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自公众号:亲子LIFE
http://mp.weixin.qq.com/s?__biz=MzU5NzUyMjYzMg==&mid=2247486998&idx=1&sn=b2bb3ae9dc3dbbd80d4bfa66dae03a08
第一篇
|
【专家出招】 |
黄 琼(特级教师、上海市教育学会幼教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
卫生习惯
●名称:洗脸和擦嘴
●材料:小毛巾、湿纸巾、幼儿护肤品等
●做法:
1.洗脸的常识
(1)为何洗脸:可以去除油脂、灰尘、细菌等。
(2)何时洗脸:晨起、睡前和外出回来时;进餐后;天气炎热、运动出汗时。
2.洗脸与擦嘴的方法
(1)洗脸:用流动水沾湿毛巾,稍稍拧干,先擦拭双眼、额头,再擦拭脸颊、下巴、耳后,对折毛巾后擦嘴巴,翻面后擦鼻子;用流动水搓洗毛巾、拧干。按顺序再清洁一次,最后适量涂抹幼儿护肤品。
(2)擦嘴:在用餐后,用小毛巾或湿纸巾擦拭嘴巴,对折后再擦拭一次。
3.洗脸习惯
亲子一起念洗脸儿歌;孩子洗脸时,家长用儿歌提示方法和顺序,帮助孩子逐渐养成自己洗脸的好习惯。
提 示
1.了解常识:了解洗脸与健康的关系,如不仅可保持脸部清洁和美观,还有助于预防疾病。
2.养成习惯:鼓励孩子按正确的顺序和方法操作,坚持在晨起、睡前、出汗、外出回来、脸脏时洗脸,用餐后擦嘴。
3.注重卫生:毛巾要单独使用,用后洗净,经常在太阳下晾晒或高温消毒。
4.确保安全:天冷时可用温水洗脸,先开冷水再开热水,水温适中以防烫伤;勿将水弄进耳朵、鼻腔、眼内;节约用水,洗脸时不玩水,避免水洒落地上以防滑倒。
照片提供:松江区人乐幼儿园 蒋昊喆
作者:松江区人乐幼儿园 曹 琪
生活安排
●名称:爸妈下班啦
●材料:钟表、父母上下班见闻照片
●做法:
1.等待:看钟表,预估时间,等待爸爸妈妈回家或打电话询问到家时间。
2.迎接:准备消毒液、拖鞋;在门口礼貌迎接,说“欢迎爸爸下班回家”“妈妈辛苦了”等话语;提醒爸爸妈妈换鞋、脱外套、消毒、洗手等。
3.交流:拥抱表达相见喜悦,聊聊当天孩子的开心事和按计划完成的任务,说说爸爸妈妈上下班的见闻等。
●价值:
1.在等待、计算时间的过程中,既能学看钟表,尝试预估时间、管理时间,又能加深对爸爸妈妈的思念和期盼,体验家人相聚的甜蜜和亲情。
2.向爸爸妈妈报告在家生活和学习的情况,有助于强化孩子执行计划、完成任务的意识和习惯,并感谢祖辈的陪伴。
3.了解爸爸妈妈的社会角色与工作内容,感受他们的辛苦,学会体谅和感恩。
提 示
1.时间感知:与孩子进行有关时钟、时间的认识和交流,可利用废旧的时钟或自制钟面让孩子自己摆弄,增加对时间的体验。
2.防疫榜样:爸爸妈妈做好防疫榜样,自觉进行下班后的清洁与消毒;观看进入公共场所时测量体温的照片或视频,让孩子了解公共防疫工作,增加社会见闻。
3.持之以恒:要坚持每天等待、迎接爸爸妈妈下班,亲子间不断丰富交流内容。
照片提供:嘉定区留云幼儿园 黄沐宸
作者:嘉定区留云幼儿园 王小菁
趣味饮食
●名称:小雪人
●材料:草莓、蓝莓、山药、面包、芝麻、小勺、小刀
●做法:
1.准备:洗净草莓、蓝莓,并用盐水浸泡,煮熟山药。
2.制作草莓雪人:用小刀切下草莓顶部,作为雪人的帽子;将煮熟的山药搅拌成泥,搓成小球,放到剩余的草莓上,并戴上“小帽子”,将芝麻点在山药球上,作为小雪人的眼睛。
