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期阅读活动是幼儿语言教育的重要形式之一。新《纲要》指出,幼儿的发展是整体的、全面的,因此幼儿教育应注重整体性和全面性。这一观点要求教师在开展早期阅读活动时,不能孤立地研究阅读活动,而应注重挖掘阅读内容的多元价值,使幼儿得到全面和谐的发展。目前市场上很多幼儿读物不仅内容生动有趣,而且以其形式美给予幼儿多元的感官享受,这恰好有利于培养幼儿的审美感受能力。在引导幼儿主动感受、阅读作品的过程中,可以采用多种方式有意识地培养幼儿的审美能力。
一、自主对比观察法
图书中采用大与小、黑与白、深与浅、疏与密、高与矮、长与短、粗与细、曲与直、鲜艳与暗淡、远与近等对比手法是画家常用的方法,借以表现角色的情绪、渲染气氛、突出主体等。在阅读图画作品时,教师应适当地引导幼儿进行对比观察,从而使幼儿对阅读材料的形式美与内容、情感表达等的关系形成初步认识。
1.感受色彩与情绪表达的关系
色彩是幼儿阅读作品中不可缺少的美术要素,画家常常用色彩来表达人物的情绪、情感。如《东方娃娃》杂志中有一篇故事《下雨啦》,作者为了让幼儿感受雨天在家的郁闷情绪和后来穿雨衣在雨中游戏的快乐情绪,采用的就是用灰白与五颜六色对比渲染的方法。在阅读该作品的过程中,教师首先让幼儿自己观察画面的用色特点,然后请幼儿说说两种色调给自己的感觉。幼儿通过观察、交流,最终达成了一致意见:画家表现郁闷情绪时色彩沉重、单调,表现快乐、兴奋情绪时色彩鲜艳丰富。对这一艺术表现形式的感受,教师不是直接灌输,而是通过问题引发幼儿主动观察。在此基础上,教师又用问题引发幼儿观察书中还有哪些地方也是运用这一艺术手法表现人物的不同情绪的,从而不仅激发了幼儿主动探索的欲望,也使幼儿直观地感受到色彩运用的技巧,为幼儿今后的美术创作奠定了基础。
2.感受夸张手法与人物心理活动表现的关系
夸张是指文艺创作中突出描写对象某些特点的手法。在幼儿读物中,作者为了加深读者对角色的印象,也经常运用夸张的手法表现角色的形象,刻画人物的心理活动。如在《下雨啦》这个故事中,作者为了表现黑衣人不想暴露身份但又想窥视外面的心理,在黑衣前襟第三、第四纽扣之问的空隙处画了一只充满警觉眼神的大眼睛。又如在表现小朋友们看见黑衣人朝他们走来时兴奋的心理时,有的幼儿爬上了钢琴,有的幼儿跳了起来……在指导幼儿阅读时,对于这些重点画面,教师可以首先引导幼儿对画面进行细致的观察,提示幼儿感受画面细节与人物心理的关系:“这幅画上画了些什么?他们是什么样的形象?”帮助幼儿了解画面中表象的内容——人物具体可感的动态、表情,在此基础上用“为什么要这样画”等问题引发幼儿思考、想象画面的深层次内容——人物的心理活动。通过这种由表及里的引导,幼儿对画家运用夸张手法来表现人物的心理活动就会有深刻的感受。
二、自主想象命名法
众所周知,艺术作品的美以其不确定性强烈地吸引着人们去研究它。如达·芬奇的作品《蒙娜丽莎》,千百年来人们对它的解释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与此相仿,对幼儿读物中艺术表现形式、内容的认识、理解,与对成人作品的理解一脉相承,不应有统一的模式、唯一的答案,而应是幼儿个体在原有经验上的认识和解读。因此,在利用阅读作品进行审美教育时可以采用自主想象命名法。《小木匠》是一本采用民间绘画形式绘制的图书,在欣赏书中的木雕图案时就可以采用这种方法。阅读中,教师可以鼓励幼儿根据自己的想象给图案起名字。幼儿通过独立思考,有的说上面的花纹像鱼鳞,有的说像云朵,有的说像锯齿,等等。幼儿的想象非常丰富,既感受了美,又发展了想象力。在此基础上,教师和幼儿一起以小木匠的身份设计木雕家具花纹,幼儿通过迁移、组合,又创造出众多新的花纹图案,其创造潜能得到了开发,对作品的理解也更加深刻。
在欣赏图案的同时,教师还可以有意识地引导幼儿就图案的造型、用色等的寓意进行讨论,如红色代表喜庆、吉祥,红黄相间代表富贵、华丽等,使幼儿对我国民间文化有进一步的了解。
三、自主感受多元绘画风格并存的审美价值
正如美术作品的表现形式多姿多彩一样,幼儿读物在绘画方法、材料应用上也呈现出多样化的特点,这既可以为幼儿积累关于美术方面的经验,又可以为幼儿的审美学习提供素材。在活动中,教师为幼儿提供的阅读材料有彩色铅笔画,有印染画;有剪纸风格的,有油画风格的;有蜡笔画的,有线描的,也有水粉的;有勾线的,有不勾线的;有写实的,也有写意的;在用色方面,有用大色块的,也有虚实相间的等。引导幼儿阅读这些图书时,教师应该先让幼儿了解不同阅读材料的绘画风格,在此基础上再让幼儿谈谈不同表现手法的视觉效果。如在阅读《鳄鱼怕怕和牙医怕怕》一书时,幼儿认为该书用了大色块表现主体事物,给人沉重的感觉;但主体事物突出,阅读时看得清晰,眼睛不累。在阅读《爱吃水果的牛》一书时,作者采用的绘画工具是铅笔和彩色铅笔,作者用零乱的线条绘制整个画面,幼儿阅读后认为这本书像草稿,不清楚,但有随意画很过瘾的感觉。针对幼儿的不同感受,可以引导幼儿思考:“如果我们整天看同样风格的书,就像整天吃一种食物一样,你们会怎样?”幼儿回答说会觉得单调、不想再吃了,由此大家认为每本书都有自己的营养,都有不同的用处,各有自己的特点,看各种风格的书会觉得新鲜等。
以上是开展阅读活动时挖掘阅读材料形式美的一些建议。需要注意的是,在挖掘阅读材料的审美价值以及对幼儿进行审美教育时,应引导幼儿自主地去发现美、体验美、欣赏美、交流美,让每个幼儿都有感受、表达的机会,避免教师一言堂;还要引导幼儿将所学的表现美的方式迁移运用到绘画、制作图书等活动中,使阅读与艺术表现有机地结合起来,促进幼儿多种能力的发展。
【挖掘阅读材料的形式美发展幼儿语言审美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