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俊:南京师范大学副教授,兼任南京市鹤琴幼儿园园长。主要研究领域是早期儿童科学教育、早期儿童数学教育,重点关注和以上领域相关的儿童认知发展、有效教学及教师专业成长等问题。参与中国《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义务教育小学科学课程标准》等文件的制订工作。
幼师的两项基本能力:
观察评估,实践反思
幼儿教育就是顺应孩子的天性,然后引导他发展。孩子喜欢的就让他去做,当然不仅仅是让他做而已,我们要想到如何通过让他做喜欢的事情,来让他有所发展。
教育不需要端着架子,也不需要搞这样那样的特色、这样那样的模式。教育就是跟孩子一起生活,一起成长,这个谁不会呢?所以说,幼儿教育全部的真谛可能就在那些看上去很平凡的生活,看上去很简单的道理当中。
因此,做幼儿园的教师,我想也没有那么难吧。如果说我们的老师要顺应孩子的天性,要促进他的发展,那我想一定要看到孩子的需要,看到孩子的兴趣,同时你还能够从中去发掘出教育的价值,这就是需要一种观察和评估的能力。
你能看到孩子的兴趣、需要、问题,你能够对孩子现在所处的状况、水平有所评估,你理解了他,然后我们再来思考如何去给他支持。这一切可能就是在生活中不知不觉发生的。当然,它的实际效果如何,我们需要去反思,孩子有没有获得发展,我有没有促进孩子的发展。
评估不是增加你工作的负担,它是帮你减负的。为什么呢?因为通过评估,你可以更好地理解它,而你对你教育的对象越了解、越熟悉,其实你们之间的沟通就越容易。你要去教育他,影响他,前提是你要了解他,而这个了解就是要通过观察和评估。
如何成为更专业的幼儿教师
我前面讲了观察和理解儿童,它是一个本能,当然这只是一个底线,要成为一个更专业的老师,那这个PCK(学科教学知识或教学内容知识Pedagogical Content Knowledge)真的很重要。
你要知道儿童五大领域各领域的学习发展,它的发展进程究竟是怎样的,而孩子当前处在这个发展进程当中的什么位置,这是需要一个专业的框架帮你来定位的。那在我们幼儿园工作当中我们做了什么事情呢?我们学前领域的PCK是什么呢?就是我们的《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我们把指南五大领域的32条目标精简为25个发展的关切点,然后我们把点串成了线。
举一个例子,健康领域第一个发展的关切点就是情绪的辨识和调节能力。老师最需要的是什么?他得知道幼儿园孩子从小班到大班的情绪辨识和调节能力是怎么发展的。
我们给老师描述这样一个发展进程,比如从被动地对情景做出情绪反应,到意识到情绪的原因,能够逐渐用语言或者不过激的方式来表达情绪,再到能够针对情绪的原因来做自我调节,并且对情绪的体验也越来越复杂和精细。这是老师心里面必须清楚的一条线。有这一条线以后观察孩子就很清楚了,一个哭闹的孩子处在什么发展阶段,一个哭闹但是会讲原因的孩子又处在什么阶段,一个善于去调节自己情绪的孩子,他又在什么阶段。 我们基于这样的发展进程,给老师一个孩子的进步台阶。这不是专家说出来的,是专家和老师共同完成的。我们不是自上而下,而是上下贯通,也就是说下面的行为是老师们在平时日常观察过程当中记录下来的,它验证这个理论框架,并且帮助我们更好修改和完善这个理论框架。我们评估指引也是动态的,是不断改变的,这是我们在帮助老师做观察评估方面所做的工作。
思考是人的本能,但是要让这个思考变成专业的思考,前提就是你要给老师专业的自主权。这个专业自主权不仅是权利,也是责任。所以在我们幼儿园,有两句话已经成为口头禅了,一个就是“你做的,你说了算”。专家不是挡箭牌,不是说专家讲的应该怎么样做,你就怎么样做。另一个就是“不问对错,只问思考”。
做错了没有关系,但是这个错误能给你一些什么样的思考,你能够从中有什么收获,这是我们更在意的。说实在的,在我们幼儿园里面教研非常多,这些都是大家交流自己想法的机会。同时我们幼儿园课程也是班本化的课程,每个班级都有课程决策的权利,但前提也是要会思考。每个星期教学计划都要思考,怎么在上个礼拜孩子的行为表现和存在的问题基础之上来决定这个星期课程的重点。所以我们让老师写的所有文档,要的都是干货,都不是抄来的,都是想出来的。
我们有两句话,看得见儿童,找得到课程。其实这是我们的老师对自己的专业自信感到怀疑的时候,当他不能驾驭自己课堂的时候,我们给老师的一个缓兵之计。
你课上得不好没有关系,生活即课程。你没有教学技巧,没有关系,我们从发展老师的观察和评估的能力开始。所以看到了孩子,看到了孩子的兴趣和需要,看到了孩子的问题,你就找到了教育的可能性,这就是课程。
每次的课程故事当中,我都要问大家“灵魂三问”:孩子在哪里,学习在哪里,课程在哪里。包括我们田老师的婚礼,我也没有放过她,我问她,儿童在哪里。 有一天我们老师给我发信息说:“张老师你老问这三个问题,可是我不知道你为什么问这三个问题,它们有什么区别吗?”我觉得这个老师很可爱,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其实我也没有认真想过这个问题,我说让我想一想吧,然后我想了一晚上,我就跟他这样的回答。
我说其实我问这三个问题是三个不同的面向,三个不同的角度。我们要思考儿童在哪里,就是要尊重儿童的兴趣和需要。你的课程里边有没有看见儿童,儿童是一个什么样的角色?他是不是课程的发起者?他是不是课程的能动者? 同时我们要看见孩子的学习,看见他的经验体验,还有成长,这就是我们要去思考学习在哪里。 而课程在哪里,其实就是要去反思我们自己为孩子所做的事情,我们的这个支持和影响它的效果如何。
专业能力之外,
幼儿教师还需要什么?
