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录于话题
前不久,全国各地幼儿园刮起一阵“表征”和“一对一倾听”风,但很多老师在具体实施时受到现实条件的制约,比如,一个班三四十个孩子,每天都要有表征、有一对一倾听记录,对于老师来说是个不小的工程量,再加上孩子年龄小,口语讲述能力有限,表达经常呈现无逻辑且碎片式的,就要求教师耐心梳理幼儿的“语言”,倘若教师要忙着推进课程计划和一日生活安排,便很少有足够时间与儿童进行有质量的对话和倾听,更谈不上和孩子进行深入的、走心的交流。
为啥幼儿园就刮起这阵子风?
2020年12月,程学琴老师在安吉游戏推广计划启动会的报告中提到安吉幼儿园的孩子每天平均有三次机会跟老师进行一对一的互动,让一对一倾听这件事首次进入公众视线。
而《幼儿园保育教育质量评估指南》中提出:“要重视幼儿通过绘画、讲述等方式对自己经历过的游戏、阅读图画书、观察等活动进行表达表征,教师能一对一倾听并真实记录幼儿的想法与体验。”
于是一对一倾听在全国各幼儿园如火如荼的开展起来,比如,一日生活中的惯例性环节中的天气观察、植物活动、游戏活动、阅读记录等等都让孩子表征并去开展一对一倾听。
对教师而言,每一次的倾听都靠近真实的孩子更近一步,正如《倾听幼儿的马赛克》里面提到:教师应该通过多元方法获取儿童日常生活的各种细节,这些分散的片段汇集到一起,便能勾勒出关于儿童最丰满的形象。
而瑞吉欧的创始人马拉古奇先生也曾指出,经常被倾听的孩子知道自己的意见是有价值并受到重视的,这部分孩子长大成人后更懂得在群体中尊重他人,也可能更愿意为自己的群体和社会做出贡献。
图片 | 新都区桂湖幼儿园
那么一对一倾听究竟是什么,教师在一对一倾听孩子时要注意些什么?怎样才能做好一对一倾听呢?
01/
何为“一对一倾听”?
倾听,就是教师认真、用心地听幼儿发出的声音和需求,同时关注到伴随幼儿言语表达的动作、表情和神态等,并据此做出真诚地、适当的回应,是师幼之间的一种重要互动行为。
一对一倾听,顾名思义就是老师对班级儿童进行一对一的倾听。我倾听你,而不是我倾听你们,一对一互动代表特别的师幼关系,这种关系不同于对“教师和全体”幼儿的师幼关系,而是实现从对群体的关注到对个体的关注,它能够有效提高师幼互动质量,深入连接教师与幼儿的心灵。
正如《窗边的小豆豆》中描述到,当小豆豆与小林宗作校长第一次见面,小林校长单独留下小豆豆聊天,在长达4个小时的时间里,小林校长一次也没打过哈欠,一次也没露出不耐烦的样子,一直耐心地倾听她,让小豆豆感觉非常安心与温暖。
而对于当前很多幼儿园来说,主要是要求幼儿园建立倾听文化,即老师每天抽出一点时间来关注一个幼儿个体,倾听他们的声音,走近他们的心灵,看到每一个独特的孩子,从而收集支持儿童发展的行动依据。
02/
一对一倾听时
要注意什么?
教师在 “一对一倾听”孩子的过程中,有时为忙于赶下一个活动环节,偶尔会催促孩子快点讲完就可以结束了。
四川师范大学鄢超云教授也曾指出,倾听孩子的过程中有时候教师是不听、没听。不听,可能是不愿意听,不想听;没听,可能是成人认为没有必要听,没时间听。然而这种表面上的听并不是真正的倾听。
为了避免让一对一倾听流于形式,教师要注意听出“言外之音,弦外之意”,具体可以关注以下几个方面:
? 听游戏过程
在落实一对一倾听时,教师要尽可能放下自己对孩子游戏过程的预判,专注地听孩子讲述他经历过的游戏过程,即游戏细节。比如:“我们两个当时都想去拿那块大积木,后面豆豆推了我。”
? 听情绪和感受
大多数教师在倾听时都会着眼于表面事件,忽略孩子情绪情感,其实教师更需要根据孩子的描述来体会同理他的情绪,并给予反馈,才能让孩子感受到自己被理解、被看见,从而感受到被爱和信任。而当我们以一种与对方共情、理解、关切的去讲话,我们的语音就有了灵魂,讲出的话也有扣人心弦的效应。
比如“忽然被豆豆推了,你感觉有点儿蒙,心里有点儿委屈。”“你心里感受怎么样?”“这件事你想起来仍然很生气。”等等,教师这类共情式倾听需要在日常倾听中,不断练习并成长。
? 听内在需求
教师在听清了事情经过后,应尝试理解孩子这样表达背后的内在需求。比如:“你没有拿到大的积木,还被推了,你感觉有些沮丧。”
教师听出孩子的内在需求后,才可能把一对一倾听外化为高质量的师幼互动。在倾听孩子的基础上,对后续的支持也有了新方向,比如孩子们都比较喜欢的材料,可以增加投放数量。
