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眼就要十一月了,一个温情的节日正在临近,那就是“感恩节”!
这个节日对孩子来讲有何意义呢?
这个节日,能带给老师、孩子更多的正能量,同时作为教育者,我们需要教孩子学会“感恩”。
感恩节虽然是国外的节日,但也是一个让孩子体验爱的好机会。
感恩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感恩是尊重的基础,感恩更是一个人高贵又重要的品格。日常生活中,我们如何教给孩子什么是感恩之心,并且培养一个懂得感恩的孩子呢?
舍得“用”孩子
1、舍得“用”孩子
哈佛大学有一项长达20年的研究表明:小时候参与家务越多的孩子,成年后的就业率越高。
所以,我们要舍得用孩子,让他从小在体验中成长,让他由此学会担当,懂得感恩,这才是我们对孩子最好的爱。
跨世纪幼儿园一位老师和小鹿分享过,班里一个孩子刚到班时不听话,爱骂人、大人,不尊重父母,对于他这种行为,班级老师不惯着,而是选择正面引导,从让他学会“独立”开始培养他的感恩心。
在班级老师的引导与家长的支持、配合下,孩子越来越独立,爱好劳动,在家中会主动承担家务,在幼儿园会主动申请照顾弟弟、妹妹,对待家人也多了感恩之心、尊重……
通过这些,我们可以发现“用”孩子,对他们是非常有帮助的,长大以后,他们可以独立解决很多问题。
“用”孩子,才能遇见懂事的孩子,才能让孩子学会感恩。
给足孩子仪式感
在幼儿教育中,保持一定的仪式感,能够给予孩子正面的内心暗示和精神强化,能带给孩子尊重感、归属感、责任感、幸福感、自豪感和敬畏感,成就孩子非常可贵的气质和品味,这样的孩子也会拥有一颗感恩心。
德国作家洛蕾利斯在《我们为什么需要仪式》一书中曾说:“有仪式感的人生,才使我们切切实实有了存在感。”
幼儿园适当给予孩子仪式感,能让孩子感受到幼儿园的爱,以此拥有一颗感恩心;充满仪式感的家庭,能让孩子感受到家的温暖,更能培养出感恩的孩子。
一位家长和小鹿分享过,她每天早上送孩子到幼儿园后,都会互相拥抱离开,她说:“早上是开启美好一天的重要时刻,孩子抱一抱我,心情一定会好,安全感会更足。”
每天早上,妈妈都会面带微笑看着孩子进班,小小的仪式感,让孩子每天都沉浸在幸福里。每次进班后,孩子都会向老师、小朋友炫耀:“妈妈每次抱我的时候我都觉得我是天底下最幸福的孩子,我特别感恩妈妈的付出,她是世界上最棒的妈妈。”
仪式感,让孩子的内心更丰盈,更懂得感恩身边每一个人的付出。
坚持和孩子说“谢谢”
感恩是双向的,因此请务必对孩子说“谢谢”。
作为成人,每当孩子帮助了你之后,你有和他说谢谢吗?
日常生活中,当孩子们做些好事或遵循指示时,记得说声“谢谢”。因为,我们只有做了孩子才会知道我们很感激他们的帮助,耳濡目染之下,孩子会用同样的方式对待他人。
这对成人来说只是用3秒的时间向孩子表明我们的尊重,但孩子会用一辈子的时间感恩我们的付出。
为了让孩子从小懂得感恩,为了在孩子心中埋下感恩的种子,并增强家人和孩子之间的亲子关系。跨世纪倡议全国联盟园在感恩节来临之际,以“感恩”为主题开展一场教育文化主题活动,具体要如何做呢?
2021年10月28日晚上7:30,跨世纪将开展《感恩月“经典方案”解读》为主题的线上直播。
讲师将会用自己多年的教学经验为大家作以精彩分享。↓↓
1、如何有仪式感的策划一场主题活动?
2、“孕妈妈”升级方案细解读。
3、如何借助感恩月促进家园共育配合度?
更多、更丰富的思考与案例就在10月28日的分享中,定好闹钟,锁定直播间。↓↓
1、关注二维码,进入抖音直播间。↓↓
2、点击预约,进入视频号直播间。↓↓
点击文章末尾左下角“”,即可免费申请直播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