较,对故事主题或内容有更好地把握,如:《好朋友》故事中通过水壶与茶杯、锁与钥匙、桌与椅子配对时微笑拟人化的神态与小鸟看见鸟笼惊恐逃离的鲜明比较,突出了环保的主题。归类能力:将同类物体或有内在联系的事物归纳在一起,随着幼儿年龄的增长和阅读经验的积累,让幼儿更仔细、更深入地了解和认识事物的性质,如:图书《树婆婆和鸟娃娃》、《红帽子》都是激发幼儿爱的情感;故事《野猫的城市》、《蚂蚁旅行记》都是以幽默为题材的作品。推理能力:图书中故事表现的内容都有一定的内在规律,因此,我们鼓励幼儿运用已有的经验,凭借自己的认识续编、创编故事,提高幼儿的推理能力。概括能力:在阅读中教师尝试让幼儿学着用尽可能少的语言概括故事内容或主题,给故事取名就是一个很好的方法。想象能力:想象能力是思维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丰富幼儿的想象力也是提高幼儿智力的重要环节,在阅读指导中我们让幼儿充分利用自己的想象帮助故事人物想出各种解决问题的方法,让幼儿体验故事人物的心理状态,如:联想阅读《司马光砸缸》,首先以一曲歌曲《司马光砸缸》为幼儿积累第一次经验,同时从感官上引导幼儿想象,使幼儿们身临其境。接着出示第三幅画,引导幼儿讨论、想象、联想,用设想的方法:”你看到什么情景?你想干什么?怎么救?”幼儿讲述到一定程度时再一个转折:”这个小朋友为什么会掉进缸里?”引导幼儿联想,运用语言引出图一、二、四,分别请幼儿运用语言描述图意,共同整理语句,形成整则故事。然后再来欣赏原文,比较各自的话语,学习优美的语言,增强我们的表达能力,使幼儿的语言活动显得生动活泼、有声有色。
四、巧用动画阅读,激发兴趣。
这么多年下来我们当然了解,但是怎么把它变成更好的教材呢?幼儿的认知仍具有具体形象性的特点,对具体、直观、形象的事物容易理解。动画片因其生动的画面,有趣的动物、人物形象,紧凑的情节,赢得了许多幼儿的青睐。每次看完动画片,小朋友们都意犹未尽地讨论动画片巾的情节。我灵机一动,何不让幼儿来讲讲动画呢?因此,在看完动画片以后我给幼儿们五六分钟来讲述刚才动画片里的内容。小朋友们兴致非常高,不仅说得非常具体,而且还兴奋地加上了很多动作。讲述的过程不仅发展了幼儿的语言能力,也为小朋友们提供了讨论的平台。
五、组织倾听交流,展示元认知。
在互动过程中,教师更准确地了解了幼儿的发展水平和存在问题,幼儿也通过这种评价获得了发展。形成幼儿快乐阅读的情绪体验,同时”开放式的讨论和讲故事,这些经验构成了支持性思维发展的有益模式”,正如一位名人所说: “在阅读讨论的活动中,虽说每一个人的意见都弥足珍贵,但经过集体所理解的文本多半要比个人的诠释来得复杂且深刻”。 作为促进者的教师.在引导幼儿进行开放交流时,不仅可以检验幼儿自主阅读的成效,同时通过观察和倾听,还可以了解幼儿阅读的真实状态,梳理和把握幼儿的需要。在关照幼儿阅读经验的前提下。为下一阶段采取适宜的教育行为”把脉”。
”幼儿有一百种语言,一百双手,一百个想法,一百种思考、游戏、说话的方式,一百种倾听、惊奇、爱的方式,一百种歌唱与了解的喜悦。”作为促进者的教师,在引导幼儿进行开放交流时,不仅可以检验幼儿自主阅读的成效,同时通过观察和倾听,还可以了解幼儿阅读的真实状态,梳理和把握幼儿的需要,在关照幼儿阅读经验的前提下,为下一阶段采取适宜的教育行为”把脉”。创设多元化阅读情境,激发幼儿的阅读热情,发展幼儿的激发潜能,培养幼儿的阅读能力,需要我们幼儿教育工作者一起探索、努力。
【浅谈幼儿的多元化阅读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