图片 | 杭州市西湖区诚园幼儿园紫霞园区
03/
做好一对一倾听
把握这三点至关重要
如果说观察儿童是单向的,那么倾听儿童是观察儿童的一种升级,因为它是双向的,重视倾听儿童,可以说是一种儿童观的进步。
在一对一倾听的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互动帮助孩子提高口语表达能力,一对一倾听让孩子感受到自己被老师全心全意地在乎着的,教师也可以通过孩子的兴趣,找寻到每一个孩子的闪光点。
当前很多幼儿园教师在做一对一倾听时还处在一个探索阶段,但一对一倾听真的不是记下一堆流水账,教师做好以下几点尤为重要:
? 建立积极有安全感的师幼关系
教师拥有倾听的意识,才会同幼儿发生平等的、充满创造力的对话,而孩子只有在感到非常信赖和安全的时候,才会表露自己的真实感受和想法。
良好的表征和一对一倾听应该建立在教师和孩子良好的关系上,教师要为幼儿创设自由、宽松的语言交往环境,肯定、鼓励幼儿的表达,才能让孩子想说、敢说、喜欢说并能得到积极回应。
比如,不爱说话的孩子突然跟老师聊天,就可以鼓励幼儿:“你的声音真好听,我喜欢跟你聊天”,以给孩子正向的反馈。
? 掌握一定的倾听技巧
有些教师在倾听儿童时,期望自己问一个问题出来,孩子就可以自动地把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都丰富、完整地讲述出来,但现实却是:小班孩子的表征看不懂,表征与游戏不相符合……小班孩子口语表达和表征能力都很弱,需要教师花很多时间引导。
那么教师要通过倾听幼儿的表达分析出幼儿发展需要,并提供对应的支持,便要求教师具备一定的倾听技巧:
? 教师要善用非语言信息
非语言沟通信息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与人沟通,比如说话的语气、语音、语调、语速、专注的眼神、前倾的身体、偶尔点头等等,这样的倾听方式也向孩子传递出教师对他们表达的接纳。
? 补白和交际词互动
当孩子表达有较长的停顿时,教师还可以使用补白和交际词等方式配以肯定的身体姿态。比如点头,一边发出“嗯”“真的”“原来是这样,然后呢?”等看似最简单的鼓励,都可以看作是对孩子表达的一种强化。
这种表达会让孩子感受到:我看见你了,我听到你的表达,我对你的做法保持好奇,我希望你能继续讲下去。
图片 | 新都区桂湖幼儿园
? 重述、重构
重构是帮助孩子梳理经验的一种非常重要的方法,教师通过对孩子表达关键词语的提醒,帮助其整理好游戏体验。
比如孩子说:“老师,你看这是我画的章鱼宝宝的脚,它有八只脚,这是它的头,这是它的眼睛。”老师可以予以反馈:“嗯,章鱼宝宝有八只脚,它的头上还有两只眼睛。”
? 适时总结
学龄前的孩子语言发展尚未成熟,语言存在不清晰、跳跃式、电报式等特征,教师应给予孩子充足的言说时间,不随意插话打断孩子,不越俎代庖代替孩子言说。
要做到这一点,就要求教师更细心和耐心认真梳理孩子的“语言”, 把孩子讲的事实、信息、情感、行为反应等一些分散的事情联系起来,总结其实有点像串珠子一样,把孩子讲的主要内容清理成串。
? 梳理问题解决的过程:你用……方法解决了……问题
? 梳理步骤:你一共做了……件事,你首先……其次……然后……
? 梳理逻辑关系:因为……所以,你……
除此之外,要做好一对一倾听,充足的时间也是基础保障。比如幼儿园得调整一日生活活动流程的时间,把教师控制的琐碎环节尽量取消或合并,使一日活动时间更加弹性、灵活。
在开展“一对一”的初期,如果方方面面都要兼顾,无疑就是形式。但是,我们根据自身的情况,循序渐进地推进,教师就有时间、精力去开展并将“一对一”活动做细、做好。
一对一倾听记录不仅是幼儿反思性学习的过程,也是教师自我反思的重要环节,这种独特的师幼关系帮助幼儿提升自我价值感,构建强大的自我,为幼儿心理成长提供有力支持。
同时唯有教师沉下心来,倾听来自儿童的原声音,这能让我们真正走进儿童的世界,分析这些声音,挖掘这些声音背后的意义,方能激起儿童对现象的再思考,将儿童的思考向前推进。可以说,倾听儿童是教师最美的姿态。
(特别说明:本文所有图片未经读懂儿童授权严禁盗用,违者必究。)
▲点击图片了解详情
封面 | 新都区桂湖幼儿园
创作 | 冯然然
编辑 | 橙子
审核 | 李芸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