3.制作面包雪人:在一片面包上涂上草莓酱,将两片面包上下叠放好,压出一大一小两个圆,作为雪人的头和身体,并用草莓、蓝莓、芝麻等材料对小雪人进行装饰。
4.创意摆盘:将做好的草莓雪人和面包雪人分别装盘,创意组合。
●价值:
1.春天是草莓丰收的季节,活动可帮助孩子认识草莓,了解其营养价值,知道多吃水果有利健康。
2.小雪人的制作充满童趣,富有想象创意,体现造型艺术。
3.孩子的切、搓、装扮等精细动作得到发展,培养了耐心和细心;亲子感情在共同制作、交流、品尝的过程中得以升华。
←点一点,看视频
提 示
1.交流互动:鼓励孩子创作雪人,边做边讨论,如“小雪人的眼睛、帽子、围巾可用什么材料做”“用手搓山药泥,能变出什么形状”“草莓还可变成什么”等。
2.趣味延伸:发挥想象力,把草莓、面包切成各种形状,拼成其他形象。
照片、视频提供:中国福利会托儿所 刘 敏 殷若依宸
作者:中国福利会托儿所 刘 敏
第二篇
|
【专家出招】 |
王 菁(上海市教育学会幼教专业委员会副秘书长、上海市教委教研室幼教教研员)
器械运动
●名称:好玩的纸球
●材料:纸、篮筐、透明胶带、软垫等
●玩法:
1.双脚投球:将纸揉成纸球,孩子平躺在软垫上,在其头顶上方放一个篮筐,孩子用双脚将纸球夹住、投进篮筐。
2.摘果子:将纸揉成的纸团变成“水果”,用透明胶带贴到门框上,孩子原地向上跳跃摘果子。
3.躲避球:家长先作为进攻方用纸球投掷,孩子作为防守方拿着一张纸(或大毛巾)当“挡箭牌”,左右移动躲避纸球;筐里的球投完为一局,每局结束互换攻防角色。
←点一点,看视频
提 示
1.游戏能锻炼孩子的腿部力量,提高孩子身体的协调性与灵敏性。
2.为确保安全,建议在地面铺设软垫,穿着防滑袜或运动鞋,四周无障碍物。
3.游戏过程中,可根据孩子的兴趣、对游戏的熟悉程度、运动量等,逐步调整游戏难度。比如“摘果子”游戏,可以根据孩子的跳跃能力逐步调整高度;“躲避球”游戏,双方站的距离可由近到远等。
视频提供:黄浦区奥林幼儿园 李骁珩家庭
作者:黄浦区奥林幼儿园 张 怡
器械运动II
●名称:玩转乒乓球
●材料:乒乓球、一次性杯子或玻璃杯、保鲜膜内芯纸筒、吸管等
●玩法:
1.行走的乒乓球:将若干个装满水的杯子(水量与杯口齐平)依次排成直线或其他路线(杯口之间要相互连接);将乒乓球放在第一个杯子里,用嘴吹动乒乓球,让它沿着水杯的路线前进,进入最后一个杯子即挑战成功。
2.乒乓球进洞:将两只杯子间隔一定距离摆放,变成“球门”;将乒乓球摆放在远离“球门”处,用纸筒向桌面上的乒乓球吹气,使乒乓球进入“球门”即挑战成功。
3.巧运乒乓球:将乒乓球分散摆放在桌面上,通过吸管吸气的方式,将桌面上的乒乓球吸住,运送至杯中即挑战成功。
←点一点,看视频
提 示
1.游戏有助于提高孩子的肺活量,同时促进身体、手眼协调能力的发展。
2.可根据实际情况适当调整游戏材料,如用同一高度的玻璃杯替代纸杯,用A4纸制作的纸筒替代保鲜膜内芯纸筒等。
3.注意安全和卫生,准备好一块抹布,当水溢出时尽快擦拭;吸管人手一份,避免交替使用。
视频提供:闵行区莘庄幼儿园 潘 冬
作者:闵行区莘庄幼儿园 薛 俊
操节
●名称:运动员模仿操
●做法:
运动员模仿操共有六节:1.打排球、2.举重、3.游泳、4.打篮球、5.跳绳、6.划船。
←点一点,看视频
提 示
1.通过模仿运动员的动作,增强身体协调性、柔韧性和节奏感。
2.模仿操的动作可以根据孩子的生活经验和兴趣进行变化,如模仿运动员踢足球、射击等。
