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到六月毕业季,幼儿园都在积极筹备毕业典礼。教师、家长和孩子经过辛苦的准备与排练,最后呈现出的毕业典礼能否实现预期的教育效果?
下面推荐的这篇文章,通过再现一场真实的毕业典礼全过程,去看看背后有哪些问题。
文 / 朱宗顺 曹妍慧(浙江师范大学杭州幼儿师范学院)
在仪式教育逐渐受到重视的当下,衡量毕业典礼是否达到预期教育效果的前提是仪式活动的规范性。具体而言,它体现在场域、程序、意义与体验四个方面(李宏伟,2017)。
场域和程序是仪式的外在表现,意义与体验是仪式的本质要求。以仪式活动的这四个要素为线索,来观察X幼儿园毕业典礼的准备和实施过程,剖析其背后的问题。
X幼儿园计划组织幼儿园艺术节暨大班毕业典礼,实施过程如下:
距离幼儿园艺术节暨大班毕业典礼还有半个多月,大班既定的教学活动和游戏活动都被取消,改为排练节目。艺术节暨大班毕业典礼于六月的第一个星期六举行。参与活动的人员有镇领导、园长、教师、全园幼儿及家长。
正式活动分为三个部分,分别是致辞、演出和向毕业班教师献花。致辞顺序为镇领导、园长、毕业生代表、毕业生家长代表。演出节目包括歌曲、武术、时装秀、舞蹈、亲子操等,主题涉及童年、亲子、环保、传统文化等。
最后,毕业班教师朗诵毕业诗《师生情》,结束后由幼儿代表向每位教师献花,部分表演者上台与教师、主持人等合影,毕业典礼至此结束。
活动中,有两个特别的现象引起了笔者的注意:
一是在毕业生家长代表致辞结束,工作人员撤下主讲台后,三位家长的对话——“啊!终于等到表演了”“是啊,最烦前面的等啊等”“总算开始了,都过去二十多分钟了”;
二是当笔者询问毕业幼儿的证书如何发放时,教师回答:“朗诵毕业诗的时候就一起给他们了,以前是每个幼儿上台领,现在取消了。”
尽管园方和教师为毕业典礼投入了大量的精力和物力,但不论是仪式的外在表现形式还是本质要求,这一场毕业典礼都难以达标。
首先,毕业典礼是宣告大班幼儿结束幼儿园生活的一种仪式,是大班幼儿在园生活的一环,但园方出于多种考量,停止日常教育教学活动,单纯排练表演节目,并将毕业典礼与艺术节一起举行,导致其与生活分离,仪式的庄重性被削弱,过渡性功能受限。
其次,毕业典礼本应蕴涵教师、家长对毕业幼儿的祝福和期望,而有些家长将参加毕业典礼等同于“看表演”,甚至有非毕业班家长在毕业生代表向教师献花时带孩子提前离场,不仅是对表演幼儿的不尊重,更反映了其对毕业典礼价值的漠视。
第三,毕业证书授予理应是仪式的重要程序,但只有部分幼儿身穿“博士服”、手握“毕业证书”进行朗诵表演,并没有园长或教师授予证书的环节,使毕业典礼失去其本真意义。
尽管幼儿园的毕业典礼各不相同,但X幼儿园的做法及其背后反映的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具有代表性。总结而言,当前幼儿园毕业典礼存在以下问题:
仪式场域的象征意味缺失
毕业典礼是宣告大班幼儿告别幼儿园的仪式,在时间选择上应体现“离别”的象征意义。不少幼儿园存在先举行毕业典礼,后继续开展常规教育活动的现象,当“毕业典礼”不再意味着“毕业”,大班幼儿很难体会到告别与成长的意义,也难以萌发感恩的情感。
此外,空间作为仪式象征符号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是物理性的,也是社会性的。大班幼儿是毕业典礼的主体,理应占据仪式的核心空间,以突出典礼是为其举行的象征意义。但幼儿园常出于安全或纪律等多方面考虑安排家长与幼儿并排而坐,将幼儿置于家长的监管下。
仪式程序的规范性不足
仪式程序是一种规范和塑造,意味着不容随意删减或更改,遵守仪式程序是保证仪式教育价值的基本条件。
就毕业典礼而言,授予毕业证书的环节象征着大班幼儿顺利完成幼儿园学业,是园方对其在园学习与表现的肯定。在园长或教师宣布毕业生名单时,幼儿听到自己的名字和亲手接过毕业证书所蕴涵的意义绝非日常的实用性意义,而是精神领域的意义,这是每个毕业幼儿非常重要的人生时刻与成长记忆。
同时,这对于参加典礼的中小班幼儿也是一种激励与鞭策。取消正式的证书授予仪式或将毕业生名单用“等等”一词带过,是毕业典礼程序不规范的体现,也是对毕业幼儿的不尊重。
毕业典礼的教育意义薄弱
幼儿园毕业典礼发挥着熏陶个人情感的作用,潜移默化地传递着本园文化、情感态度以及生命体验等正向的教育内容。
现实中,将毕业典礼等同于表演,或者用表演填充毕业典礼的“重形式、轻内涵”的现象并不少见。毕业典礼的表演性固然不应被忽视,但是需要注意到,表演仅是毕业典礼的流程之一,表演本身并非目的,而是为了达成典礼所塑造和传递的意义。幼儿园对毕业典礼中“表演”环节的过分关注,势必会淡化其教育主题,影响教育作用的发挥。
幼儿的情感体验未得到重视
仪式活动开展是否成功、仪式教育是否有效,最终都将落实在参与者的主观体验中,只有参与者在仪式的场域、程序所营造的象征体系中真切产生感动、感恩、认同、敬畏等情感,仪式的教育意义才得以发挥。幼儿园仪式教育应是基于幼儿、为了幼儿而开展的,应将尊重幼儿的生命成长与情感体验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
诚然,幼儿园毕业典礼用种种感性的视听觉具象来营造“毕业”氛围是非常重要的,利于唤起幼儿的情绪体验。但仪式场域和程序的不合理、不规范,必然会减少毕业典礼的严肃性和神圣感,进而影响毕业幼儿的参与感与体验感。
毕业典礼的主体是大班幼儿,幼儿园应该尊重幼儿自身毕业情感的表达。例如在表演活动中,幼儿可通过姿态、歌舞、吟唱等表现情感、态度和情绪,并从这样的情境中获得心灵慰藉。
但目前,鲜少有幼儿园将表演的主动权交给幼儿,幼儿难以参与到节目的设计与编排中,通常由教师统一指导安排。从幼儿园角度而言,幼儿的表演是面向家长的成果汇报;从观众的角度而言,幼儿的表演是用来欣赏和娱乐的,毕业幼儿的主体性被忽视。
(本文有删减,原文请查阅《上海托幼》,版权所有,转载请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