关于教师的专业能力我讲完了,接下来是考题外的内容:能力之外是什么。
参访我们幼儿园或者参加我们教研的老师会有这样的问题,就是你们的老师为什么那么敢讲,为什么那么会想,为什么那么能说,你们的老师为什么那么积极写观察的记录。我特别骄傲的是,直到现在为止,我们幼儿园仍然没有要求每个月必须写几篇观察日记这样的事情。所以教师勤于观察、主动思考的秘密究竟在哪里,老师的工作热情究竟从哪里来?
说实在的,幼儿园老师工作是报酬很低又很辛苦的事情,可究竟是什么吸引我们留在这个岗位上,甚至工作一辈子?可能见到的最常见的答案就是我们对孩子的爱,但我并不觉得。
其实有比爱更加能够吸引我们老师终身从教的东西,那是什么?就是对儿童的好奇,就是儿童身上这样一种发展性的变化,能够让我们看到生命的力量。
所以从这个意义上来讲,我觉得如果你选择了幼儿园老师的工作,你的生命就跟孩子的生命捆绑在一起了,你的生活跟工作是不可能分开的。我经常跟老师这样讲,你过什么样的生活,你的孩子就是什么样的成长环境,你对生活有什么态度、什么梦想,也会传导给孩子。
如果让我来回答老师们工作热情从哪里来,那我会说,从孩子来。跟孩子在一起多好玩,看到孩子的成长多有意思。尽管我们老师很多还没有孩子,可是我们能够从这些孩子身上吸取到很多积极的力量。
可能我们幼儿园的管理是一个比较佛系的管理,老师发表论文没有奖励,获奖的项目我们也没有奖励,开什么课也没有奖励,我们的奖励来自于哪里?来自于孩子。所以说教师工作的意义,以及我们教师成长的秘密在哪里?我今天就用这样一句话来作为回答:“这个秘密就在于我们老师和孩子共享生活、共同成长。”老师也还是孩子,刚刚走上工作岗位,他们也在成长,怎么让他们获得成长的力量?不是园长给他们灌鸡汤,而是孩子让他们找到这样一个成长的方向和动力。
田老师的草坪婚礼在网上很火,我真的不想让她太火,因为会有很多误解,我们真的不想标新立异别出心裁,所以我希望大家从这个案例当中看到它的背后是什么,是老师和孩子在共享生活共同成长。
他们班为什么做这个文化主题?就是小朋友关注到老师拍婚纱照去了,要结婚了,有小朋友就说:“我想看着田老师结婚。”这一句话触动了我们老师心中最柔软的地方,她愿意把自己的私生活向小朋友展开。这个背后是什么?是我们的师生关系,是我们老师跟孩子的共同生活。
我到他们班上去看,那本很精致的婚纱照被小朋友翻得脏兮兮的,但是我相信老师心里面还是很甜蜜的,因为大多数人的婚纱照就是珍藏在自己的抽屉里面,很少有人会关注和愿意去看。所以,老师愿意把自己的生活跟孩子去分享,而孩子他也愿意参与到老师的生活当中去,这不就是我们最希望看到的样子吗?
我们幼儿园小班进门一面墙就是全家福,这是小班孩子入园初期最大的安慰所在。但老师还在全班小朋友来的那一天,拍了一张全班的全家福,挂在墙上,让孩子知道“家”不仅是你的三口之家,我们小二班,它也是一个家。老师的运动会开完了,老师也把老师们参加运动会的全家福照片也打印出来,贴在了这个班级全家福的旁边,它告诉我们这是我们鹤琴幼儿园的家。
去过我们幼儿园的老师知道,我们的环境非常简陋,因为我们不主张老师加班做这些事情,我们要把老师所有的时间用在去观察孩子,跟孩子共同生活、分享生活上。但是我们并不是说不做环境创设,我们的理念是以儿童为中心做环境创设,你创设的环境如果孩子不能跟它互动,你做得再辛苦都是白做的。孩子不感兴趣的、跟孩子生活无关的、只是给大人看的东西,我们一律不做。孩子真的很关注环境,因为这是属于他们自己的环境。
究竟教师的专业成长是什么?它既简单又复杂。三年前我参访了日本的一所幼儿园,当时我是新园长,不知道前方的路在哪里,于是我就问他们园长,你们怎么培养老师。他说我们没有培养老师,老师就是在工作中慢慢成长起来。我当时觉得他在敷衍我。
三年以后的今天,很多幼儿园老师到我们这里来参访,也会问我同样的问题,说你们怎么培养老师的。然后我发自内心地说,我们没有培养老师,老师就是通过跟孩子共同的生活,实现这样一种不知不觉的成长。
我们所做的这一切就是给老师空间,给老师权利,让老师去发现他们自己的力量,看见自己的未来。而这一切的基础就是因为他每天都跟孩子在一起,他看到了孩子,他看见了孩子,他能够以他自己的思考去培养孩子和促进孩子的成长。
我非常喜欢这样一句话:“幸运的人一生都被童年治愈,不幸的人一生都在治愈童年。”所以我们是不是在做一件最最幸福的工作呢?
本文源自张俊教授,高山仰止,专业风范。诚挚感谢专家老师的思想引领,给予幼教工作者的教育教学实践指明方向,给幼儿老师点亮专业发展道路的心灯。本文转载仅用于学习资源的分享,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排版丨Raily
审核丨不写昵称
#往期推荐#
点亮“在看”一起学习
戳“”一起进步
文章转载自微信公众号:园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