3.模仿操以亲子互动的方式进行,既能激发孩子做操的兴趣,又能融洽亲子感情,营造全家一起锻炼的良好氛围。
4.可请祖辈一起参与做操,在一同锻炼中增进祖孙之间的互动与情感。
作者:徐汇区汇霖幼儿园 温丹菁
第三篇
|
【专家出招】 |
徐则民(特级教师、上海市教育学会幼教专委会副主任委员、上海市教委教研室幼特教部主任)
●名称:滚珠子
●价值:
在很多人眼里,滚珠子缺少“知识含量”,其实该游戏能促进孩子精细动作、有意注意力、手眼协调能力的发展。其中,“听指令滚珠子”挑战的是孩子根据指令迅速、准确做出反应的能力,制作“珠子迷宫”则对培养空间知觉有积极意义。
←点一点,看视频
提 示
1.珠子直径不宜过小,要防止孩子将珠子塞入口、鼻、耳中;也可用乒乓球替代珠子。
2.可以和孩子一起利用生活材料(如硬纸板、纸盒、纸杯等)创设不同的玩法,提升游戏难度。
作者:静安南西崇明区新城幼儿园 施怡翀
●名称:鸡蛋站立擂台赛
●价值:
“竖鸡蛋”是迎接春分节气的传统习俗,游戏不仅能帮助孩子了解传统文化,还能促进孩子在大胆探索中感知常见材料的不同属性。实验需要耐心与仔细,对孩子分析失败原因、比较材料差异具有一定的挑战度。
←点一点,看视频
提 示
1.可以鼓励孩子在实验中尝试更多的材料、体验更多材料属性的可能。
2.鸡蛋易碎,且实验需要反复进行,建议家长耐心陪伴,给予足够的支持。
作者:徐汇区乌鲁木齐南路幼儿园 王琦玮
●名称:丢手绢
●价值:
阅读《丢手绢》,不仅可以让孩子了解一些传统游戏的玩法,还可以培养祖孙情谊。鼓励孩子表述“丢手绢”的游戏规则,可以进一步提升孩子的规则意识,对积累说明性语言,提升表达能力有积极意义。
←点一点,听故事
提 示
1.家人一起玩“丢手绢”游戏,在游戏中学习遵守规则,锻炼动作灵活性,体验唱游的乐趣,并鼓励孩子大胆自信地表演节目。
2.传统的民间游戏玩法简单易学、趣味性强、材料简便,祖辈们可以介绍他们小时候玩过的民间传统游戏,然后带着孩子一起玩一玩、乐一乐。
游戏1:手绢变老鼠
准备一块干净的手绢,用卷、折、叠、打结等方法,将手绢变成一只小老鼠,然后亲子共玩“小老鼠跳跳跳”“小老鼠躲猫猫”等游戏。
←点一点,看视频
游戏2:猜猜怎么玩
观察图片,鼓励孩子根据画面大胆猜测游戏玩法。家长可以向孩子介绍游戏名称,一起准备游戏材料,一起根据图示玩民间游戏,感受爷爷奶奶、爸爸妈妈小时候的游戏乐趣。
作者:黄浦区南京东路幼儿园 陈佳昕
●名称:金锁银锁
●价值:
这首耳熟能详的沪语童谣有助于孩子了解一些传统的沪语小游戏、学习简单的沪语。游戏可以提升孩子听辨音乐信号、对信号迅速做出反应的能力,对培养专注力有积极意义。
←点一点,看视频
提 示
1.游戏前,摘掉手上的饰物并检查指甲是否平整,避免在游戏中抓伤别人。
2.一人张开五指,另一人竖起食指,顶住对方手掌,当童谣念到“咯啦啦啦一锁”的“锁”时,张开五指的人要迅速“锁住”对方食指,抓牢为赢;竖起食指的人则要迅速逃离,不让对方抓住自己。
3.可以选择乐器或生活中常见的物品来表现音乐信号。如,拍击或摇晃铃鼓使之发出“延长音”,代表“金锁银锁,咯啦啦啦一……”的意思;敲击饼干盒,用一个“重音”表示“锁”。可以和孩子一起寻找各种材料表示信号,并协商“延长音”和“重音”两种不同音色的表达方式。
4.祖辈或父母还可以和孩子一起学《虫虫飞》《卖糖粥》《炒黄豆》《外婆桥》等沪语童谣,鼓励孩子学说上海话。
视频提供:黄浦区荷花池幼儿园 许 煜
作者:黄浦区荷花池幼儿园 徐嘉 赵 妍
