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刘 岚 黄越佳(浦东新区金囡幼儿园)
设计思路
《到底是哪个?》呈现了生活中的各种变化,有时动作会变,有时样子会变,有时数量会变,有时内在会变,有时看问题的角度会变……小图书里藏着万物会变的大道理。小班幼儿在阅读这本书的时候表现出强烈的表现欲,“一会儿是这样了,一会儿又是那样了”“这个变,那个也会变”……唧唧喳喳地表达着自己的好奇。
翻看图书时,幼儿专注地盯着画面——苹果和穿山甲哪个圆?白鹅和孔雀哪个大?蛇和蚂蚁哪个长?画面的变化出人意料,变化中的“新发现”又不断地激发着幼儿去发现、思考和尝试。
本次活动以书为载体,以发现“变”→ 感受和体会“变”→ 尝试“变” 为线索展开,让幼儿感受各种“变”的状态和现象,拓展“变”的不同视角,从而辩证、主动、变通地认识世界中的事物。
活动目标
发现事物会变,感受“变”的乐趣,愿意尝试让事物变一下。
活动准备
1. 物质准备:大图书《到底是哪个?》和各种物品 (如伞、扇子、弹簧圈玩具、套娃、橘子、消毒纸巾等) 。
2. 经验准备:幼儿已经认识了一些动物。
活动过程
一、看看说说,感受书中“变” 的乐趣
1. 导入语:嗨,宝贝们,老师带了一本书,里面“什么都会变”。你们想看吗?
2. 幼儿观察画面,在比对中察觉事物变了。
(1)哪个是圆的?到底哪个是圆的?
(苹果、穿山甲)
(2)哪个更大?到底哪个更大?
(白鹅、孔雀)
(3)哪个更长?到底哪个更长?
(蛇、蚂蚁)
3.幼儿观察画面,引发他们对事物变化的原因感到好奇。
(1)哪个更快?到底哪个更快?
(小狗、蜗牛)
(2)刚才不是小狗快吗?
(3)教师小结:变了变了,刚才蜗牛慢慢爬,现在下坡滚得快,骨碌骨碌骨碌。
(4)哪个是红的?到底哪个是红的?
(苹果、西瓜)
(5)真有意思,刚才苹果是红的,现在西瓜是红的,这是怎么回事呀?
(6)教师小结:变了变了,切一下, 里面外面不一样。
【设计意图:让幼儿轻松地阅读,教师富有节奏感的提问“哪个是?到底哪个是?”能一下子调动起小班幼儿对书中事物变化的浓厚兴趣,让幼儿在阅读中察觉一些变化,但又一下子弄不明白什么变化了。每一个答案都出乎意料,让幼儿充满了好奇,能引发他们阅读的兴趣。】
二、读读想想,发现书中什么都会变
1.喜欢吗?什么地方最好玩?想再看一遍吗?
2.哪个是圆的?
(1)苹果会变吗?它是怎么变的?
(2)变了变了,苹果被吃完了,它的样子变了。
(3)穿山甲的样子会变吗?
(4)穿山甲的身体团成一团,穿山甲的样子也变了。
(5)现在,到底哪个是圆的?
3. 哪个更大?
(1)孔雀能变大吗?它是怎么变的?
(2)变了变了,孔雀开屏,它就变得更大更美了。
(3)现在,到底哪个更大呢?哇,大白鹅张大嘴巴说什么?
4. 哪个更长?
(1)蛇很得意哦!蚂蚁这么小,能变得比蛇长吗?
(此时,教师要调动幼儿合作和互助时的情绪。)
(2)很多很多蚂蚁排成队,看上去比蛇长好多,哇!这下蛇张大了嘴巴想说什么?
5. 师生共同小结:这本书真有趣, 什么会变?
教师要针对幼儿的回答来梳理: 变的类型、样子、动作等,变了就会不一样。“变一变”有趣吗?
【设计意图:小班幼儿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在第一遍阅读图书时,幼儿虽然能感觉到“变化”,却无法觉察现象背后事物存在“变”的可能性。在第二遍阅读时,阅读到“苹果”和“穿山甲”,幼儿会忽略之前看到过的变化, 仍然习惯性地说苹果是圆的,因此我们对原书进行了改编,让幼儿在进行第二遍阅读时能发现事物动态变化的过程, 让变化直观地呈现出来。幼儿会在视觉冲击的“逼迫”下思考事物到底是怎么变的,从发现“变”的状态走向关注“变” 的过程,为第三个环节自己尝试让事物发生变化提供经验支持。】
三、玩玩试试,尝试让事物变一下
1. 玩游戏,尝试使用迁移的方法, 运用从书中获得的“变”的经验。
(1)游戏一:哪个更高 (教师与幼儿比身高)?
① XX 能比老师高吗?
② 预设幼儿可能的变化方式:
* 让伙伴跳、站在高处等 (鼓励幼儿大胆设想和尝试)。
* 让教师蹲下 (鼓励幼儿思维的变通性,原来谁都可以变)。
③ 到底哪个更高?
(2)游戏二:哪个更多 (幼儿组成两组,教师参加其中一组,两组人数不同)?
① XX 组的人数能比老师这组多吗?
② 预设幼儿可能的变化方式:
* 让一个幼儿走到另一组去 (鼓励幼儿想出各种变通的方法)。
* 许多幼儿一起到另一组去 (和小蚂蚁一样,人多力量大,教师表示惊讶和赞叹)。
③ 到底哪个更多?
(3)游戏三:哪个更大 (教师用自己的外套和幼儿的外套进行比较) ?
① 这下,你的衣服没有办法比我大了吧?
② 预设幼儿可能的变化方式:
* 将自己的衣服尽量打开 (鼓励幼儿继续思考和尝试,改变解决问题的方式)。
* 将老师的衣服折叠起来 (鼓励幼儿灵活地思考问题)。
③ 到底哪个更大?
2. 玩各种东西,积累生活中各类事物都能变化的经验。
让幼儿尝试摆弄各种物件,积累相关经验。
【设计意图: 对小班幼儿来讲,从书中获得的“变”的经验很有趣、很神奇,延伸开来就是什么都会变,变一变, 结果会不一样。将这样的发现迁移到各种事物上,且用于解决小问题,并借用前期已经获得的经验,能使幼儿将发现逐步变成自身的一种经验,这是一个愉快的过程。在“玩各种东西”的游戏中,教师所提供的教具要存在各种能变化的角度,帮助幼儿在玩的过程中积累变通性思维,形成生活基础经验。“变” 的思维和认识角度将会让幼儿在今后的学习和生活中受益无穷。】
本文选自《上海托幼》,版权所有,转载请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