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勇:华东师范大学教育学部教授、博士生导师
有次,姜勇在同事朱家雄的博客里看到一位幼儿教师写下的心声。她说,自己很爱孩子,可现在只能在喝水时,抽空和心爱的孩子聊几句。她说自己很忙,时常像一个装修工人,每天就是装修各种墙面,制作各种教具,此外还要时不时地写“装修情况报告”。
谈及现在幼师常见的问题,姜勇好像有说不完的感慨,尤其是“要解放教师,为教师松绑”方面。
据姜勇介绍,过去督导、评估没有这么频繁,教师还是比较自由的,能花更多心思在孩子身上。不是说督导、评估是错的,但不能太过。或许很多督导老师会说,大家不用太紧张,展现平时的状态就行。
可是,不可能不紧张的,中国传统历来重视领导。因此,园长和很多老师花了很多时间在应付所谓的检查工作上。
姜勇还提及另外一个问题,现在上海的幼儿教师每年要交很多的文本资料,虽然本意是好的,但是很多教师都觉得很无奈,常常是网上抄一点。
姜勇说,现在很多人都存在一个误区,认为教师应该是研究者,可不理解什么是研究,只是简单地把写论文、写研究报告当做研究。
“这是不对的。”他曾专门看了国外20世纪70年代的教师研究者运动,发现当时的代表人物斯坦豪斯指出,教师是对事件反思研究者。
在姜勇看来,要改善这种情况,首先得改变督导体制,增强教师的主动性,在实践中反思。
姜勇介绍,有一位研究生的硕士论文,曾专门研究过上海市幼儿园教师闲暇生活状况。他发现幼儿园老师的闲暇时间,应该是所有行业里除了出租车司机以外最少的,“这是非常值得我们关注和警惕的”。
闲暇时间少,很多幼儿教师要完成各种各样的周计划、月计划、观察记录、反思记录等,工作成为一种负担,毫无幸福感。
上海师范大学一位教师曾说:“教育不是牺牲,而是享受;不是重复,而是创造;不是谋生的手段,而是幸福生活本身。”这里蕴含的观点恰恰与杜威的“教育随时都是教师自己的报酬”不谋而合。
姜勇告诉《幼儿100》杂志记者,解放老师,让他们有更多时间去琢磨,在与孩子相处中反思、成长,这才是教育的魅力。
闲暇时间怎么解放?
此外,姜勇记得,之前有幼儿园曾设有一个专门的大房间,用于存放教师教学中可能用到的一些教具、资料,并分门别类登记好。
做类似活动时,教师直接去借就好。这也大大解放了教师的时间,不用再重复做教具、准备资料,而且还节约了成本。
这是姜勇第一次听到这五个字——专业自主权。
他告诉《幼儿100》杂志记者,这是西方20世纪90年代以后非常受关注的学术搜索词,甚至还有一些相关的量表对此进行测评。
在实际中,教师的专业自主权指的是,教师的专业影响力,参与决策的权利,如决定买什么样的玩具、教具,设计哪些活动,如何设计等。
在姜勇看来,教师的专业自主权展现了教师的自主意识、自由精神,在教师需要具备的十项内涵素养中,他将其列在了第一位,而这也恰恰是教育需要传递给孩子的。
除了在教师培训中适当加入唤醒教师自主意识的内容,为了提升教师的专业自主权,首先教育局要赋权园长自主权。
例如允许园长办出不同特色,在符合《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的基础上,根据园所实际情况,展现自己的特色。而不是按照标准开展同样的教学活动或园所布置,然后频繁应付上级主管部门的检查。
其次,园长要给教师充分地赋权,尊重其专业性,让教师有机会和空间能够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创造性。
如今,再谈起这件事,姜勇语气里透着对这位教师的欣赏。“这才是有专业自主性的教师,她相信自己的专业,不因一些所谓的专家的建议影响了自己的判断。”同时,他也建议园长应该尊重教师这种自主权,好的教育应该是创造这样一种自由空间。
凭什么教师可以决定这个班级的孩子获得怎样的教育资源?凭的不仅是教师高尚的教育理想,更凭的是教师专业能力,她们对孩子深刻的观察,对孩子需要的深切关照,她们对课程各种资源深切的理解和灵活运用。
在教师专业成长的路上,园全一直陪伴在左右,助力学前教育质量的提升。前不久,王春燕教授团队莅临成都,围绕幼儿园园本课程建设展开丰富的讨论和学习,园园在线助推园长老师们专业成长,相信有专家老师的思想引领,给予幼教工作者的教育教学实践指明方向,给幼儿老师点亮专业发展道路的心灯,从而更好促进幼儿的身心健康发展。识别下方二维码即刻进入专业学习~
王春燕教授团队
《立德树人背景下的
幼儿园园本课程建设研讨会》
#往期推荐#
点亮“在看”一起学习
戳“”一起进步
文章转载自微信公众号:园全