●名称:造房子棋
●价值:
“造房子棋”不同于有统一路径的棋类游戏,它具有千变万化的走棋过程。孩子可以根据骰子上的数字,通过不同的路径成功“收集砖块”。
←点一点,看视频
提 示
1.棋子只能横向或纵向走格,不能走斜格或跳格。游戏过程中,需关注孩子的点数习惯,不跳数、不漏数、不多数。
2.游戏以“收集砖块”多者为胜,孩子会在体验不同的输赢结果中,感受游戏的多变性,也有助于培养耐挫力。
3.下棋时,可以鼓励孩子仔细观察棋盘中“砖块”的不同位置,感知“砖块”与“砖块”间的远近距离,判断所需的行棋步数。
4.可以和孩子讨论“收集哪块砖块更好”,从中了解孩子对收集不同位置“砖块”的思考与判断。千万不要急于传授获胜的秘诀,让孩子在多次实战中体悟并积累获胜经验。
视频提供:静安区小棋圣幼儿园 丁 佳
作者:静安区小棋圣幼儿园
●名称:纸牌游戏
●价值:
孩子在反复“取、点、换”的过程中积累序数经验,获得点数、默数、目测数群、接着数、倒着数等多种数数方法。游戏需要孩子专注寻找扑克牌所对应的位置,并确认对方是否寻找正确,对培养注意力有积极意义。
←点一点,看视频
提 示
1.游戏适合3~5岁的孩子。游戏前,先去掉“小王”“大王”两张牌。
2.扑克牌数量可根据孩子的年龄进行调整,比如,对于3~4岁的孩子,扑克牌不宜超过10张;对于4~5岁的孩子,则可以增加到13张,以便孩子替换J、Q、K的位置。
3.游戏中可以和孩子讨论“如何更快找到位置”,推进孩子在游戏中习得各种数数的方法。
4.每局游戏时,家长可以调整扑克牌的摆放位置,如三张一排、四张一排等,挑战孩子目测数群、接着数的能力;还可以和孩子一起制订新的游戏规则,如翻出红色扑克牌须从头开始寻找扑克牌的位置,翻出黑色扑克牌时须倒着找,使孩子积累多种数数的经验。
作者:静安区南阳实验幼儿园 初鑫樱
●名称:曹冲称象
●价值:
《曹冲称象》是祖辈们小时候爱听的故事,结合有趣的折纸船,让孩子在实验操作中理解曹冲称象的好方法,还能帮助孩子感受物体的不同重量以及物体轻重与沉浮之间的关系。
←点一点,看视频
提 示
1.活动适合5~6岁的孩子。
2.折纸船的最后一步“打开小船、翻一翻”对孩子有一定的挑战度,容易把纸撑破,这也是锻炼精细动作的好机会,尽可能鼓励孩子独立完成。
3.实验中的“大象”可以用不同材质的纸张来制作,从中感受纸张的轻重厚薄;也可以寻找生活中的一只小球、一块积木、一个发夹等材料来替代,增加实验机会,培养孩子的变通能力。
作者:上海市民办东展幼儿园 施烨烨
第四篇
|
【专家出招】 |
龚 敏(特级教师、正高级教师、上海市教育学会幼教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徐汇区乌鲁木齐南路幼儿园园长)
作息衔接
●名称:小小气象员
●材料:纸、笔、乐高积木等材料
●玩法:
1.小班的孩子,以感受天气变化为主,每天在固定时间段(如早晨起床后)和孩子一起观察天气,聊聊当天的天气情况,以及身体的感受。
2.中班的孩子,每天定时用太阳、云朵、雨点等图案记录天气情况。一周后拿着记录表和家人一起统计晴天、雨天的天数,感受一周的天气变化。
3. 大班的孩子,每天定时记录天气的各种信息(晴雨、温度、湿度、空气质量等),并用图表、积木等尝试记录,家人可以和孩子讨论天气变化等问题,如气温的变化,最近一周相对温暖的天气是哪天,那天的温度是几度,什么季节即将来临,天气与我们穿衣、饮食的关系等。
提 示
