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古以来,“康第一”是幼儿园教育的首要任务。全的身体是一个人做人、做事、做学问的基础。“强国必先强种,强种必先强身,要强身必先注意幼年的儿童”。
康既是幼儿身心和谐发展的结果,也是幼儿身心充分发展的前提;康是幼儿的幸福之源,离开康,幼儿就不可能近尽情游戏,也不能专心学习,甚至无法正常生活;幼儿时代的康不仅能够提供幼儿期的生命质量,而且为一生的康赢得了时间。
随着医学模式的转变,不但推动了医学科学的发展,而且促进了幼儿保工作的改革。既丰富和扩大了幼儿保工作的内容和范围,也为衡量幼儿康赋予了新的标准。康已不再是过去那种“无病既康”的旧观念了。一个真正康的儿童,“不仅指没有身体上的缺陷和疾病,还要有完整的生理、心理状态和适应社会的正常能力。
幼儿康意味着每个幼儿的平等的普遍发展。康是基本人权,康与人类尊严息息相关,每一个幼小生命更应得到尊重和博爱。幼儿的康既需要外部的“康促进”,又是一个主动的发展过程。指的是结合康教育与相关的组织、政治、经济介入,促使行为、环境改变,以增进或保护康的过程。
幼儿身心发展的稚嫩性使他们比成人更需要得到及时的帮助,更需要康的生长环境,这决定了康促进的必要。康促进要充分考虑儿童的年龄特点和个别差异,无论是进行幼儿康教育还是试图改善幼儿的周围环境、制定卫生保法规等都要依据幼儿身心发展的特点,否则不仅不能促进康,而且可能有损康。作为一名幼儿教师,如何在教育活动中促进幼儿身心康成长成了首要任务。促进幼儿身心康发展既是幼儿教育的根本目的也是幼儿康教育的终极目标,《纲要》提出的:(1)身体康,在集体生活中情绪安定、愉快。(2)生活、卫生习惯良好,有基本的生活自理能力。(3)知道必要的安全保知识,学习保护自己。(4)喜欢参加体育运动,动作协调、灵活。为我们的教育教学活动提出了明确的培养目标。
第一:教师要树立明确的知道思想。一个康的幼儿,既是一个身体全的幼儿,也是一个“愉快”、“主动”、“大胆”、“自信”、“乐于交往”、“不怕困难”的幼儿。《纲要》再三强调让幼儿主动活动,教育的第一条件就是尊重主体、积极、创造性地活动。幼儿康教育既然将促进幼儿的康作为最直接的目的,其教育过程就不应使幼儿感到压抑或受到伤害,然而日常生活中与之背道而驰的现象却司空见惯,值得我们反思。我注意在幼儿的整日生活中充分发挥幼儿自身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努力将幼儿的兴趣与必要的规则相结合.幼儿在宽松的环境中尽早建立起各种康行为。
第二,设计多样化的教育形式与途径。幼儿园康教育应与
日常生活中的康教育相结合,集体教育、小组活动与个别交谈相结合。目前,幼儿康教育实践中存在着一些误区,有人认为幼儿康教育就仅仅是日常生活中的卫生习惯培养,对于这些片面的认识我们应该加以注意和防范。我应该根据《纲要》的目标要求,与家庭、社区密切合作,与小学相互衔接,综合利用各种教育资源,共同为幼儿的发展创造良好的条件。本着尊重、平等、合作的原则,争取家长的理解、支持、和主动参与,并积极支持、帮助家长提高教育能力。我们应重视幼儿园课程的潜在影响,环境是重要的教育资源,应通过环境的创设和利用,有效地促进幼儿的发展。但更重要的是,幼儿康教育实施中,不仅应重视幼儿园物质环境的创设,而且应重视幼儿园心理环境的创设。这是康教育的重要手段。老师应该了解幼儿身理和心理的需求,提供大量幼儿可操作选择的活动材料,引导、鼓励幼儿大胆、积极地参与活动,培养大方友善的交往能力。
第三,实施适宜的教育方法。给幼儿自由选择、讨论、合
作的空间,让幼儿在愉快的游戏活动中锻炼身体,锻炼意志。
陈鹤琴先生认为:“儿童离不开生活,生活离不开康教育;
儿童的生活是丰富多彩的,康教育也应把握时机‘。幼儿康教育的出发点与归宿是培养幼儿的康行为、养成康生活方式,幼儿康教育的根本目的是提高幼儿期的生活乃至生命的质量,幼儿康教育的全部内容涉及幼儿生活的全部范畴。因此,幼儿康教育是生活教育,如:盥洗、进餐、清洁、睡眠、锻炼、游戏等日产生活的每一环节渗透康教育理念,实施康教育策略;要充分认识到仅仅依靠康教学活动是无法真正达成幼儿康教育目的的;老师要在不断的工作实践中积极探寻日产生活中的幼儿康教育的特点和规律。
【了解幼儿心理,促进幼儿康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