1.鼓励孩子每天定时观察与记录天气,引发孩子关注大自然的变化,培养其自我管理与规划的能力,养成良好的作息习惯、观察习惯。
2.家长可以与孩子一起玩“天气预报”的游戏,播报次日的天气情况,提醒出门上班的爸爸妈妈做好适当防护(雨天带好雨具、根据天气增减衣服等)。
3.家里的祖辈或有收听、观看天气预报的习惯,也可让孩子陪着祖辈一起收听或观看,并做相应记录。这个过程也是与祖辈交流和共同学习的好机会。
作者:静安区安庆幼儿园 文微微
情感衔接
●名称:心愿小盆栽
●材料:
1.豆豆或种植植物、种植工具
2.画笔、纸、胶水等绘画工具
●玩法:
1.亲子聊天:以“开学以后,你最想做的事情”为主题,鼓励孩子表达心愿。
2.亲子共同制作心愿卡片,鼓励孩子用图画、符号等形式进行记录,家长按孩子的心愿,帮助配简单的文字。
3.亲子种植心愿小盆栽:
(1)建议种植春季变化比较明显的小盆栽,如各种豆豆、水培植物等。
(2)种植后要进行观察:在等待开学的这段时间里,小盆栽每天发生了什么变化?
(3)记录观察到的变化:可以鼓励孩子用图画、符号等形式记录盆栽的变化。
4.分享心愿:开学后可以让孩子带着心愿小盆栽和心愿卡片到幼儿园,和老师、同伴一起分享自己的心愿。
提 示
1.鼓励孩子说出心中的心愿,表达对老师、同伴的思念和对开学的向往之情。
2.可以给孩子看一些盆栽种植的图片,让孩子自主选择想要种植的盆栽,并仔细观察盆栽发生的变化,培养孩子的责任心和好奇心。
3.很多祖辈都喜欢栽培植物,建议孩子与老人交流,向老人学习栽培的各种技巧等,还能增进祖孙之间的情感。
4.尝试用图画和符号等形式进行记录,提高孩子前书写和表征能力。
作者:宝山区陈伯吹实验幼儿园 巢 燕
能力衔接
●名称:寻春
●材料
记录气温:纸笔
感受春天的气息:照相机
换季整理:衣物、收纳箱
品尝春鲜:各种春天的时令食物
●玩法:
1.记录春天的气温
天气逐渐转热,气温也随之升高,请孩子用纸笔记录每天的最高温度和最低温度(用柱型图或者线性图记录)。10天后,便能发现气温逐渐升高,春天来了。
2.感受春天的气息
打开窗户,或者站到阳台上,闻一闻空气的味道,看一看窗外的绿植,听一听鸟鸣,大自然都发生了哪些变化?可以和爸爸妈妈交流讨论,也可以用相机记录各种美妙。
3.冬春换季整理
邀请孩子共同整理换季的衣物。小年龄的孩子可以从整理袜子、帽子、手套等小物品着手,大年龄的孩子可以先分类再整理。在整理的过程中了解气温变暖、衣物变薄与自身感受的关系。也能跟着家长学习家务中的小技巧。
4.品尝春天时鲜
提供一些春季时令美食,如:春笋、草莓、螺丝、青团等。让孩子观察食材的外形,参与烹饪前的准备工作。期间介绍食物的营养价值,或者相应的传统习俗。烹饪后,共同品尝春鲜。
提 示
1.让孩子记录一段时间春天气温,对于培养孩子的责任心、坚持性都很有帮助。当孩子兴趣减退时,家长要及时鼓励,培养他做事有始有终,贵在坚持的好习惯。一起参与整理换季衣物,能够培养孩子的生活自理能力和做事专注、有条理的品质。
2.每个孩子住在不同的地方,窗外的景色也有差异,分享的美景和视角也不一样。建议通过“云分享”,和班里其他孩子一起晒图、一起介绍,不仅能丰富孩子对春天的感受,而且也能拉近孩子与同伴的关系,为开学后顺利有爱地在一起生活,做好情感准备。
作者:徐汇区乌鲁木齐南路幼儿园 王琦玮
编辑:黄 铮、王 坚、刘 宣、陆怡君、沈 晔
美编:陆 晨
系列回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